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巨川(1858年—1918年11月10日),名,字巨川以字行廣西臨桂人。清末學者。北大哲學教授梁漱溟之父。

生平

編輯

祖先系蒙古族。父梁承光,剿捻軍於山西,卒官山西。巨川八歲時隨母從山西返回北京,嫡母劉氏寒燈授業。光緒四年(1878年),任願學堂義塾教師。光緒十一年(1885年),舉順天鄉試。清末任內閣中書(四品)官職,十餘年不遷。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調京師巡警廳任教養局總辦委員。

民國之後,曾在民政部供職。避居城北隅彭氏宅,綽號叫「梁瘋子」。1918年9月27日,寫《敬告世人書》,11月8日,60歲生日前夕投北京積水潭(淨業湖)自盡[1],有遺書萬餘言,強調「弟今日本無死之必要也。然國家改組,是極大之事,士君子不能視為無責。」「國性不存,國將不國。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後讓國人共知國性乃立國之必要。」,「我之死,非僅眷戀舊也,並將喚起新也。」「去年已決心,今年不復聽賣菱角聲,不吃西瓜矣」,信中還給徐世昌總統上書五條,惓惓者五事:曰民、曰官、曰兵、曰財、曰皇室,區畫甚備。[2]。諡貞端。梁漱溟兄弟編印其父遺著《桂林梁先生遺書》六種。

徐志摩評述道:「梁濟的自殺是一種特殊價值,梁濟是為了自己的理想——『隨你叫它什麼吧:天理、義、理想或是康德的範疇——也就是孟子所說甚於生的那一點』而獻出自己的生命,因此這一行為具有用不可磨滅的精神價值。」[3]

延伸閱讀

編輯

[]

 清史稿·卷496》,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高拜石 正中書局版 <新編古春風樓瑣記>(廿二) P119起
  2. ^ 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三·忠義十》
  3. ^ 《現代新儒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