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主制度
此條目可參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3年4月29日) |
港主制度(英語:Kangchu system;閩南語:Káng-chú)是19世紀馬來亞柔佛的一種制度,柔佛貴族招攬華人到港腳(兩河之間)開墾,稱華人首領為港主。
簡介
編輯1830年代英國力量在新加坡的經濟活動,以及他們對附近海盜的征剿,嚴重的損害了柔佛王族的利益,後者眼看國內商業衰退,不但人口減少,土地呈現荒蕪狀態,此外財源出現匱乏情況,此現象便鼓勵華人前往墾荒。
西元1833年(清道光13年),柔佛-廖內王朝實際統治者天猛公達因依布拉欣(Temenggung Daeng Ibrahim,後被冊封爲拉惹天猛公敦達因依布拉欣 Raja Temenggung Tun Daeng Ibrahim)創立「港主制度(Kang-Chu System)」,當時柔佛王朝統治者召引大量新加坡華人種植者移入,掀起柔佛開墾拓荒之路,廣泛種植起甘蜜(Gambir)與胡椒。至1880年代是柔佛甘蜜種植的高峰期,當時柔佛境內種植的甘蜜運往新加坡出口,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當一個華裔種植者選擇一條河流邊上的荒地時,他便向統治者申請一份叫港契(Surat Sungai)的准證,在這種准證裡,統治者給他一大片土地的保有權,它的範圍是在一條河的支流和另一條支流之間,支流流入主流的地方便是一個「港」,開港者稱為「港主」(Tuan Sungai)。
柔佛港主制度創始於何時,尚待考查。根據英國殖民地官員A. E. Coope的論述,最早的一份港契是1833年發給士姑來河的港主的。但這項資料恐有誤抄之處。實際上,根據卡爾·特羅基在1970年代於柔佛檔案局的資料搜索,發現檔案局裡所保有的最早一份港契,是回曆1260年1月26日,即公元1844年10月9日發給士姑來河 (Sungai Sekudai) 的港主Ah Chun 和Ban Seng。因此,我們[誰?]推斷,柔佛的港主制度,應該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
至於柔佛的第二張港契,是1844年10月22日發給港主陳開順,開發地不佬河 (Sungai Tebrau)沿岸的土地,即至今我們[誰?]仍熟知的陳厝港。1845年4月,柔佛天猛公又連續發出了3張港契,一張是巫來由河 (Sungai Melayu)的巫許後港港主[1],兩張是發給地南河 (Sungai Tiram)的港主。
由上可知,柔佛天猛公發出的最早一份港契是在士姑來河沿岸,士姑來應是柔佛港主制度下最早開拓的一個港腳。1845年6月《新加坡自由西報》首次報導了柔佛開辟種植園的消息,該報說,當時柔佛有4條河地帶開始發展種植業,種植園有62個,包括士姑來河的20個,巫來由河的12個,登加河 (Sungai Danga) 15個,地不佬河3個,種植人總數約有500人之眾。
有證據顯示柔佛的港主都是具有秘密會社背景的華人,他們有的獨資開發,有的合股經營,大家都以自己的店號或姓氏為港名,例如在砂拉越開墾的黃乃裳亦稱之為「黃港主」。作為政府的代理人,港主必須負責處理「港腳」—即殖民區的行政和保安工作。
他們所得到的報酬是五項專利權,即(一)經營公共賭博,(二)經營當鋪,(三)販賣酒類,(四)販賣豬肉,(五)販賣鴉片。此外他們還可以抽取所有輸出的甘蜜和胡椒以及輸入米糧的佣金。港主每年只需奉納一些銀兩給蘇丹,每一個港腳都有許多居民,他們大都是港主的雇員,港主通常擁有一兩艘船隻,以便向新加坡輸出土產和輸入日用品。
溫士德博士(Dr.Winsted)在著作《柔佛史》中曾經提到1870年代,華人已經在柔佛開發了19個港,10年後,新開發的港又多了一倍之上,可見柔佛的開發主要是依靠華人的勞力。
各港列表
編輯根據許雲樵〈柔佛的港主制度〉(原載於《南洋文摘》第二卷第八期,1961年8月,頁21-22)整理有下列各港:[2]
港名 | 地名 | 港主名 | 籍貫 | 地區 |
---|---|---|---|---|
陳厝港 | Tebrau | 陳開順 | 潮 | 新山 |
張厝港 | Johore Bahru | 潮 | ||
招港 | Jalan Ngi Heng一英里 | 潮 | ||
義興公司 | Jalan Ngi Heng一英里半 | 潮 | ||
金順港 | Jalan Lumba Kuda | 潮 | ||
德華興港 | Kulai | 陳敬堂 | 潮 | |
黎保成港 | Layang-layang | 陳敬堂 | 潮 | |
楊厝港 | Jalah Teh | 潮 | ||
劉厝港 | Kluang Road四至九英里 | 潮 | ||
洪厝港 | Kluang Road十三英里 | 潮 | ||
李厝港 | Sungei Masai | 潮 | ||
巫許後港 | Sungei Melayu | 潮 | ||
謝厝港 | Sungei Pendas | 潮 | ||
鄭厝港 | Plentong | 潮 | ||
天順港 | Pulai Village | 潮 | ||
黃厝後港 | Pulai Village | 潮 | ||
義和 | Tampoi | 潮 | ||
恆順港 | Senai | (世隆園) | 潮 | |
老砂隴港 | Senai | 潮 | ||
德興港 | Kota Tinggi | 陳二弟 | 潮 | 哥打丁宜 |
新德興港 | 林亞相 | 潮 | ||
新和林 | 林亞相 | 潮 | ||
和興港 | Mawai | 潮 | ||
洪厝港 | Palawan, Sungei Santi | 潮 | ||
澤水港 | Sebena, Sungei Santi | 潮 | ||
和盛港 | Bukit Tiga, Sedili Besar | 葉世湄 | 潮 | |
和平港 | Kambau, Sedili Besar | 陳亞翰 | 潮 | |
永豐隆港 | Danau, Sedili Besar | 潮 | ||
和成港 | Dohol, Sedili Besar | 潮 | ||
洱發港 | Gembut, Sedili Besar | 潮 | ||
和祥港 | Gemireh, Sedili Besar | 潮 | ||
福順港 | Lubok Rusing, Sedili Besar | 潮 | ||
順成港 | Sungei Kayu, Sedili Besar | 潮 | ||
素里里港 | Sungei Sedili Besar | 楊吉兆 | 潮 | |
素里里吉舌港 | 陳新禧 | 潮 | ||
永泰港 | Sungei Kechil | 陳新禧 | 潮 | |
和信港 | Sungei Senibayong | 潮 | ||
大興街場 | Jemaluang, Endau | 粵 | 興樓 | |
新長興港 | Endau | 林亞相 | 潮 | |
茂盛港 | Kangkar Ulu | 粵 | ||
豐盛港 | Mersing | 黃福 | 粵 | |
逐港 | Mersing Kanan | 粵 | ||
沉香港 | Tanjong Penyabong | 粵 | ||
帝問港 | Pulau Tioman | 潮 | 帝問島 | |
巫許前港 | Gelang Patah | 潮 | 潮 | 龜咯/苯珍 |
德盛港 | Benut | 陳德潤 | 潮 | |
黃厝港 | Sg. Ulu Pulai | 潮 | ||
老文律港 | Benut | 陳武力、陳四 | 潮 | |
小笨珍港 | Pontian Kechil | 李進利 | 潮 | |
新地文港 | 陳漢添 | 潮 | ||
老地文港 | 陳漢添 | 潮 | ||
永平港 | Yong Peng | 巫魯許 | 潮 | 峇株巴轄 |
永平新港 | Kangkar Bahru | 巫魯許 | 潮 | |
財順港 | Ayer Itam | 潮 | ||
廣平港 | Banang | 潮 | ||
三合港 | Chaa | 謝松星 | 潮 | |
世發港 | Kangkar Sedi | 潮 | ||
謝厝港仔 | Kangkar Sedi | 閩 | ||
順天港 | Langkap | 潮 | ||
張厝大港 | Kangkar Merlimau | 潮 | ||
合春港 | Parit Besar | 閩 | ||
永順利港 | Parit Sepanggai | 潮 | ||
晚嘍新港 | Sungei Sepanggai | 潮 | ||
𠗟嘍港 | Bindu | 潮 | ||
周德港 | Sejagong | 潮 | ||
三春港 | 潮 | |||
張厝港仔 | Senanggar | 潮 | ||
和盛港 | Tebing Tinggi | 粵 | ||
頭條港 | Jorak, Sungei Muar | 林忠亮 | 潮 | 麻坡 |
二條港 | Pengkalan Bukit, S.M. | 劉三發 | 閩 | |
三條港 | Sg. Pagoh | 陳維貴 | 閩 | |
三條新港 | Sinkang Pagoh ,S.M. | 閩 | ||
四條港 | Sungei Renchong, S.M. | 蔡容九 | 閩 | |
四條新港 | Sinkang Renchong, S.M. | 閩 | ||
五條港 | Sungei Lenga | 陳裕源 | 閩 | |
六條港 | Bukit Kepong | 余任發 | 閩 | |
七條港 | Sungei Tui | 陳名標、陳自然 | 閩 | |
八條港 | Sungei Labis | 巫三妗 | 閩 | |
九條港 | 巫鴻恩 | 閩 | ||
十條港 | 陳亞良 | 閩 | ||
十一條港 | 劉才源 | 閩 | ||
十二條港 | 陳亞三 | 閩 | ||
十三條港 | 楊亞大 | 閩 | ||
劉厝港 | 許淑孝 | 閩 | ||
老巫許港 | 林忠亮 | 閩 | ||
新巫許港 | 閩 | |||
劉厝新港 | 潮 | |||
吧冬港 | 許必恭 | 潮 | ||
利豐港 | 張亞合 | 潮 | ||
玉射港 | Gersek | 袁財源 | 潮 | |
長發港 | Sinkang Reng, Sg.Muar | 余雯亭 | 潮 | |
和豐港 | Kangkar Sungei Mati | 潮 | ||
班卒港 | Panchor | 姚直臣 | 潮 | |
余廷章新港 | 余廷章 | 潮 | ||
雙蘭港 | 端清 | 潮 | 不詳 | |
仁和港 | ||||
老東順港 | ||||
新東港 | ||||
老紀港 | ||||
成和港 | ||||
新南港 | ||||
天吉港 | ||||
永豐港 |
參考資料
編輯文獻來源
編輯- 《馬來西亞華人經濟地位之演變》,海外華人經濟叢書第五種,劉文榮,P.51-52。臺北:世華經濟出版社。
- 參見Carl.A. Trocki, Prince of Pirates: The Temenggong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Johor and Singapore 1784-1885,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1979, p.85-117
- http://forums.perak.org/cn/simple/t99434.html[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