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之戰 (1273年)

淮西之戰,1273年(南宋咸淳九年、元世祖至元十年)至1275年(南宋德祐元年、元世祖至元十二年),宋元戰爭中,元朝軍隊進攻淮西,牽制宋軍的作戰。

1273年二月,元軍攻克襄陽樊城。四月,元世祖忽必烈命中書左丞相合丹河南行省參知政事劉整、山東都元帥塔出董文炳,行淮西樞密院事。在正陽(今安徽省霍邱縣東北)夾淮河築東西兩城,建行院府,圖謀兩淮和長江。1273年冬,南宋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黃州陳奕安豐州(今安徽省壽縣)、廬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壽州(今安徽省鳳台縣)等地兵馬,多次攻打正陽,阻止元軍築城。塔出率兵每日出戰十幾次,將宋軍擊退。宋軍再從六安派戰艦,計劃攻打正陽。塔出得知,派騎兵焚毀宋軍戰艦。

1274年春,元朝大臣建議兩淮是宋朝北方北屏,城堅兵精,不應該強攻,應留兵淮西,牽制宋軍。元軍主力渡江東進,攻打宋朝根本,元世祖採納了。三月,命伯顏史天澤為左丞相,在荊湖行省,做攻打南宋準備;合丹為左丞相,劉整為左丞,塔出、董文炳為參知政事,在淮西行省,渡過淮河佯攻南宋。塔出率軍攻打安豐州、廬州、壽州,俘虜萬餘人。1274年夏,宋朝淮西安撫制置使率十萬水軍,攻打正陽。董文炳登城力御,夏貴再次發起攻擊,飛矢貫穿董文炳左臂及脅下,董文炳拔矢再戰,連發四十餘箭,射完了,又索要隨員十餘支箭。力盡後,弓不能張滿,不能再戰。第二天,宋軍決開淮水灌城,水浸外廓,董文炳讓軍隊退避,夏貴乘勢列陣逼近城下。董文炳讓兒子董士選代戰,自帶重傷督陣,董士選持戈俘獲夏貴部將,夏貴稍稍後退。忽必烈令塔出前往援救,在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大敗宋軍,抵達正陽。天下大,塔出突圍入城,配合董文炳父子守城。天晴塔出,與淮西行院副使阿塔海分率精兵出城,渡淮河到中流,與宋軍展開激戰,萬戶懷都率步兵在淮河西岸助戰,劉整也在大人洲與宋軍對戰,互相配合,擊敗宋軍,斬首數千級,奪戰艦五百餘艘,正陽解圍,阿塔海追擊夏貴至安豐城下。八月,元世祖命伯顏率主力軍從漢江入長江,直取臨安府,改淮西行省為行樞密院,幫助伯顏攻宋。塔出率軍渡過淮河,屯駐在廬州揚州之間。九月,阿塔海、董文炳分別率軍南抵長江。1275年二月,董文炳與伯顏在安慶府(今安徽省安慶市)會師,阿塔海、塔出在池州(今安徽省貴池市)與伯顏會師。他們跟隨伯顏在丁家洲之戰中擊敗宋軍。

參考資料

編輯
  •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
  • 《續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