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牡丹
洛陽牡丹的栽培歷史始於隋代,[1]唐代是其鼎盛時期,至宋代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說。[2]與此同時,各代還湧現出一些描寫洛陽牡丹的詩詞、著作及繪畫作品,如唐代詩人劉禹錫《賞牡丹》一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帝京」將洛陽牡丹比喻為國中最漂亮的女子,宋代詩人歐陽修更撰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牡丹專著《洛陽牡丹記》。[3]
在洛陽拍攝的一張牡丹圖 | |
文化類屬 | 河洛文化 |
栽培歷史 | 隋朝至今 |
相關著作 | 《洛陽牡丹記》 |
歷史
編輯公元611年,即位後的隋煬帝楊廣詔令宰相楊素在洛陽城西建造新城,西苑也是其建設的一部分。建成後的西苑是洛陽種植牡丹最多的地方。[1]唐代洛陽人宋單父,精通園藝,被時人尊稱為花師,他栽培的牡丹,紅白斗色。
傳說
編輯傳說武則天曾在嚴冬酒醉,寫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時百花仙子正與麻姑弈棋,不在洞府,所轄眾花神不敢違背武則天旨意,先後綻放,惟牡丹沒有綻放,武則天盛怒之下便把牡丹貶植洛陽。不想此後洛陽牡丹,天下最盛。[4]
牡丹名園
編輯王城公園因建於古代東周王城的遺址上,故名王城公園,是洛陽觀賞牡丹最重要的場所。始建於1956年,栽植牡丹將近2萬株,有320個牡丹品種,建有牡丹閣、牡丹仙子花壇群等觀賞佳景。每年4月15日至25日牡丹花會期間遊人如織。
西苑公園位於洛陽市澗西區南昌路和九都路的交接處,原名植物園,因建於隋朝西苑遺址上,故更名西苑公園。該園建於1958年,種植牡丹近200個品種,共6000餘株。
洛浦公園位於洛河兩岸,是河南省最大的開放式城市帶狀公園,東西綿延長達16公里,總面積近1200萬平方米。由上陽宮、同樂園,華林園,洛神浦和濱河遊園五大園區組成。
牡丹公園是以牡丹著稱的公園。位於澗西區西苑中路中段。建於1956年,牡丹為該園的主要花木,有牡丹花壇10個,種植牡丹3960株,200多個品種。
中國國家牡丹園建於1985年,栽植牡丹近400個品種,共20萬株。1992年被中國林業部命名為國家牡丹基因庫。因該園地處邙山,花期晚於市區。
中國國花園位於隋唐古城遺址上,東起洛陽橋,西至牡丹橋,南臨洛宜路,北至洛浦公園南堤。國花園以隋唐歷史文化為基礎,以牡丹文化為主要內容,融歷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園林景觀為一體,堪稱洛陽園林之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