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郡,是中國古代。最早出現於曹魏南北朝年間其所指範圍發生了重大變化,至隋朝廢除。

遼東昌黎郡

編輯

三國曹魏正始五年(244年)恢復東漢遼東屬國建制,不久後改稱昌黎郡,範圍大致包括今天遼寧省錦州市阜新市朝陽市等地。昌黎郡在魏晉時期先後屬幽州平州,郡治在昌黎縣(今遼寧省錦州市義縣)。西晉滅亡後,東晉任佟壽為昌黎、玄菟、帶方太守,實際統治區為今朝鮮首都平壤西南的黃海道一帶。

前秦遷郡治至龍城縣(今遼寧省朝陽市),北燕曾定都於此。北魏時期,昌黎郡屬營州,至北齊已不在此設昌黎郡,屬地主要歸入冀陽郡[1]

僑置昌黎郡

編輯

北魏最終分裂前夕,由於失去大量原有領土,於永興中(532年)曾僑置昌黎郡,屬新建的南營州,領縣三[2],至隋朝州郡並廢[3],從此昌黎郡之名不再出現。

注釋

編輯
  1. ^ 隋書·地理志中》:「後魏置營州於和龍城,領建德、冀陽、昌黎、遼東、樂浪、營丘等郡,龍城、大興、永樂、帶方、定荒、石城、廣都、陽武、襄平、新昌、平剛、柳城、富平等縣。後齊唯留建德、冀陽二郡,永樂、帶方、龍城、大興等縣,其餘並廢。」
  2. ^ 魏書·地形二上》
  3. ^ 《隋書·地理志中》:「後魏置南營州,准營州置五郡十一縣:龍城、廣興、定荒屬昌黎郡;石城、廣都屬建德郡;襄平、新昌屬遼東郡;永樂屬樂浪郡;富平、帶方、永安屬營丘郡。後齊唯留昌黎一郡,領永樂、新昌二縣,余並省。開皇元年州移,三年郡廢,十八年改為遂城,有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