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紀內閣
毛紀內閣成立於嘉靖三年五月一日(1524年6月2日),結束於同年七月二十六日(1524年8月25日)。是明世宗統治下的第三個內閣,由時任少保、吏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毛紀組閣。
蔣冕內閣 | |
---|---|
明朝內閣 | |
建立日期 | 1524年6月2日 |
解散日期 | 1524年8月25日 |
組織與人物 | |
國家元首 | 明世宗 |
政府首腦 | 蔣冕 |
副政府首腦 | 毛紀 |
成員政黨 | 衛禮派(政治立場) |
反對黨 | 議禮派(政治立場) |
反對黨領袖 | 張璁 |
歷史 | |
前任 | 蔣冕內閣 |
繼任 | 第一次費宏內閣 |
嘉靖三年六月,世宗召張璁、桂萼等議禮派人士入京,商議改稱明孝宗為「皇伯考」,端正親生父母名分。七月十二日(8月11日),世宗詔諭禮部,去除父母尊號中的「本生」,十四日為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群臣譁然。衛禮派因故發動左順門事件,聚眾跪請世宗改變旨意,世宗令錦衣衛以武力肅清,並譴責毛紀「私結朋黨,背君誤國」,在當月二十六日令其去職[1][2][3];同日由次輔費宏繼任內閣首輔。
內閣成員
編輯職位 | 姓名 | 備注 |
---|---|---|
首輔 | 毛紀 | 蔣冕內閣續任 |
次輔 | 費宏 | 蔣冕內閣續任 |
文淵閣大學士 | 石珤 | 五月十五日(6月16日)入閣[4][5] |
參考文獻
編輯- ^ 《明史紀事本末·卷五十》:金獻民曰:「輔臣尤宜力爭。」朱希周乃詣內閣告毛紀,紀與石珤遂赴左順門跪伏。上復遣司禮太監諭之退,羣臣仍伏不起,自辰迨午。帝怒,命司禮監錄諸姓名,收繫諸為首者豐熙、張翀、余寬、黃待顯、陶滋、相世芳、毋德純等八人於獄。楊慎、王元正乃撼門大哭,一時羣臣皆哭,聲震闕廷。上大怒,遂命逮繫馬理等凡一百三十有四人於獄。何孟春等二十有一人,洪伊等六十有五人,姑令待罪...逮繫修撰楊慎,編修王元正,給事中劉濟、安磐、張漢卿,御史張原、王時柯於詔獄,復撲之。謫楊慎、王元正、劉濟戍邊。何孟春調南京工部。毛紀罷。
- ^ 《明史》(卷17):「(嘉靖三年)秋七月乙亥,更定章聖皇太后尊號,去本生之稱。戊寅,廷臣伏闕固爭,下員外郎馬理等一百三十四人錦衣衞獄。癸未,杖馬理等於廷,死者十有六人。甲申,奉安獻皇帝神主於觀德殿。己丑,毛紀致仕。辛卯,杖修撰楊慎,檢討王元正,給事中劉濟、安磐、張漢卿、張原,御史王時柯於廷。原死,慎等戍謫有差。」
- ^ 《明史》(卷190):「紀為首輔,復執如初。帝欲去本生之稱,紀與石缶合疏爭之。帝召見平臺,委曲諭意,紀終不從。朝臣伏闕哭爭者,俱逮系,紀具疏乞原。帝怒,傳旨責紀要結朋奸,背君報私。紀乃上言曰:「曩蒙聖諭,國家政事商確可否,然後施行。此誠內閣職業也,臣愚不能仰副明命。邇者大禮之議,平臺召對,司禮傳諭,不知其幾似乎商榷矣。而皆斷自聖心,不蒙允納,何可否之有。至於笞罰廷臣,動至數百,乃祖宗來所未有者,亦皆出自中旨,臣等不得與聞。宣召徒勤,捍格如故。慰留雖切,詰責隨加。臣雖有體國之心,不能自盡。宋司馬光告神宗曰:『陛下所以用臣,蓋察其狂直,庶有補於國家,若徒以祿位榮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官私非其人也。臣以祿位自榮,而不能救正,是徒盜竊名器以私其身也。』臣於陛下,敢舉以為告。夫要結朋奸,背君報私,正臣平日所痛憤而深疾者。有一於此,罪何止罷黜!今陛下以之疑臣,尚可一日顏朝寧間哉。乞賜骸骨歸鄉里,以全終始。尤望陛下法祖典學,任賢納諫,審是非,辨忠邪,以養和平之福。」帝銜紀亢直,允其去,馳驛給夫廩如故事。」
- ^ 《明史》(卷17):「(嘉靖三年五月)己卯,吏部尚書石珤兼文淵閣大學士,預機務。」
- ^ 《明史》(卷110):「(嘉靖三年)五月,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