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戶部造幣總廠舊址

40°49′27″N 117°11′54″E / 40.8241167°N 117.1984496°E / 40.8241167; 117.1984496

清戶部造幣總廠舊址
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天津市河北區中山路159號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清(1905年)
編號5-12
認定時間2020年5月16日

清戶部造幣總廠,位於天津市河北區中山路159號。[1]始建於光緒31年(1905年),該廠屬大清戶部直接管轄,業務為鑄造三種貨幣[2]該廠自建立以來為晚清至民國時期國內規模最大、設備最精、技術最先進、產品最豐富的造幣企業。[3]2004年,天津市河北區人民政府公布造幣總廠舊址為「不可移動文物」。2009年—2012年,天津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對造幣總廠舊址進行複查登記,進一步認定其為「不可移動文物」。2013年4月,戶部造幣總廠舊址被核定為「天津市河北區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5月16日,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1]

戶部造幣總廠所造大清金幣正面
大清金幣背面

沿革

編輯
 
軍機大臣徐世昌

清朝末年,市場上的流通貨幣亂象叢生。由於美國墨西哥日本以及歐國各國流入的外國銀圓嚴重地影響中國的幣制和金融,清廷迫於形勢開始推行幣制改革。

  • 光緒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為整頓幣制,戶部奏請朝廷委派軍機大臣徐世昌以及陳碧和張允言為「提調」,負責在天津大經路(今為「中山路」)一帶勘查地形,籌建戶部造幣總廠。[4]
  • 光緒三十一年(1905),該廠竣工,並定名為「鑄造銀錢總局」。該廠設立之初,分別從日本、美國和德國引進了當時最先進的造幣設備,於是迅速躋身為全國流通貨幣製造中心。[4]
  • 光緒三十三年(1907),由於該廠由戶部籌措建設,且一直受戶部直屬管轄,因此更名為「戶部造幣總廠」。[4]
  • 宣統二年(1910),清廷下令將造幣權完全收歸中央政府,並將直隸湖北江寧福建廣東奉天河南四川以及雲南九省的造幣廠全部劃歸該廠管轄,並由該廠向這些地方造幣廠提供造幣所用祖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造幣總廠,也從此取代了工部寶源局、戶部寶泉局的地位。[3]
  • 民國元年(1912),時局動盪,北洋軍曹錕的第三鎮(師)下屬的軍隊發起北京兵變。3月2日,造幣總廠被北洋軍隊亂兵焚毀。[3]
  • 民國三年(1914),為支撐北洋政府和穩定北方經濟,袁世凱下令在戶部造幣總廠原有基礎上擴建並成立「財政部天津造幣總廠」。[3]
  • 民國十年(1921),北洋政府於3月將天津造幣總廠降格為地方造幣廠,並更名為「財政部天津造幣廠」,但是無論從產品數量上還是種類上該廠所生產的貨幣仍為全國之最。[3]
  • 1930年-1936年間,造幣廠輪流被奉系直系和魯系軍閥所把持。在此期間雖然生產了一些紀念幣、紀念章,但實質上已被各路軍閥改做兵工廠。直至後來徹底停止造幣。[3]
  • 1936年,接管天津的冀察政務委員會(由日本占領軍扶持的傀儡政權)將天津造幣廠更名為「冀察綏靖公署修械廠」(亦稱「平津修械所」),並恢復了其部分造幣功能直至1940年前後。
 
民國時期廣泛流通的銀元,俗稱「袁大頭」

相關閱讀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 天津市人民政府. May 16, 2020 [Aug 2,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2) (中文). 
  2. ^ 中國人民銀行. 2004. 中國金融, Issues 19-24, 中國金融雜誌社, p.67.
  3. ^ 3.0 3.1 3.2 3.3 3.4 3.5 清代户部造币总厂的前世今生. 騰訊網. May 17, 2019 [Aug 2,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4. ^ 4.0 4.1 4.2 趙維民, 張建. 2008. 老建築, 天津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