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成貴
柯成貴(1908年—1935年5月1日),又名柯潤,字伯庠,福建連江西洋島人(今屬霞浦縣),中國共產黨早期人物,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海上游擊隊建立者。[2][3]
柯成貴 | |
---|---|
字 | 伯庠 |
出生 | 柯潤 1908年 大清福建省福州府連江縣西洋鄉仕頭坑[註 1] |
逝世 | 1935年5月1日 中華民國福建省福州雞角弄 | (26—27歲)
墓地 | 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海島鄉宮東村(衣冠冢) |
籍貫 | 福建省福州市[1] |
母校 | 福州格致中學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生平
編輯省城肄業、怒殺漁霸
編輯柯成貴出生在連江縣西洋島(今霞浦縣海島鄉)的一個燈塔工人家庭,幼年習得一身較好的水性,在私塾讀過書。1925年,在家人的支持下,柯成貴到福州,寄讀於教會主辦的格致中學。五卅慘案發生後,柯成貴隨學生上街遊行,遭到周蔭人政府的鎮壓。1928年春自學校肄業,回到了西洋島。回鄉後,因不滿一漁霸在當地豪奪漁場、強搶民女,柯成貴出面與其理論卻被毆打,一怒之下柯成貴將漁霸殺死。後柯成貴因此被政府通緝[4],當地村民設法掩護他離開西洋,到福州各處躲避,在這期間他交了一些江湖朋友,買了槍枝,有了組建武裝的基礎。[2]
組建海匪武裝、投共改編
編輯1931年,柯成貴回到西洋島,在當地招兵買馬,組建了一支100多人由貧窮的漁民組成的海匪隊伍,在該島附近劫富濟貧。連江縣政府多次派兵試圖剿滅柯部,但均未能成功,後試圖招安,亦未果。[5]
1933年冬,柯成貴聽說中國共產黨在福安的「甘棠暴動」取得了成功,決定投靠共產黨,便派自己的武裝副隊長林紅俤赴福安六嶼鄉(今下白石鎮六嶼村)找到當地的中共地下黨,並聯繫上了時任閩東紅軍游擊隊隊長的任鐵鋒,請求將海匪武裝改編為游擊隊。中共福安中心縣委先委派陳亮(柯成貴在格致中學就讀時的同學)上島與柯成貴商討改編事宜,柯成貴接受了地下黨提出的要求。翌年1月中心縣委又委派曾志上島,將柯成貴的武裝正式改編為閩東獨立團海上游擊獨立營,在該營建立中共黨支部,柯成貴任營長並被批准加入中國共產黨,陳亮任政委。這支游擊隊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第一支建立在海上的成建制部隊。[2]
海上游擊行動
編輯柯成貴部投共後,在中共的指導下在浮鷹島打鐵坑建立了一所土炸彈廠[6],並多次襲擊沿途國軍和日本的交通運輸船隻,協助閩東蘇區購買醫藥用品[2]。閩東紅軍在攻打霞浦縣城的暴動中失利後,當地的地主和大刀會對鹽田地區的蘇區進行了多次反攻,在中共的指示下,柯成貴派游擊隊對霞浦沿海進行騷擾,摧毀了霞浦沿海大京、三洲、石湖等村的大刀會據點。[6]
1934年10月,國軍通濟號練習艦出航上海,途徑西洋島時試圖查探當地情報,柯成貴決定襲擊該艦。艦艇人員登島時,遭到海上游擊隊的突襲,一人被射殺,通濟號當即向上級求援,當地政府遂派海籌號防護巡洋艦前往支援。兩艦會合後,因情況不明而不敢登島作戰。當晚,柯成貴在島上某處點起數百盞燈籠,兩艦以為是紅軍游擊隊的駐紮地,向那裡開炮。然而拂曉時,兩艦發現游擊隊的船隻已經將他們包圍,由於艦艇火炮無法近距離作戰,兩艦隻得撤退。此後國軍海軍不敢再駛入西洋海域。在其後的一年中游擊隊又逐步擴大至300多人,《江聲報》稱「柯成貴部有六七百人,縱橫海上,極為強悍」。[7]
掩護紅軍撤退、被捕處決
編輯1935年,閩東紅軍西南團和中共連(江)羅(源)縣委被國軍圍剿,西南團團長楊采衡、共青團連羅縣委書記陳雲飛等20餘人突圍後連夜撤往西洋島,被柯成貴安置在秘密樓中,翌日國軍派楚同、海明、通濟三艦封鎖海面,陸軍第八十七師三七五旅五一七團率軍連同當地武裝民團一千多人進攻西洋島,但柯成貴將西南團人員轉移到鳳門嶼某山洞中安置,國軍圍剿未能成功。[5]
次日,柯成貴在給洞中人員送食物時被國軍發現,為避免暴露藏匿地點,柯故意將方向改變駛向橫嶼燈塔,隨後國軍將他抓獲,押送到福建省保安司令部。柯成貴被捕後,共產黨組織試圖營救他,但由於黃岐等地漁霸聯名上告,他的地下黨身份暴露,使得營救無效。國民政府對其處以逼供並利誘其投降,但柯成貴拒絕變節。農曆民國二十四年三月廿九(公曆1935年5月1日),柯成貴被押送到福州雞角弄刑場槍決,時年27歲。[2]
身後
編輯柯成貴逝世後,在國軍的繼續進攻和獨立營自身內訌的情況下,海上獨立營以解散而告終。196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授柯成貴為革命烈士。1991年,中共福建省委拍攝了一部電視劇《海上游擊隊》,以紀念柯成貴與海上獨立營。2009年,霞浦縣人民政府在海島鄉柯成貴家鄉建立他的衣冠冢。[2][8]
注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怒杀渔霸!牺牲前遭毒打、火烫,全身溃烂!. 搜狐網. 2021-07-29 [2022-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5).
- ^ 2.0 2.1 2.2 2.3 2.4 2.5 陳永庚., 霞浦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霞浦县志. 北京市: 方志出版社. 1999年: 1048-1049. ISBN 7-80122-542-2. OCLC 47112521.
- ^ 王凌. 红军历史上最早的海上游击队和交通线海上游击队和交通线——记福建省一道亮丽的红色线路. 紅土地. 2012年, (第4期): 20-21. ISSN 1673-0682.
- ^ 中共女地下党与红军唯一一支“海军”的传奇故事. 東方網. 2017-04-21 [2022-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5).
- ^ 5.0 5.1 闽东苏区海上游击队 驰骋海上的革命力量. 福建日報. 2021-06-21 [2022-04-17].
- ^ 6.0 6.1 柯成贵和他的“海上游击队”. 福州日報. 2021-10-25 [2022-04-17].
- ^ 闽东红色小故事㉒:小木船打兵舰_游击队. 搜狐網. 2019-10-28 [2022-04-17] (中文(簡體)).[失效連結]
- ^ 闽东苏区海上游击队 驰骋海上的革命力量. 騰訊網. 2021-06-21 [2022-04-17]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