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又參
曹又參(1901年3月15日—1970年9月1日),又名曹漢傑,陝西橫山縣雷龍灣鄉海流兔河曹家峁村(今屬榆陽區補浪河鄉)人。銀川專署專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常委、自治區參事室副主任。
生平
編輯兄弟八人行七,有三個姐姐。十歲前家境富裕,後因毛烏素沙地沙害導致農田草原沙化,家境貧困下來。11歲起斷斷續續讀私塾、15歲入讀橫山縣高小、1917年夏考入陝北聯合縣立榆林中學。1921年中學畢業後赴北京,榆林中學校長杜斌丞用榆林道津貼資助,1922年考入北京平民大學政治經濟系,與北大的共產黨李子洲交往。1925年大學畢業,應杜斌丞聘請任榆林中學訓育主任兼體育教員。1926年春經過杜斌丞活動,當上了靖邊縣寧條梁縣佐。同閻揆要、石子俊、王子元、張潤民、楊子顯、楊覺天等六人秘密開會並宣誓「倒井」,聯絡與蒲城系部隊不和的陝北地方部隊「兵暴」。1926年冬辭去寧條梁縣佐。1927年春,井岳秀的部隊改編為國民聯軍第九路,石謙任第六旅旅長,李象九升任營長。到1927年秋聯絡了30個連,包括以李象九、謝子長等黨員為骨幹的石謙第六旅(一說第十一旅)、任和亭團的石子俊等4個連、高景明團的李植卿等4個連、段得勝團的一部、左協中團的一部、各縣少許民團、駐神木的高志清部。準備農曆九月初十分南、西、東3路圍攻榆林井岳秀。井岳秀以七月初十舉辦五十大壽約石謙來榆林,1927年8月22日石謙在旅店被井岳秀派人刺殺。繼而圍攻李象九營,李象九、謝子長等黨員率部發動清澗起義。「倒井」失敗後曹又參被通緝,1927年冬、1928年秋兩次亡命北京。1929年春到綏遠第一師範任教。[1]1929年秋冬回到三邊。 1945年10月初,西北局書記高崗派杜立亭希望曹又參和新十一旅走上反內戰的民主之路。曹又參認為自己帶兵起義影響太小,著全身癤病赴榆林去勸說鄧寶珊。第二團團長史鍅城等軍官密謀策劃準備突然襲擊旅部和第一團。中共地下黨組織緊急決定立即起義,由牛化東任總指揮。1945年10月25日拂曉,第一團官兵發動起義成功,即安邊起義。[2]1947年夏患傷寒病,到晉綏邊區養病。病癒出院後到綏德縣義合鎮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區司令部一邊休養、一邊學習。系統閱讀馬列經典著作和毛澤東著作,參加了新式整軍運動和著名的西北局義合會議。1948年8月由賀龍、軍區副司令員王維舟、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譚生彬介紹,經中共中央批准,曹又參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銀川軍事管制委員會副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2月任寧夏軍區副司令員,1950年3月24日與曹動之到阿拉善旗定遠營,代表寧夏省委、省人民政府、省軍區,宣布成立中共阿拉善旗工委、阿拉善旗自治區人民政府。任命達理札雅為旗政府主席,羅巴圖孟柯、陳愛爾德尼巴圖、雲祥生為副主席,至4月中旬招降滯留在中蒙邊界圖克木廟一帶的德王、李守信部投誠的「蒙古自治政府」、「蒙古軍總司令部」軍政人員及布里亞特牧民940人,既往不咎全部按照意願給予安置。1954年主動申請轉業到地方從事農牧業工作或民族宗教研究,任西北行政委員會畜牧部副部長,未及上任因大行政區撤銷,改任銀川專署專員。因向甘肅省反映1955、1956年對銀川專區糧油高徵購,在1957年底至1958年初甘肅省第二次黨代會上,與省委常委副省長孫殿才,副省長陳成義、銀川地委第一書記梁大鈞,省委秘書長陸為公,民政廳副廳長劉餘生,司法廳副廳長王新潮等人被打成「右派反黨集團」。1958年2月召開的中共甘肅省委二屆二次會議上都被開除黨籍、撤職、降級、下放勞動。1958年9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自治區黨委認為對曹又參處理不當,任命其為自治區政協常委兼自治區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1962年底中央批准甄別平反,恢復黨籍,恢復原職級。1970年9月1日因腦溢血逝世。
參考文獻
編輯- ^ 曹國瑞 曹國權:「曹又參生平」,發表於《曹又參與安邊起義——紀念抗日戰爭勝利暨安邊起義六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第34-46頁。
- ^ 陝西省文物局編:《陝西文物古蹟大觀(三):陝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巡禮》,「安邊起義舊址」, 三秦出版社. 2006: 181–182. ISBN 7-8073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