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羅歇爾圍城戰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4年3月26日) |
拉羅歇爾圍城戰(法語:Siège de La Rochelle)是一場法國王室軍隊和英格蘭-胡格諾聯軍之間的戰役,經過一年多的圍城後,王室軍隊取得勝利。
拉羅歇爾圍城戰 | |||||||
---|---|---|---|---|---|---|---|
英法戰爭 (1627年-1629年)的一部分 | |||||||
黎塞留在拉羅歇爾圍城戰,由亨利-保羅·摩特繪製 | |||||||
| |||||||
參戰方 | |||||||
法蘭西王國 |
英格蘭王國 胡格諾派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路易十三 黎塞留 (圍城指揮) 德·托伊拉斯侯爵 |
第一代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 德蘇比斯公爵班傑明·德·羅漢 | ||||||
兵力 | |||||||
21,000人 |
34,000人 80艘戰船 | ||||||
傷亡與損失 | |||||||
500人死亡 | 27,000人死亡 |
這場戰役是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的鬥爭,最終以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和決定性勝利告終。
拉羅歇爾是法國傳統軍事重鎮,歷史上曾經發生多次圍城。前幾次發生在是16世紀後半的30年胡格諾戰爭中(關鍵一次是1572年由比隆男爵指揮、法國王位繼承人安茹公爵亨利名義上領軍的包圍戰,久攻不下的撤圍結局,讓胡格諾勢力重新振作);最著名也是最後一次的圍城戰,則是1627-1628年由紅衣主教黎塞留發動的圍城,結果是黎希留克城後的大獲全勝。胡格諾派的信仰自由雖仍受保障,卻大幅降低了自治與武備特權,法國逐漸成為歐洲最集權先進的絕對主義國家。
背景
編輯保證胡格諾派信仰自由的南特敕令擁有一條令王室頭痛的附加條款,即王室要掏錢維持拉羅舍爾的城防,胡格諾派則擁有獨立武裝、控制區內堡壘林立,享有稅收上的特權。而這個附加條款最初也只有八年期限,之後由亨利四世和瑪麗·德·美第奇兩度延長。
亨利四世被刺殺身亡後,法國胡格諾派對王室始終存在不信任感。未來儲君路易十三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但對新教徒起初與其父親一樣,採取寬容的態度。亨利四世的妻子瑪麗·德·美第奇攝政期間,親西班牙的政策與西法聯姻使得胡格諾派大為恐慌。由於西班牙全國信奉天主教,法國新教徒擔心法國與西班牙的合作將損害他們在亨利四世治下享有的種種特權。他們在1614-1620年間王公顯貴與王權的鬥爭中,傾向顯貴而與王室敵對,甚至在路易十三迎娶奧地利的安娜時,派出軍隊試圖阻撓王室的迎親隊伍。
紅衣主教黎塞留上任後,對胡格諾派所擁有的城堡進行削弱與減少。最後拉羅歇爾成為了胡格諾派手中最後一個堡壘,並且受英國人支持。為了除掉這個堡壘,王室先後對拉羅歇爾的胡格諾派發動兩次圍城,而1627年由黎塞留發動的圍城攻陷了城防,胡格諾派失敗。
文學著作
編輯相關
編輯- 1598年4月13日:南特敕令
- 法國宗教戰爭
- 雨格諾派
- 亨利四世 (法蘭西)
參考文獻
編輯- Christopher Duffy Siege warfare: the fortress in the early modern world, 1494-1660 Routledge, 1979 ISBN 07100887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