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紀功文[注 1]越南語Ma Nhai kỷ công bi văn摩崖紀功碑文),是越南陳朝時期刻寫的摩崖銘文,內容以漢字寫成,刻於乂安省,刻寫時間有不同說法,古代史籍稱是開祐六年(1334年),該銘文本身稱是開祐七年(1335年)。該文內容是紀錄陳朝政府出兵鄰近的哀牢人,後世學術界亦有對它作整理及研究。

後世書籍收錄的《摩崖紀功文》(本圖出自裴輝璧皇越文選》卷之七)

刻石背景

編輯

摩崖紀功文》刻於越南陳朝時期。據《大越史記全書》、《欽定越史通鑑綱目》等史籍所載,公元1334年(開祐六年),太上皇明宗陳奣乂安道,策劃征伐哀牢,命官員阮忠彥清化發運使調運軍糧。大軍到黔州(在乂安省)時聲勢大振,哀牢人望風而遁,陳氏朝廷於是命阮忠彥刻寫摩崖,紀功而回。[1]

該摩崖自身紀錄的刻寫時間,則為「開祐七年乙亥(1335年)冬閏十二月」[2],與《大越史記全書》所載有異。刻石所在位置是乂安省公強縣(Con Cuông)的Chi Khê社城南山上。[3]

而陳朝征哀牢的事態發展,據《大越史記全書》、記載是在1335年九月,上皇明宗命段汝諧為督將,率軍前進。段汝諧曾在南戎(乂安省襄陽縣)得勝,並沿屑邏江而下,經過真臘及諸蕃國國境時耀武揚威,各國見此都派人拜訪陳氏朝廷。但與敵軍交戰時,段汝諧戰死,陳朝軍隊死傷過半,大敗而回。[4]

摩崖形制及內容

編輯

摩崖紀功文》在形制方面,該摩崖高215公分,寬145公分,14行,每個12字,有尊諱提格,字數共154,以楷書寫成。[5]

摩崖裡的內容提到,陳朝上皇明宗乙亥年的深秋,親征西邊的哀牢族人。陳朝軍隊行軍途中,得到占城國世子、真臘人、人,以及一眾「蠻酋」的謁見及致送方物。但敵軍首領俸(摩崖中稱之為「逆俸」)仍作抵抗,上皇明宗派眾將及「蠻夷之兵」進攻,俸望風而奔。陳軍至此班師回朝,並於「開祐七年乙亥冬閏十二月日勒石」。[2]

後世研究

編輯

摩崖紀功文》在越南後世受到重視及研究。原件保留在乂安省[3],並已有拓片存於漢喃研究所圖書館。[5]

該文因其紀錄的刻石時間與《大越史記全書》等史籍記載不同,引起後世史家的疑惑。阮朝初年的裴輝璧已提出此問題,說到「史書與此文(《摩崖紀功文》),年歲事實異甚,蓋國史誤也」。[6]到近現代,學者陳仲金就質疑摩崖內容,認為:「觀此碑文,上皇明宗親征哀牢似乎甚為威風,但據史實,則其時我軍並未離開國境,而哀牢軍亦未能除之。至於真臘國世子和暹羅國世子等等來朝,可以設想係碑文撰寫者對此事表示鄭重罷了,未必符合歷史事實。」[7]

中國學者郭振鐸張笑梅認為,《摩崖紀功文》所紀錄的陳朝對外出征的事跡,可以作為「『皇越陳朝』侵略哀牢的鐵證」。[8]

注釋

編輯
  1. ^ 本條目名稱「摩崖紀功文」,依據黃文樓、耿慧玲主編《越南漢喃銘文匯編·第二集陳朝》收錄的《摩崖紀功文》(見該書281頁),並有提出若因應文中內容,若以「征哀牢紀功摩崖」為題似更明確(見該書289頁)。此外,19世紀早期阮朝人裴輝璧所編的《皇越文選》卷之七裡,名稱寫成「磨崖紀功文」。

參考來源

編輯
  1.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陳紀·憲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416頁;潘清簡等《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九,陳憲宗開祐六年「上皇自將伐哀牢」條。
  2. ^ 2.0 2.1 《摩崖紀功文》,收錄於黃文樓、耿慧玲主編《越南漢喃銘文匯編·第二集陳朝》,新文豐出版公司,287頁。
  3. ^ 3.0 3.1 Diễn Đàn Dân Trí Việt Nam - Chuyện về tấm văn bia khắc trên vách đá cổ nhất Việt Nam.. [2013-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0). 
  4. ^ 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陳紀·憲宗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417頁;潘清簡等《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九,陳憲宗開祐七年九月「上皇復自將伐哀牢敗績」條。
  5. ^ 5.0 5.1 《摩崖紀功文》,收錄於黃文樓、耿慧玲主編《越南漢喃銘文匯編·第二集陳朝》,新文豐出版公司,281頁。
  6. ^ 《磨崖紀功文》,收錄於裴輝璧《皇越文選》卷之七。
  7. ^ 陳重金(即陳仲金)《越南通史》(即《越南史略》),北京商務印書館,119頁。
  8. ^ 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644頁。

參考文獻及網站

編輯

出版書籍

編輯

網絡資源

編輯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