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敬虞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学家

汪敬虞(1917年7月20日—2012年6月20日),又名汪馥蓀湖北蘄春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汪敬虞
出生(1917-07-20)1917年7月20日
 中華民國湖北省蘄春縣
逝世2012年6月20日(2012歲—06—20)(94歲)
 中國北京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別名馥蓀
職業經濟學家
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研究領域國際金融

生平

編輯

幼時就讀於蘄春第二小學,後進入開封濟汴中學讀初中及高中[1]。1937年,進入武漢大學中文系,後進入經濟系學習[2]。畢業後進入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任職,參與關於30年代國民所得的研究[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進入中國科學院(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先後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學術委員[1]。1981年,任經濟研究所學位評定委員[1]。1985年,成為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4]。1986年起,任中國經濟史學會副會長[3]。1988年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委員[5]。先後任《經濟研究》編委,《中國經濟史研究》副主編[1]。1999年,從研究所退休[6]。2000年,汪敬虞參與主編的《中國近代經濟史(1895—1927)》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7]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一等獎[8]。2006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9]。2007年,被評為中國傑出社會科學家[10]。2012年6月20日逝世,享年94歲[5]

出版物

編輯

編撰了數十篇(本)學術論文和著作:

著作(包括合著):《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1895—1914)》、《十九世紀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赫德與近代中西關係》、《中國近代經濟史(1895—1927)》等[6]

論文:《抗日戰爭前中國的工業生產和就業》、《中國工業生產力變動初探(1933—1947)》、《略論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等[3]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湯銘. 当代著名中国经济史学家汪敬虞. 黃岡師專學報. 1995, (01): 79. 
  2. ^ 汪敬虞.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2019-05-06]. 
  3. ^ 3.0 3.1 3.2 陳爭平. 汪敬虞先生与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9-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7). 
  4. ^ 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編). 学问有道-学部委员访谈录 第1版. 方志出版社. 2007年8月: 959–966. ISBN 9787802382213. 
  5. ^ 5.0 5.1 深切缅怀著名经济史学家汪敬虞先生. 經濟學動態. 2012, (08): 2. 
  6. ^ 6.0 6.1 汪敬虞.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9-05-06]. 
  7. ^ 二零零零年度(第九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奖名单. 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 [2019-05-06]. 
  8. ^ 第二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选揭晓.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2019-05-06]. [失效連結]
  9. ^ 佚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简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學部工作局. [2019-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8). 
  10. ^ 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 2007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 中國校友會網 《大學》雜誌/ 21世紀人才報. 2007年12月: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