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30°16′11″N 120°09′45″E / 30.269846°N 120.16259°E / 30.269846; 120.16259

杭州天主教堂

杭州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杭州市下城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6-145
認定時間2011年1月7日

杭州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是位於中國杭州市中心天水街道中山北路415號(臨近武林廣場)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天主教堂,天主教杭州教區主教座堂

歷史

編輯

萬曆年間,工部員外郎、杭州籍人士李之藻在北京皈依天主教,並由利瑪竇施行洗禮。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李之藻因父親去世回鄉守孝,經過南京時帶上義大利耶穌會士郭居靜金尼閣二神父,他們在杭州李之藻的家中舉行了第一台彌撒,這一天(5月8日)被稱為杭州天主教開教日。楊廷筠是在杭州最早的皈依者之一,曾任監察御史,原是佛教徒,信仰天主教後立刻撤下了家中供奉的佛像。1616年,在南京教難期間,許多天主教徒逃往杭州,在李之藻楊廷筠的家中避難。1627年(天啟七年),彌額爾(楊廷筠)出資在武林門內的觀巷購地建造杭州第一座天主教堂(今教堂略西處)[1][2][3][4][5]。李之藻、楊廷筠與徐光啟同被稱為中國天主教三大柱石,扶持天主教最為熱心,使得杭州成為明末天主教傳教中心之一。

1659年(順治十六年), 耶穌會葡萄牙傳教士陽瑪諾神父在杭州去世。他在錢塘門內所建的另一座教堂與八旗駐防城毗鄰,教友進出頗感不便。於是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在浙江巡撫佟國器的支持下,將觀巷教堂移至下倉橋街今址,建造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大教堂,設有三個祭台,命名為聖母無原罪堂。1661年投入使用時尚未竣工。衛匡國神父在這一年病故。

1723年,清朝雍正皇帝下令禁止天主教傳播,教堂被改為祠堂。1730年,浙江總督李衛鑿掉康熙題寫的「敕建」二字,將教堂改為天后宮,並撰文《杭州天主堂改為天后宮碑記》立碑,鑲嵌於教堂牆壁。

1862年,太平軍占用了已改為天后宮的教堂。1864年,浙江代牧田嘉璧(Souris Gabriel delaplace)主教收回了教堂。

1910年,浙江代牧區劃分為浙東、浙西兩個代牧區,浙西代牧區首任主教田法服(Bishop Paul-Albert Faveau, C.M.)將主教座堂設於進駐杭州聖母無原罪堂。

1958年,杭州市天主教愛國會自選自聖了吳國煥神父為杭州教區主教。

1966年文革期間,教堂被關閉,被「社會治安指揮部」占用。

1982年,杭州天主堂歸還教會,12月12日,杭州聖母無原罪大堂舉行復堂慶祝大禮彌撒。1992年,杭州天主堂列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月,升格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彌撒

編輯

每周日早晨舉行中文彌撒,周六晚舉行英文彌撒。該教堂擁有2個唱詩班。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1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2. ^ 《浙江省宗教志》資料彙編(一),1993年由《浙江省宗教志》編輯部出版
  3. ^ 《浙江天主教》,郭慕天編著,1998年由《浙江省宗教志》編輯部出版
  4. ^ 《宗教文化》,陳村富主編,1997年由東方出版社出版
  5. ^ 《杭州市志》

Template:杭州市宗教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