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馬·弗里西斯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傑馬·弗里西斯環形山(Gemma Frisius)是月球正面南部高地上一座古老、深邃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荷蘭數學家醫生、製圖師、哲學家版畫家、天文儀器技師赫馬·弗里修斯(1508年-1555年),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接受。

傑馬·弗里西斯環形山
月球軌道器4號拍攝的圖像
坐標34°20′S 13°22′E / 34.33°S 13.37°E / -34.33; 13.37
直徑88.5公里
深度5.16公里
余經日出時347°
命名來源赫馬·弗里修斯

描述

編輯
 
傑馬·弗里西斯環形山周邊圖,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

該隕坑西側毗鄰努內斯環形山、西北靠近泊松隕石坑古達克隕石坑附靠在它的東北側、東北偏北坐落著薩庫托環形山、傑馬·弗里西斯環形山的東側是拉比列維環形山、南面橫亙著馬若利科環形山、往東南矗立著布赫環形山比興環形山、而西南則分布弗尼利厄斯環形山施特夫勒環形山雲海坐落在傑馬·弗里西斯環形山的西北方[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34°20′S 13°22′E / 34.33°S 13.37°E / -34.33; 13.37,直徑88.5公里[3],深度約5.16公里[4]

傑馬·弗里西斯環形山的外側壁已嚴重撞擊損毀,沿邊緣布滿了眾多的大小撞擊坑,尤其是它的北側和西側坑壁,在這一側沿途坐落了小衛星坑"傑馬·弗里西斯 D"、"傑馬·弗里西斯 G"和"傑馬·弗里西斯 H"。環形山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1400米[1],內部容積約7200公里³[1]。正如一些觀察者所指出的,該環形山的外觀結構類似一隻熊爪印,三座衛星坑加上古達克隕石坑構成了它的四隻腳趾。

該環形山的東南坑壁也已磨損,內側壁坍塌的岩石跌落到坑底將近三分之一距離處,坑底其餘部分地表相對平坦且較深邃,中心點偏西北處矗立著一座高約600米中央峰。

衛星隕石坑

編輯

按慣例,最靠近傑馬·弗里西斯環形山的衛星坑將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它的中心點旁邊。

 
戴維·坎貝爾圖片
傑馬·弗里西斯 緯度 經度 直徑
A 35.8° S 15.2° E 68 公里
B 35.5° S 17.1° E 41 公里
C 35.6° S 18.8° E 35 公里
D 34.3° S 10.9° E 28 公里
E 37.2° S 12.8° E 19 公里
F 35.8° S 10.3° E 9 公里
G 33.2° S 11.4° E 37 公里
H 32.4° S 12.2° E 28 公里
J 35.1° S 18.1° E 12 公里
K 37.4° S 11.0° E 10 公里
L 34.8° S 11.8° E 6 公里
M 34.3° S 12.5° E 5 公里
O 32.5° S 12.9° E 6 公里
P 31.8° S 12.8° E 4 公里
Q 35.8° S 14.8° E 9 公里
R 37.1° S 15.3° E 5 公里
S 35.2° S 15.1° E 6 公里
T 34.9° S 16.4° E 8 公里
U 34.5° S 16.8° E 8 公里
W 36.9° S 13.3° E 15 公里
X 34.7° S 15.8° E 15 公里
Y 37.4° S 13.5° E 28 公里
Z 35.1° S 9.6° E 10 公里
  • 衛星坑"傑馬·弗里西斯 M"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5]
  • 衛星坑"傑馬·弗里西斯 Ea"、"傑馬·弗里西斯 Eb"和"傑馬·弗里西斯 K"被月球及行星觀測者協會(ALPO)列入《內側壁坡帶有暗黑輻射紋的撞擊坑列表》[6]
  • 衛星坑"傑馬·弗里西斯 A"約形成於前酒海紀[1]

參考資料

編輯

另請參閱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