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歌鴝
日本歌鴝(學名:Larvivora akahige)為鶲科鴝鳥屬的鳥類。分布於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冬時經河北、江蘇、而在廣東、廣西、福建越冬、偶見於台灣、香港等地,在越冬時多見於混交林的潮濕下木間以及偶爾遇見於低地。[2]
日本歌鴝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鳥綱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鶲科 Muscicapidae |
屬: | 鴝鳥屬 Larvivora |
種: | 日本歌鴝 L. akahige
|
二名法 | |
Larvivora akahige | |
異名 | |
Erithacus akahige |
分類
編輯日本歌鴝、琉球歌鴝和歐亞鴝曾被歸類於鴝屬(Erithacus)。2006年的分子系統發育學研究發現,這兩種東亞物種與當時屬於歌鴝屬(Luscinia)的藍歌鴝更為相似,而非歐亞鴝。[3] 2010年進行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進一步證實了這一結果,並發現歌鴝屬是多系群。因此,為了容納包括日本歌鴝、琉球歌鴝、藍歌鴝及其他曾歸類於歌鴝屬的物種,鴝鳥屬(Larvivora)這個屬被重新使用。[4][5]
描述
編輯日本歌鴝體型約14-15公分。[6] 這種鳥類主要呈灰色和亮橙色。雄鳥從頭頂到臀部為橄欖棕色,臉部和頸部為橙色,胸部和下腹呈灰色。牠們的尾巴為紅棕色,雙腿為粉棕色,喙為黑色。雌鳥與雄鳥外觀相似,但橙色和棕色較暗淡,分布範圍也較小。幼鳥與成鳥相似,但胸部有深色斑點,頭頂至背部為淡紅褐色。[7]
棲地
編輯日本歌鴝棲息於自然環境中,如島嶼、湖泊、山區及溫帶森林。這些棲地中富含日本歌鴝食用的小型昆蟲和植物。具體來說,牠們生活在潮濕、茂密且陰暗的區域,如溪谷和溪流沿岸的灌木叢。許多日本歌鴝棲息於日本的闊葉林及落葉林,包括本州、四國、北海道、庫頁島及屋久島,冬季遷徙至東南亞。[8]
伊豆群島
編輯生活於日本東南部伊豆群島的日本歌鴝,由於地理隔離,通常被認為是可區別的亞種L. akahige tanensis,與本土的L. akahige akahige群體不同,區分依據包括羽毛顏色等表型特徵。[9] 此外,與棲息於夏季落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的本土日本歌鴝不同,伊豆群島的亞種會遷徙至低地溫暖的森林。由於兩個群體之間的距離很大,基因流很少發生,伊豆群島內的族群近親繁殖相對普遍。[9]
亞種
編輯- 日本歌鴝指名亞種(學名:Larvivora akahige akahige)。分布於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河北、江蘇、廣西、廣東、福建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本州。[10]
- 日本歌鴝種子島亞種(學名:Larvivora akahige tanensis)。日本特有亞種,分布於伊豆諸島、種子島、屋久島。
歷史
編輯日本歌鴝是一種在日本群島上數量豐富的物種。1835年,康拉德·雅各·特明克在其著作中將日本歌鴝和琉球歌鴝歸類於Erithacus akahige。2006年分子系統發育學研究後,該物種被歸類於鴝鳥屬(Larvivora),意為「毛毛蟲食者」,這也構成了其現今學名的一部分。[11]
食性
編輯日本歌鴝的學名意為「毛毛蟲食者」,顯示牠們以甲蟲、昆蟲、麥皮蟲、小蟋蟀、果實及其他小型昆蟲為食。牠們被視為雜食性動物。
繁殖
編輯日本歌鴝在5月和6月於日本中部地區進行繁殖。[12] 雌鳥會用苔蘚、細枝、乾葉、蕨類和樹根築巢。當雌鳥準備好後,牠每天產下一枚蛋,共產3-5枚綠色蛋,並進行約兩週的孵化。雛鳥孵化後,會被撫育約31天,直到牠們羽翼豐滿離巢並獨立。日本歌鴝不會終生配對,只在春季繁殖季節尋找伴侶。
鳥鳴
編輯日本歌鴝屬於小型鳴禽,牠們的鳴聲聲通常以單音開始,音量極大,隨著鳴聲過程逐漸減弱。牠們的叫聲類似於電話鈴聲:簡單而間隔良好的樂句,夾雜著短促的咯咯聲。雌鳥在築巢和孵化期間會鳴聲,雄鳥也會鳴唱,但一旦產卵,鳴聲的頻率會顯著降低。[13]
參考文獻
編輯- ^ Erithacus akahige.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 ^ 2.0 2.1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日本歌鸲.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Seki, Shin-Ichi. The origin of the East Asian Erithacus robin, Erithacus komadori, inferred from cytochrome b sequence data.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6, 39 (3): 899–905. PMID 16529957. doi:10.1016/j.ympev.2006.01.028.
- ^ Sangster, G.; Alström, P.; Forsmark, E.; Olsson, U. Multi-locus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Old World chats and flycatchers reveals extensive paraphyly at family, subfamily and genus level (Aves: Muscicapida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10, 57 (1): 380–392. PMID 20656044. doi:10.1016/j.ympev.2010.07.008.
- ^ Gill, Frank; Donsker, David (編). Chats, Old World flycatchers. World Bird List Version 6.2. 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 2016 [20 May 2016].
- ^ Collar, Nigel; del Hoyo, Josep; Kirwan, Guy M.; Christie, David. Kirwan, Guy M , 編. Japanese Robin (Larvivora akahige). Birds of the World. 2021 [2021-10-17]. S2CID 244434353. doi:10.2173/bow.japrob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30) (英語).
- ^ Collar, Nigel; del Hoyo, Josep; Kirwan, Guy M.; Christie, David. Kirwan, Guy M , 編. Japanese Robin (Larvivora akahige). Birds of the World. 2021 [2021-10-17]. S2CID 244434353. doi:10.2173/bow.japrob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30) (英語).
- ^ Collar, Nigel; del Hoyo, Josep; Kirwan, Guy M.; Christie, David. Kirwan, Guy M , 編. Japanese Robin (Larvivora akahige). Birds of the World. 2021 [2021-10-17]. S2CID 244434353. doi:10.2173/bow.japrob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30) (英語).
- ^ 9.0 9.1 Seki, Shin‐Ichi. Genetic structure of the Japanese Robin (Larvivora akahige) endemic to East Asian islands. Ibis. February 2023, 165 (3): 875–889. ISSN 0019-1019. doi:10.1111/ibi.13197 (英語).
-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日本歌鸲指名亚种.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New BirdLife report: 1 in 5 bird species in Europe is threatened by extinction. 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21-10-14 [2021-10-17] (英國英語).
- ^ Collar, Nigel; del Hoyo, Josep; Kirwan, Guy M.; Christie, David. Kirwan, Guy M , 編. Japanese Robin (Larvivora akahige). Birds of the World. 2021 [2021-10-17]. S2CID 244434353. doi:10.2173/bow.japrob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30) (英語).
- ^ Collar, Nigel; del Hoyo, Josep; Kirwan, Guy M.; Christie, David. Kirwan, Guy M , 編. Japanese Robin (Larvivora akahige). Birds of the World. 2021 [2021-10-17]. S2CID 244434353. doi:10.2173/bow.japrob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30) (英語).
這是一篇與雀形目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