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大村

中華民國嘉義縣新港鄉轄下一里行政區

23°32′26″N 120°20′06″E / 23.54056°N 120.33500°E / 23.54056; 120.33500

潭大村
舊稱:潭子墘
潭大村在嘉義縣新港鄉的位置
潭大村在嘉義縣新港鄉的位置
坐標:23°32′16″N 120°19′44″E / 23.537667°N 120.328985°E / 23.537667; 120.328985
國家 中華民國
縣市嘉義縣
鄉鎮市區新港鄉
區劃17鄰
面積
 • 總計7.37平方公里
人口(2017年6月)
 • 總計1,346人
 • 密度182.63人/平方公里
 • 戶數430
 性別比:108.68
(男性701人,女性645人)
時區國家標準時間UTC+08:00
村里代碼10010070020

潭大村中華民國臺灣嘉義縣新港鄉下的行政村,為閩客族群混合的聚落,農業為主要產業,曾為清領時期林爽文事件的集結地,以及日治時期製糖產業加工的區域。目前行政區劃包含17鄰、430戶,人口約1,346人[1]

地理

編輯

位於嘉南平原北港溪南側,原地貌包含數個埤塘,得地名為「潭子墘」。日治時期後水潭逐漸乾涸,今日區域內農地是以濕地沼澤為基礎的黏質土壤。 今日潭大村區域於日治時期確定,約以南界月眉大排水溝及北界六腳大排水溝為範圍,包含當時人口較不集中的聚落如:六斗仔、潭子墘、大客、大竹圍等[2]。目前有省台37線道路貫穿南北,內有嘉157縣道連接大客及潭子墘聚落,通往新港街面。

聚落歷史

編輯

村內客家族群為清領時期由福建省汀州府(今福建省西北)永定區域移民,約於乾隆年間(1796年-1820年)建立莊廟大客三官大帝廟稱為「大客」、「頂客」及「下客」等聚落[2]

1787年(乾隆52年)曾為林爽文事件在嘉義地區主要的集結地點。

日治初期曾有過以閹割豬隻為業者聚集的「閹豬厝」,約位於今日的聚落南側月眉大排水溝旁新港鄉第八公墓的萬善公廟附近[2]

大竹圍聚落於日治時期曾為官方收購甘蔗的工作場,聚集鄰近村落居民移居本處擔任工人形成聚落。臺灣光復後糖業轉型,大竹圍區域的居民陸續減少,然台灣糖業公司所有土地仍種植甘蔗原料[2]

教育

編輯

本區域未曾有過官方設立的教育設施,目前為新港國小及新港國中的學區範圍內。

文化資源

編輯

本區域客家移民信仰廟宇如下:

  • 大客三官大帝[3]:主神為三官大帝。廟誌載於1733年(乾隆38年)建立,1904年(光緒30年)曾因嘉義大地震毀壞,於1930年(昭和5年)重修至今。

其他廟宇:

  • 潭子墘復興宮[4]:主神為李府千歲。1857年(咸豐7年)由居民自台南市麻豆保寧宮借用佛像至本地家戶膜拜,後於1972年立廟供奉。
  • 萬善公廟[5]:主神為萬善公。原為無名墓塚,1985年立廟,又稱為「萬善爺元帥廟」。
  • 大竹圍順陽宮[6]:主神為范府千歲。於1941年募建成立。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嘉義縣民雄戶政事務所─人口統計─村里鄰人口數─新港鄉村里鄰人口數. [2017-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0). 
  2. ^ 2.0 2.1 2.2 2.3 地名資訊服務網. [2017-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6). 
  3. ^ 文化地理資源資料庫─大客三官大帝廟. [2017-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0). 
  4. ^ 文化資源地理資料庫─潭子墘復興宮. [2017-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0). 
  5. ^ 文化資源地理資料庫─萬善爺元帥廟. [2017-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0). 
  6. ^ 文化資源地理資料庫─大竹圍順陽宮. [2017-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