徧融塔院
簡介
編輯徧融塔院位於北土城外,建於明朝萬曆年間[1]。徧融是明朝漢傳佛教華嚴宗的高僧,曾在大護國千佛寺(清朝改稱拈花寺)駐錫,圓寂後安葬在徧融塔院的遺骨塔內。
《北京圖書館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彙編》第五十八冊收錄明朝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趙志皋撰《大護國千佛寺徧融大師塔院碑記》。碑文為:
(碑陽):
大護國千佛寺徧融大師塔院碑記
賜進士及第光祿大夫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建極大學士知制誥經筵日講正史總裁古婺趙志皐撰。
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臨淮侯奉敕總督京營戎政守備南京提督大工管理禁兵內直侍經筵官掌兩京中左軍都督府事盱眙李言恭書丹並篆蓋。
蓋聞神足之履,大虛辯舌之懸河海,三昧示生,四依出現,蘄之末世,蔑無所聞言懼,夫化人之宗,幾乎盡矣。幸有默湛性海,力遡真源,握攬玄機,挽回流品,以致徧融大師是其人也。大師諱真圓,徧融其字也,生西蜀營山,為鮮氏子。幼而超異,習慕空宗。長而事親,力全子職,及恃怙俱亡,年濱世載。遂棄其家即瑩華山,禮可和尚,薙染受具。久之,謝師曰:既已出家,敢辭行腳,一缽萬方,片雲千里。次往洪州,葺馬祖庵,掩關數載。未幾捨去入京都,棲遲於龍華寺,會通公講法於眾,皆得悟言於上足。融通三昧,了達十玄,嘆曰:更何法矣,從吾所之。復隱於匡廬深處,搜奇覽勝,茹木飲泉,人所不堪,已為常也。每隨眾起居,了無崖岸。忽值歲□賦芧等於狙公荷擔,同於樵子斧斤,以時入山林,胼胝以冐霜雪,慨有良材淪於爨下,可枘可杈,堪杖堪柄者,拔而出之,削而成之,束之濕中,鬻之市上,口不論直,隨與即行,得者異之,或東或西無定售。居山既久,德名日溢一日,即焚居室,以謝山靈而去。無幾,復來都城柏林寺檢閱大藏,一衲一龕,脅不至席,九年於斯,面壁少林,不是過也。須臾又徙入法通寺苦行如前,嘗在杲日寺講華嚴,苦言警眾,定水生波,日蔽浮雲,身遭憲綱,雖囹圄系閉,惟正念翛然。神龍翊運,佛日重光。大學士趙公禎吉,疏請得兌,復於谷積山塊然端坐。御馬監太監楊公諱用,常游師之門,入師之室,先為敷座獻花,執弟子禮。恭逢慈聖宣文明肅皇太后根蟠仙李葉茂金枝,化洽生靈,道光塵劫,賜金百鎰,范像千身,千佛寺者所由建也。寺成,即請師居之,賜紫衣、法具、旛花、珍供,仍於萬曆十一年遣太監姜綬、陳儒,賚白金七十八鎰,於德勝門土城關外鷹房村,置地四頃八十七畝有奇,於中建立普同大塔一座,內列八十一龕,其中一以藏師全身舍利,其餘者俟繼師道者居之。塔前建普光明殿、天王、山門、方丈,左右角樓鐘鼓樓,伽藍、祖師殿、配殿、廚庫、茶療,計百有餘楹。其殿堂中各造滲金佛像、花旙、供器、什物俱全,蓋楊公百畫而成,功可嘉也,德可紀也。師生於弘治癸亥六月十四日,滅度於萬曆甲申九月九日。前三日示疾,默然坐無言,至九日告眾曰:生死尋常,惟戒力熏修者得大自在。我既去矣,爾等勉旃,遂稱佛名面西而逝,世壽八十有三,僧臘六十有四。時來順往,虛有妙無,離色離空,含芳含潤,庶幾灑禪,苑之清風,豁然天之正眼,數百年來一人而已。余往三接其律儀,今也思見其人,不要得矣,良可悲夫。適度門誨公狀其事,余因而記之以示來劫云。銘曰:
爾從何來,峨嵋起跡。因以成行,智緣果識。明悟化成,瑞邪徑辟。萬壑爭流,孤柱砥立。法尚應舍,渙焉無積。依止孰歸,度門圓極。
時萬曆二十六年戊戌歲佛誕日立石。
(碑陰):千佛寺華嚴宗派:真覺法界、事理鎔融、香水海剎、廣佛華嚴、大方玄旨、體混虛空、遍窮蓮藏、含攝巨思、用果圓極、妙相重通。
燈
宗派枝流續焰善財童子南中
中宮皇后王、皇貴妃鄭、容妃韓、惠妃馬、端妃周、奇妃葉、未封李。
勤侍夫人彭。
本寺田地四界至:置買地肆頃捌拾柒畝玖分。東至大石橋頭,南至□□□,西至十字大道,北至十字大道。
乾清宮等各衙門太監等官:姚定、陳忠、李欽、張舟、趙真、崔才、郭棟、房祿、岳大用、張安、屈成、華欽、王朝、溫進、李永、陳欽、張清、張宦、王孝、張進、張和、高騰、黃大用、王永、王官、劉綱、樂暹、劉寶、趙朝、劉成(以下略)。
1950年代初,徧融及其弟子的遺骨塔尚存在。大躍進時期,塔院的僧人還俗,加入東升人民公社,組成塔院農業生產隊。此後將塔推倒,闢為農田,種植水稻、蔬菜[1]。
1973年,北京電視機廠(牡丹電子集團的前身)成立,在塔院菜地上建成廠房,年產30萬台牡丹牌彩色電視機。1990年,政府在該廠東側興建居民小區,命名為「牡丹園」(其名源自牡丹牌彩色電視機)。2008年通車的北京地鐵10號線牡丹園站即由牡丹園得名[1]。
如今,塔院作為地名,大致指花園北路以南,北土城西路以北,花園東路以西,學院路以東,屬於花園路街道轄區。該區域內有塔院東街、塔院西街。1980年代前,這裡僅有西單商場等單位的住宅區。1980年代到1990年代,塔院西部、小月河北岸陸續建起塔院小區,分為塔院迎春園、塔院消夏園、塔院朗秋園、塔院晴冬園,位於塔院東街、塔院西街之間,後來成為塔院社區。塔院南部、小月河南岸地區是1985年建成的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小月河也是1985年改經此處。塔院東部即1990年興建的牡丹園居民小區(後來逐漸形成地名「牡丹園」)。由於該區域逐漸被居民小區占據,原在此處的塔院村向東北方向的健翔橋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