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閒報
1897年11月24日 《字林滬報》出於和眾多以消閒、遊戲、趣味為主旨的小報的競爭,率先把副刊類文字印成單張,取名為《消閒報》,隨正報贈送。這個「附張」不僅有正式的刊名,而且有固定的刊期和版面,有基本穩定的編輯人員(第一任主編為高太痴)和作者隊伍,具備了較為獨立的編輯形態和編輯方針,因為被認為中國最早的報紙副刊。
消閒報 | |
---|---|
類型 | 中國第一份正式綜合性文藝副刊 |
版式 | 前期報紙的「附張」書頁形式、後期副刊性的報、獨立版面 |
持有者 | 字林洋行(前期) 日本東亞同文會 (後期) |
創辦者 | 高太痴等人 |
編輯 | 高太痴 周品珊 吳趼人 |
創刊日 | 1897年11月24日 |
停刊日 | 1908年 |
政治立場 | 保守 |
語言 | 中文(繁體) |
售價 | 免費 |
歷史
編輯背景
編輯1890年3月21日,《申報》在報首顯要位置刊登了一篇告白,宣稱今後不再刊登文藝性作品。當《申報》明白宣告停掉文藝作品的同時,與之激烈競爭的《字林滬報》卻特別重視副刊性文字,並且有大力擴展文藝性作品的傾向,企圖以此來與《申報》爭奪讀者。率先採用這一戰略方針的《字林滬報》主編,正是從申報館中被排擠出來的上海著名報人縷馨仙史蔡爾康。 19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申報》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字林滬報》。後起的《字林滬報》主要採用兩種手段來與《申報》競爭。其一是豐富國際新聞的內容,契爾氏增加文藝性附張,藉此吸引一部分愛好詩詞小說的讀者。讀者將詩稿紛紛寄到《字林滬報》,主編蔡爾康便專門編輯出版一頁詩詞附張《花團錦簇樓詩輯》,其內容都選自讀者寄來的詩稿,隔幾天出版一張,不定期,也不另行收費。1888年《字林滬報》將長篇小說《野叟曝言》排成書版形式,每日隨報送閱。《野叟曝言》極力宣功名富貴、妻才子祿,其中有不少色情和酷刑的描寫。一時間,文人紛紛買報談報,《字林滬報》銷量大增。 由於這些文藝性附張以書頁形式出版,在讀者印象中並未將它視為報紙的一部分版面,而是看做隨報附送的一張書頁,積聚起來就可以訂為一冊獨立的書籍,所以並未當做是一種副刊,但是副刊的形式已經呼之欲出了。 19世界90年代初,蔡爾康離開《字林滬報》,他的繼任者姚賦秋沿用其辦法。19世紀90年代後這一時期,《字林滬報》主筆調動頻繁。1896年春,當時上海的著名文人高太痴再次進入《字林滬報》擔任主筆。1897年4月由於文藝性附張不受重視,高太痴接受《蘇報》之聘。半年後,《滬報》決定禮聘高太痴回來主持編務,並同意每天附出文藝性附刊二頁,於是高太痴第三次進入《字林滬報》,擔任總纂。[1]
創刊
編輯1897年11月24日 《字林滬報》出於和眾多以消閒、遊戲、趣味為主旨的小報的競爭,率先把副刊類文字印成單張,取名為《消閒報》,隨正報贈送。這個「附張」不僅有正式的刊名,而且有固定的刊期和版面,有基本穩定的編輯人員(第一任主編為高太痴)和作者隊伍,具備了較為獨立的編輯形態和編輯方針,因為被認為中國最早的報紙副刊。 《消閒報》的版面與《滬報》一樣大,日出四版。最初不刊廣告,也不零售。內容為詩詞、掌故、筆記、傳記、諧文和一些街頭巷尾的社會新聞。 創刊時期的《消閒報》開宗明義地宣稱該刊的目的在於「遣悶排愁之助也」,為讀者提供一種調節業餘生活的方式。但是,和一些無聊小報的遊戲文字比起來,《消閒報》已經注意到「啟其聰明」、「開啟智竅」的知識傳播功能。同時,《消閒報》打破副刊僅在文人之間傳播的局限,開始注重讀者面的普遍性,以「詼諧易入」、通俗活潑的筆調,希望贏得更多人的喜歡。其文體包括詩詞、筆記、掌故、傳記、笑話等,還登載一些有趣的新聞背景材料和名人軼事,「上自國政,下及民情以至白社清談。青樓麗跡……希奇開笑、艷冶娛情」,無一不備。無論官吏名士、走馬王孫、深閨才友。童蒙學生、男女老幼都是他們的目標對象,這就使得副刊在更大層面上得以拓展、受到重視。到後來,《消閒報》還加入了譏諷時政、鼓勵愛國的內容。吳人。唐才常、容閎等社會名流都曾參與過《消閒報》的編輯工作。 創辦《消閒報》的目的,在發刊詞《滬報附送消閒報說》中有所說明。該文稱: 蓋今日者,報紙盛行,體例不一。除《滬報》等素按西國規定辦理外,自余有因小見大者,亦有以莊雜諧者,語必新奇,事多幽渺,譬如南華名經,汪洋恣肆;北里作志,倜儻風流。雖與報館規條難期盡合,亦未始不可以資陶冶而寓懲誡,故自並行不悖,遐邇相傳,此固報館之支流,而亦文人之樂事也。惟是飽食暖衣,群居終日,孜孜矻矻,專務於茲,究不免與博識群公齊譏等誚。若《滬報》則堂堂正大,體例素嚴,自不可以此等遊戲筆墨概雜其間。然以余輩壓線之暇,出其餘緒,銷中又復不惜工資,逐日排印,添此《消閒報》。立意雖不外乎因小見大,以莊雜諧,而別開生面,自成一家。仍隨《滬報》附送,俾閱報諸君,購一得二,既足以知中外時事,又可藉以資美談而暢懷抱。似此,一變通間,較之附送詩集小說,不尤覺得為大觀乎?區區推廣報務之心,諒亦閱報諸公所欣然許可者。[2]
《消閒報》的創刊詞中講得很清楚,《滬報》是按西方國家辦報體制創立的新聞報紙,體例嚴正,而附送的《消閒報》則出諸遊戲筆墨,因小見大,以莊雜諧,別開生面。這樣讀者可以出一份報費而得兩種不同出版物,有購一得二的樂趣,這比以前送詩集、小說更好。
發展
編輯1900年,《字林滬報》出售給日本東亞同文會,改稱《同文滬報》,於是《消閒報》也稱《同文消閒報》。1901年,再度恢復《消閒報》原名,1903年,又改成《消閒錄》。這「報」與「錄」的一字之差,深刻反映了新聞界對副刊概念的明朗化,副刊在報紙中的半獨立地位得到承認。1907年,《同文滬報》改版為對開四版的大報,《消閒錄》便成為了該報的一部分相對獨立的文藝性版面,直至終刊。
創刊時期的三位編輯
編輯在籌建我國最早的副刊《消閒報》中,《字林滬報》的總纂高太痴先生是作了重大貢獻的。 太痴生於1863年前後,到20世紀20年代去世,活了六十多年。原名瑩,字俊芬、號悵花,原籍蘇州。太痴是其筆名。 曾在《申報》擔任助理編輯,與師弟周忠鋆共事。後離開《申報》,進入《字林滬報》擔任編輯,在報紙刊登文藝作品問題上,與主編產生意見分歧,於是自動退出。然後有先後第二第三次進《滬報》。由於高太痴一走,《滬報》不再刊登文藝作品,其發行量明顯下降,《滬報》的領導層這才知道文藝性附張在報業競爭中的重要性。半年後,決定禮聘高太痴回來主持編務,並同意每天附出文藝性附刊二頁,這樣高太痴就以勝利者的姿態第三次進入了《字林滬報》,擔任總纂。他親自主持創辦了中國最早的報紙副刊《消閒報》,1897年11月24日,該副刊正式問世,隨《字林滬報》附送。 1900年《字林滬報》易主,高太痴接任《同文滬報》總編纂,此時的《同文消閒報》便由《滬報》的副總編周忠鋆主持。1901年春,高太痴便離開了《同文滬報》。 高太痴善詩能文,但無超越時代的遠見卓識,雖然創造了副刊這種新的傳媒形態,卻沒有新型的內容與之匹配。
在早期副刊編輯中,還有一位得力人物值得一提,那就是病鴛詞人周忠鋆。周忠鋆(1872—1916)字聘三,又作品珊,別署病鴛詞人。師從何桂笙,是高太痴的同門師弟,與吳趼人也是好朋友。 周忠鋆與高太痴、吳趼人等一起創辦《消閒報》。辦成後,由《滬報》主持文藝附張的綺琴軒主徐馥蓀與嶺南緋衣處士鄭葆鏞先後擔任主編。1899年2月起因《滬報》經濟困難,《消閒報》停刊,直到《滬報》易主。《消閒報》改為《同文消閒報》後,從1901年起便由周忠鋆主編,一直主持到1908年停刊,長達八年之久。周忠鋆的副刊有明顯的進步傾向。如1901年的《同文消閒報》上就曾轉載宣樊子(林白水)的《論看報的好處》(《杭州白話報》的代發刊詞);1907年秋瑾就義後,《消閒錄》上就刊有憑弔秋瑾女士的詩文。
《消閒報》創辦時的另一骨幹人物是吳趼人。他是晚晴譴責小說的代表性作家,文名很盛。他於1897年11月協助高太痴等首創《消閒報》,但在《滬報》工作時間不長,第二年7月便離開了報社,自辦《採風報》,擔任主筆,開始了獨立的辦報生涯。[3]
歷史影響
編輯《消閒報》的出現,開始了不完全形式副刊向完全副刊的過渡。而且,標誌著大報承認了副刊文字的固定地位,承認了它是報紙組成的無可缺少的輔助部分。 在《消閒報》的影響和帶動下,到20世紀初,很多報紙都已經設有專門的副刊了,副刊的影響與來越大,逐步實現了從邊緣到主流的演變。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姚福申、管志華. 《中国报纸副刊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8069879.
- 馮並. 《中国文艺副刊史》. 華文出版社. 2001. ISBN 9787507511642.
- 魏劍美. 《报纸副刊学》.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 ISBN 9787810817981.
- 方漢奇、史媛媛. 《中国新闻事业图史》.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ISBN 9787211051915.
註釋
編輯- ^ 姚福申、管志華. 《中国报纸副刊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年. ISBN 978-7-208-06987-69 請檢查
|isbn=
值 (幫助). - ^ 《消闲报》. 《字林滬報》. 1897年.
- ^ 姚福申、管志華. 《中国报纸副刊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70. ISBN 978-7-208-06987-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