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陵

明景帝朱祁钰陵墓

景泰陵,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為明景帝朱祁鈺的陵墓。該陵墓為朱祁鈺去世後明英宗朱祁鎮以親王禮為其建造的陵墓,後曾多次修繕,並達到帝王陵規格,清朝滅亡後荒廢。現存一座祾恩殿和寶城,祾恩殿前有乾隆年間所樹立的碑,上有乾隆帝題詩。2001年,景泰陵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泰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 中國北京市海淀區
座標40°00′08.28″N 116°14′10.48″E / 40.0023000°N 116.2362444°E / 40.0023000; 116.2362444
分類古墓葬
時代
編號5-145
認定時間2001年

歷史

編輯

景泰陵坐落於海淀區玉泉山北麓的金山口,是明景帝朱祁鈺和其妻汪皇后的陵墓,因朱祁鈺在位時年號為景泰而得名「景泰陵」。朱祁鈺,為明宣宗朱瞻基之子,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在明英宗即位時被封為郕王[1]

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親自率軍北伐瓦剌,以郕王朱祁鈺為監國[2]土木堡之變後,原為監國的朱祁鈺被立為皇帝,是為明代宗,明英宗被尊為太上皇[3],1450年(景泰元年),明英宗被迎回北京,但明景帝並未讓出帝位,而是將明英宗軟禁於南宮[4]

1457年(天順元年),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奪回皇位,朱祁鈺被廢為郕王,不久後去世,時年30歲[5]。明景帝原本於1456年(景泰七年)在十三陵陵區內為自己營建了壽陵[6]。朱祁鈺去世後,朱祁鎮不承認朱祁鈺的皇帝身份,先前所營建、尚未完工的壽陵被毀[註 1],並將朱祁鈺以親王禮葬於西山[7][註 2]。1475年(成化十一年),明憲宗朱見深重新承認了叔叔朱祁鈺的皇帝身份,並諡為「恭仁康定景皇帝」[9],朱祁鈺的郕王墓也被擴建為皇陵,加蓋了享殿、神庫、神廚、宰牲亭、內官房等建築。嘉靖年間時,該墓葬的陵體被改建,綠琉璃瓦也被換成了黃色,整座墓葬至此基本符合皇陵規制,但規模偏小。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時,景泰陵前立起一座碑,並在碑外建有碑亭。此外,清政府還曾在景泰陵周圍樹立起8座轉木樁,其用於「破壞景泰陵的風水」[10]。清朝滅亡後,該陵逐漸變得殘破不堪,很多建築都已無存[11]:76

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景泰陵遭到破壞,陵冢被平毀,陵碑被推倒,建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毀[12][13][14]。1980年代中期,景泰陵的祾恩門被改做棚舍,享殿和陵冢舊址上建有軍鴿房和簡易公廁,陵牆以內分布著幾畦菜地和一個糞池[12]。2001年,景泰陵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市財政撥專款修復[12][13][14]。截止2007年,文革中曾被推倒的刻有乾隆御製詩的「功德碑」,在重立時顛倒了方向,變成了「大字朝陰小字朝陽」[13][14]

結構

編輯
 
景泰陵碑亭內的石碑

景泰陵現存碑亭、祾恩殿、寶城各一座。碑亭為黃瓦歇山頂,其中的石碑為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所立,正面有清高宗所題《明景帝陵詩》[註 3]。碑亭北側為黃瓦硬山頂的祾恩殿,面闊三間,祾恩殿後為寶城[15]:443-444。寶城內除葬有朱祁鈺外,還葬有在1456年(景泰七年)被廢的皇后汪氏[16][註 4]

保護與現狀

編輯

1979年8月21日,景泰陵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876。2001年6月25日,景泰陵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同年北京市政府專門撥款對景泰陵進行了修繕,但在修繕後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刻有乾隆題詩的石碑在修繕後變成了大字朝陰小字朝陽,朝向完全顛倒[21]。2007年時,有媒體報道稱景泰陵中的部分空地被挪用為門球場[22]

注釋

編輯
  1. ^ 「壽陵」並非景泰帝后陵的正式陵號,而是在皇帝生前營建的陵寢的稱呼。如明世宗實錄嘉靖十五年四月庚子,「升巡撫四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潘鑒、應天府府尹江曉俱為工部右侍郎。時營兩宮及壽陵」,這裡所稱的「壽陵」為嘉靖帝的永陵。
  2. ^ 西山或稱金山,本是埋葬妃嬪和早夭的皇子的地區[8]:91
  3. ^ 全文如下:「遷都和議斥紛陳,一意于謙任智臣。挾重雖雲祛恫喝,示輕終是薄君親。侄隨見廢子隨棄,弟失其恭兄失仁。宗社未亡真是幸,邱明夸語豈為淳。」[15]:444
  4. ^ 明景帝另外一位皇后杭氏於1456年(景泰七年)去世並葬於壽陵[17],後壽陵被毀,其是否遷葬入景泰陵尚不得而知[18]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明史·本紀第十一》:恭仁康定景皇帝,諱祁鈺,宣宗次子也。母賢妃吳氏。英宗即位,封郕王。
  2. ^ 《明史·本紀第十》(正統十四年)秋七月己丑,瓦剌也先寇大同,參將吳浩戰死,下詔親征。吏部尚書王直帥群臣諫,不聽。癸巳,命郕王居守。
  3. ^ 《明史·本紀第十》:甲子,京師聞敗,群臣聚器於朝,侍講徐珵請南遷,兵部侍郎于謙不可。乙丑,皇太后命郕王監國。戊辰,帝至大同。己巳,皇太后命立皇子見深為皇太子。辛未,帝至威寧海子。甲戌,至黑河。九月癸未,郕王即位,遙尊帝為太上皇帝。
  4. ^ 《明史·本紀第十一》:(景泰元年)八月癸酉,上皇發瓦剌。戊寅,祀社稷。甲申,遣侍讀商輅迎上皇於居庸關。丙戌,上皇還京師。帝迎於東安門,入居南宮。
  5. ^ 《明史·本紀第十一》:(景泰)八年春正月戊辰,免江西被災稅糧。丁丑,帝輿疾宿南郊齋宮。己卯,群臣請建太子,不聽。壬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貞等迎上皇復位。二月乙未,廢帝為郕王,遷西內。皇太后吳氏以下悉仍舊號。癸丑,王薨於西宮,年三十。
  6. ^ 《明史·本紀第十一》:(景泰)七年春正月己卯,尚書石璞撫安湖廣軍民。壬午,大祀天地於南郊。二月庚申,皇后崩。甲子,營壽陵。三月戊寅,免雲南被災稅糧。
  7. ^ 《明史·本紀第十一》:毀所營壽陵,以親王禮葬西山,給武成中衛軍二百戶守護。
  8. ^ 北京市海淀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北京市海淀区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4-04-01: 1063. ISBN 7-200-05091-1. 
  9. ^ 《明史·本紀第十一》: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戊子,制曰:「朕叔郕王踐阼,戡難保邦,奠安宗社,殆將八載。彌留之際,奸臣貪功,妄興讒構,請削帝號。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諸奸於法,不幸上賓,未及舉正。朕敦念親親,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號,其議諡以聞。」遂上尊諡。敕有司繕陵寢,祭饗視諸陵。
  10. ^ 明代景泰陵. 正北方網. 2008-11-24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0) (中文(中國大陸)). 
  11. ^ 張明義 等 主編;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李燕秋 卷主編 (編). 北京志·建筑卷·建筑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3-09-01: 1014. ISBN 7-200-04939-5. 
  12. ^ 12.0 12.1 12.2 王密林. 景泰陵 建于十三陵之外的明皇陵. 光明網. 《北京晚報》. 2016-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3) –透過《文摘報》 (中文). 
  13. ^ 13.0 13.1 13.2 明代第“十四陵”不该被遗忘:被葬皇帝最有故事. 鳳凰網. 《北京日報》. 2007-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23). 
  14. ^ 14.0 14.1 14.2 葬有最有故事的皇帝 明代第"十四陵"不该被遗忘. 中國新聞網. 《北京日報》. 2007-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03) (中文). 
  15. ^ 15.0 15.1 張明義、王立行、段柄仁 主編;宋惕冰(卷)主編;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編). 北京志·文物卷·文物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6-03-01: 784. ISBN 7-200-05631-6. 
  16. ^ 《明史·列傳第一》:景帝廢后汪氏,順天人。正統十年冊為郕王妃。十四年冬,王即皇帝位,冊為皇后。……景泰三年,妃杭氏生子見濟,景帝欲立為太子,而廢憲宗,後執不可。以是忤帝意,遂廢后,立杭氏為皇后。……正德元年十二月薨,議祭葬禮。大學士王鏊曰:「葬以妃,祭以後。」遂合葬金山。明年上尊諡曰貞惠安和景皇后。
  17. ^ 《明史·列傳第一》:立杭氏為皇后。七年,杭後崩,諡肅孝。英宗復位,削皇后號,毀所葬陵,而後仍稱郕王妃。
  18. ^ 晏子友. 明清帝王及其陵寝. 北京: 台海出版社. 1998-03-01: 219. ISBN 9787801410429. 
  19. ^ 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北京志·城乡规划卷·建筑工程设计志.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7-03-01: 607. ISBN 7-200-06440-8. 
  20.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 2015-03-28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8) (中文(中國大陸)). 
  21. ^ 馮新生. 明景泰陵:残梦何日圆?. 中國旅遊報. 2007-7, 16: 5. 
  22. ^ 景泰皇陵沦为门球场 政协委员呼吁为其恢复原貌. 新華網. 2007-04-26 [2015-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