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表情
微信表情是即時通訊軟體微信中內建的表情符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07年騰訊QQ的黃色小圓臉表情。在使用中,微信表情常被賦予新的含義。微信表情曾引發著作權爭議。此外,表情的使用在不同場合中曾引發誤解或法律衝突。
歷史
編輯微信表情起源於騰訊QQ內建的黃色小圓臉表情的2007年版本[1]。2020年1月,微信上線了包括「吃瓜」、「加油」、「汗」、「天啊」、「Emm」、「社會社會」、「旺柴」、「好的」、「打臉」和「哇」在內的十款新表情[2]。同年11月又上線了「翻白眼」、「666」、「讓我看看」、「嘆氣」、「苦澀」和「裂開」六個新表情[3][4]。2021年3月,微信刪除了「悠閒」表情的香菸[5]。同年8月,微信將表情的風格進行了修改,並在表情中加入了動畫。為回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防控,微信還將「生病」表情顯示的口罩更換成了醫用口罩[6]。
表情列表
編輯微信的許多表情在實際使用時含義發生了變化[7]。
表情名稱 | 位置 | 說明 |
---|---|---|
撇嘴 | 第1排第1列 | 常用於表達突發的壞訊息、不情之請、尷尬或後悔[7]。 |
發呆 | 第1排第2列 | 常用於表達一種意外的失望或憤怒[7]。 |
抱拳 | 第1排第3列 | 常用於與長輩或上級初次見面的問候,或向長輩或上級提出請求[7]。 |
壞笑 | 第1排第4列 | 常用於調戲他人,或強調自己想法的新穎[7]。 |
摳鼻 | 第1排第5列 | 常用於表達鄙視的情感[8]。 |
捂臉 | 第1排第6列 | 「捂臉」含義為「邊哭邊笑」。這一表情可以用來表達「無奈」「尷尬」等情緒[9]。該表情由微信團隊三四個設計師設計,其設計時長約5個月,共改版五次。該表情的設計源於設計師們發現捂臉哏圖被許多人收藏,加之微信表情長期沒有更新,其設計靈感則源自團隊中一名廣東的80後設計師喜歡模仿的周星馳「捂臉」動作[10][11]。「捂臉」是凡爾賽文學的文案中常用的表情[4],也是2017年中國網友最喜歡的表情[9]。 |
再見 | 第1排第7列 | 表面含義為再見,但實際則常被用來消極回應自己反對的事情[8]。 |
微笑 | 第2排第1列 | 「微笑」沒有鼻子和眉毛,人物的嘴角上揚,但眼睛較大且朝下[12][13][14]。由於「微笑」眼睛朝下的特徵與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通過模仿表情來體會憤怒的特徵類似。且其神態被認為與法國神經學家杜興·德·布倫對露出真心的笑容時眼周的肌肉必然會隨著嘴角的上揚而發生變化的理論相悖,因此被許多年輕人賦予了假笑的含義[12]。許多年輕網友會使用「微笑」來反擊冒犯,展現自己的蔑視。但許多中老年人仍然會用「微笑」表達其微笑的本意[13][15]。 |
害羞 | 第2排第7列 | 常用於表達一種低調的炫耀或請求他人幫忙[7]。 |
臉紅 | 第4排第3列 | 常用於賣萌以表達不情之請,有時還用來表達無助、不快和失望[7]。 |
偷笑 | 第4排第6列 | 常用於表達一種低調的炫耀,或在提出建議時舒緩語氣[7]。 |
反響
編輯根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2017年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在使用微信時,有76.0%的受訪者會頻繁運用表情符號。其中最受歡迎的表情符號是微笑[16]。而根據《人民日報》的說法,2012年至2017年之間,「齜牙」(第3排第7列 )是使用者使用最高頻率的表情。其中在2017年,微信使用者使用了該表情303億次[9]。《2018微信年度資料報告》顯示,使用微信聊天時,表情的使用偏好存在世代差異。00後最愛的表情是「捂臉」,90後最愛「😂」[注 1],80後最愛「呲牙」,70後最愛「偷笑」,55歲以上的人群最愛「強」[17]。在《2019微信年度資料報告》中,最受歡迎的表情加入了「玫瑰」[18]。
著作權爭議
編輯表情「捂臉」曾引發智慧財產權爭議。義烏市的金召平於2017年申請將該表情註冊為第25類服裝鞋帽上的商標,並於2018年獲得初步審定。騰訊公司對這一商標提出異議,認為該表情的註冊可能影響使用者在聊天中的使用。金召平則表示,該商標僅用於服裝產品,與微信不屬於同一領域,不構成侵權。此事引發了公眾對表情著作權保護的關注[19]。
2019年,一款名為「吹牛」的應用程式使用了與微信相類似的聊天表情,被騰訊告上法庭。最終法院認為微信的圓臉表情具有審美價值,該公司涉嫌侵害騰訊的資訊網路傳播權,應賠償騰訊相關的經濟損失[20]。
影響
編輯對微信表情的解讀曾引發多起矛盾,甚至是法律衝突。2019年,一名男子因和客戶溝通時使用「微笑」表情,被客戶投訴為「陰陽怪氣」[21]。2020年廣東,一名學生因傳送「敲打」被老師批評,後學校副校長稱此事已解決誤會[22]。2021年,海南省的李雲借款並用「微笑」回應,法院依據借條和聊天記錄確認借貸關係,並判決借款未還[22]。2023年,江蘇省的李某在群聊中使用「呲牙」、「偷笑」等表情符號評論張某,法院認定這些表情不具有實質性語意,因此不構成名譽權侵權[23]。2024年的上海市,一名劉姓人士因公司解僱提起訴訟,公司提供微信群辱罵記錄作為證據。劉姓人士認為同事使用「微笑」表情嘲諷她,最終劉姓人士與公司達成調解協定[24]。
註解
編輯- ^ 非微信內建表情。
參考來源
編輯- ^ 張佳婧; 王睿衡. 表情包演变史. 三聯生活網. [2024-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9) (中文(中國大陸)).
- ^ 趙友平. 刚刚,微信上线新表情上热搜第一,网友:终于有“狗”了. 環球網. 2020-01-14 [2024-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4) (中文(中國大陸)).
- ^ 微信上线“灵魂”表情包,聊天表情包藏着多少小秘密. 新浪新聞. 新京報. 2020-11-22 [2024-08-19] (中文(中國大陸)).
- ^ 4.0 4.1 丁葉; 張楠. 裂开了!微信新表情上新. 揚子晚報網. 2020-11-19 [2024-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9) (中文(中國大陸)).
- ^ 朱敏駿; 楊柳. 微信表情包“戒烟”,控烟协会:建议最早由中学生志愿者提出. 澎湃新聞. [2024-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9) (中文(中國大陸)).
- ^ 黃莉莎. 微信表情包又悄悄更新了!网友:太严谨. 搜狐網. 南國早報. 2021-08-12 [2024-08-19] (中文(中國大陸)).
-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Zhang, Zara. WeChat's exclusive emojis express emotions Western apps cannot. Quartz. 2018-07-19 [2024-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9) (英語).
- ^ 8.0 8.1 Huang, Echo. Chinese people mean something very different when they send you a smiley emoji. Quartz. 2017-03-29 [2024-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9) (英語).
- ^ 9.0 9.1 9.2 週間時事用語(SNSスタンプ、カルチャー番組「国家宝蔵」、リコールなど). 人民網日本語版. 2017-12-08 [2024-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9) (日語).
- ^ 劉名洋. 騰訊微信表情團隊:“捂臉表情”設計源於周星馳動作. 中新網. 新京報. 2018-09-15 [2024-08-19] (中文(繁體)).
- ^ 朱健勇. 将微信“捂脸”表情用在服装上,两家服装公司被腾讯起诉. 澎湃新聞. 北青頭條客戶端. 2019-01-23 [2024-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9) (中文(中國大陸)).
- ^ 12.0 12.1 謝博韜. “微笑”=不礼貌吗?. 央視網. 2019-11-22 [2024-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9) (中文(中國大陸)).
- ^ 13.0 13.1 繆宗翰. 兩岸表情符號寓意不同 在中國丟微笑是罵人. 中央社 CNA. 2019-06-08 [2024-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9) (中文(臺灣)).
- ^ 任思雨. 世界微笑日媒体观察:“微笑”是什么时候被玩坏的. 澎湃新聞. 2019-05-08 [2024-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9) (中文(中國大陸)).
- ^ 黃駿. 表情包为何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副语言”. 中國青年報. 2021-12-15: 02 [2024-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19) (中文(中國大陸)).
- ^ 韓雪瑩. 76.0%受访者微信聊天时频繁运用表情符号. 中國青年報. 2016-12-27: 07 [2024-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9) (中文(中國大陸)).
- ^ 表情包暴露了你的年龄?微信大数据下的细思极恐. 新浪網. 南周知道. 2019-01-17 [2024-08-19] (中文(中國大陸)).
- ^ 2019微信年度数据报告出来了!竟然……. 澎湃新聞. 中國新聞網. 2020-01-10 [2024-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0) (中文(中國大陸)).
- ^ 侯偉. 表情版权保护:勿“捂脸”,应直视. 人民網. 中國智慧財產權報. 2018-10-08 [2024-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3) (中文(中國大陸)).
- ^ 韓芳. 北京互联网法院e案e审:“吹牛”软件侵权. 中國法院網. 2019-08-05 [2024-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3) (中文(中國大陸)).
- ^ 男子用微笑表情回复顾客反被投诉:阴阳怪气. 新浪新聞. 央視. 2019-11-16 [2024-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3) (中文(中國大陸)).
- ^ 22.0 22.1 趙德龍. 微笑表情是“友好”还是“呵呵”?网络表情或将成为呈堂证供,专家和律师这样说. 極目新聞. 楚天都市報. 2021-03-04 [2024-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9) (中文(中國大陸)).
- ^ 沈彬. 当表情包成了“副文字”,引发何种思考?. 澎湃新聞. 光明日報. 2023-10-14 [2024-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09) (中文(中國大陸)).
- ^ 蔣夢嫻. 一个“微笑表情”背后的案件和故事. 法治網. 人民法院報. 2024-03-26 [2024-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8-23)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