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

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节日

火把節涼山彝語ꄔꊒ,Dutzie,音譯「杜責」;白語Huix‧zuit‧jiarx[1]佤語:Biag[2])一些民族又稱星回節,是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例如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節期一般是農曆六月廿五,也有在六月廿四過節的。有的學者認為此節原為彝族十月太陽曆的一個年節。火把節就是上半年的過年日,因此又稱過大年[3]

2012年8月11日(六月廿四),峨山彝族自治縣的火把節慶祝活動

起源

編輯

關於火把節的由來有很多說法,其中《南詔野史》及師範滇系》兩書記載:「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併吞另五詔,將會五詔於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閉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傳說在南詔時期,蒙舍詔皮邏閣想吞併其他五詔而密設松明樓於大理城西,然後以祭祀之名邀請五詔詔主赴宴。鄧賧詔皮邏登的妻子白潔夫人聰明絕頂,早就猜到皮邏閣的陰謀而勸阻丈夫不要赴宴。結果皮邏登執意不聽,被燒死在松明樓,白潔夫人根據她給丈夫帶的鐵鐲而辨認出皮邏登的屍體。後來皮邏閣想霸占白潔夫人為妻,白潔夫人在為丈夫守孝一百天之後,跳入洱海自盡。當地民眾為了紀念白潔夫人,把每年農曆六月廿五定為火把節,流傳至今。

而在中國各個彝族地區中,流傳的故事內容也多有不同,但普遍流傳的是:在遠古時候,天神恩體古茲不願讓彝族人過好日子,派了十個大力士來彝山破壞他們的莊稼,彝族人民也不甘示弱,派出了一位名叫包聰的小夥子,這小夥子與十位大力士摔跤較量贏得了比賽。天神很生氣,於是撒下香灰,而香灰竟然就變成了數不清的害蟲。彝族人民見狀便點起火把,把害蟲全部燒光。從此之後,每年的農曆6月24日都要舉行火把節。[4]石林彝族撒尼人則視火把節為紀念民眾與惡魔鬥爭勝利的節日;武定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榖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5]

習俗

編輯

劍川白族的風俗是由村里當年生了兒子的家庭主持,首先合力去山上砍一棵松樹做火把杆,然後向全村人搜集柴火綁成一個高15米左右的大火把。這些家庭還要挨家挨戶的給老人敬酒,給小孩喝自製的糖水。傍晚時分,全村人需要合力把火把豎起來,火把頂部會掛上很多櫻桃等果實,豎火把的時候,小孩子以搶這些小果子為樂。天黑之後點燃火把,村民紛紛聚集到火把邊上聊家常。小孩子則用自製的松明「火藥」,手拿秸稈火把互相「攻擊」(白族話為「取」)。因為這是一個富裕紅火的象徵,老人都會主動讓小孩「取」自己幾把。秸稈火把由每家主動提供,小孩子們隨意拿取。大火把上掉下來的木炭被視為吉祥之物,一般每家都會拿幾塊回家綁在豬圈上,能保佑該家「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在火把的最頂端會綁一個彩色的小男孩紙偶。只有在火把節的第二天,村民們才可以把這個小紙偶打下來拿回家,小紙偶可以保佑「生兒子」。

近年來火把節的熱鬧氣氛越來越淡,很多的程序被簡化,人們慶祝的方式較傳統有了很大改變。

相關作品

編輯

中國作曲家王西麟曾作有管弦樂《雲南音詩》,其中的《火把節》一章十分著名。[6]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趙衍蓀; 徐琳. 白汉词典.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6: 186. 
  2. ^ 顏其香等. 《佤汉简明词典》. 雲南民族出版社. 1981 [2018-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7). 
  3. ^ 火把節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8-10.
  4. ^ 起國慶《彝族畢摩文化》,四川文藝出版社,2002
  5. ^ 彝族火把節的由來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10-19.
  6. ^ 王西麟 第四交響曲(總譜),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