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涇浜
洋涇浜(上海話拼音:hhianjinban,發音:[ɦiã̀tɕi̋npã᷆][1]),是黃浦江的一條支流,浦東新區段稱東洋涇浜,浦西段稱西洋涇浜。一般而言提到「洋涇浜」,指的是上海市區浦西的西洋涇浜。西洋涇浜東起黃浦江邊,西至周涇(今西藏中路),長約2公里,寬不足20米,自西向東流入黃浦江。其所在位置即今延安東路外灘至西藏中路段。
在明清時期,這條小河是上海縣城北門外護城河以北的第一條河流,19世紀中葉英法租界陸續開闢後,就以這條小河作為兩租界的界河,英租界在河北岸,法租界在河南岸,沿河各自修築了一條道路:北岸稱為松江路,南岸稱為孔子路。
在洋涇浜上,陸續修建了眾多的橋梁:外洋涇橋(外灘)、二洋涇橋(四川路)、三洋涇橋(江西路)、三茅閣橋(河南路)、帶鉤橋(山東路)、鄭家木橋(福建路)、東新橋(浙江路)、北八仙橋(雲南路)等。
1914年-1915年,兩租界合作填河築路,洋涇浜連同兩岸小路形成一條東西向通衢大道,1916年經過兩租界協商,路名定為愛多亞路。1943年汪精衛政府收回租界時將其改名為大上海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改稱中正東路。1949年以後才改為今名延安東路。
引申義
編輯上海方言「洋涇浜」指的是「不倫不類」的意思。租界時代這一帶人受租界外國人影響經常說一些不倫不類的英語。上海人稱這種「英語」為「洋涇浜英語」,後又引申為凡事不倫不類也被稱為「洋涇浜」。而隨著洋涇浜英語的絕跡,「洋涇浜英語」一詞逐漸成為中式英語或是極不標準的英語的另一種表述方式。[2]
參考文獻
編輯- ^ 錢乃榮、許寶華、湯珍珠. 《上海话大词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7. ISBN 978-7-5326-2248-1.
- ^ 鄒大鵬; 高鵬. 北京奥运会向洋泾浜英语发出最后通牒 纠错年底完成. 新華社. 2007-10-10 [2019-1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