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喜鵲
灰喜鵲(學名:Cyanopica cyanus),俗稱藍鵲、灰鵲、馬尾鵲、羊烏鵲、山喜鵲或藍膀喜鵲。
灰喜鵲 | |
---|---|
日本亞種(japonica),攝於日本橫濱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鳥綱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鴉科 Corvidae |
屬: | 灰喜鵲屬 Cyanopica |
種: | 灰喜鵲 C. cyanus
|
二名法 | |
Cyanopica cyanus (Pallas, 1776)
| |
異名 | |
|
特徵
編輯灰喜鵲是中等體形的鴉科鳥類,體長約40厘米,本物種較另一種城市中常見的鴉科鳥類喜鵲體形明顯要小很多,並且較修長。灰喜鵲雄雌同形同色,成鳥頭頂、頸側、後頸為飽滿的黑色,在黑色的頭頂周圍的羽毛顏色較體羽其他部分更白,看上去就好像黑色的頭頂周圍隱隱有一圈白色圍脖圍繞;肩部、上背為石板灰色,由較深的肩部到與黑色頭部交接的白色區域,羽毛顏色變化平緩;飛羽、尾羽和下背天藍色,尾羽較長,幾乎與身體的其他部分等長,並具有白色羽端;頜部與環繞頭部的圍脖一樣為白色,喉部、胸部、腹部為污白色,且延自頭向尾的方向顏色平緩地略現加深的趨勢。幼鳥頭頂的黑色部分羽毛端部為污白色,遠看就好像在黑色的頭頂刷了一層白灰一樣,另外幼鳥的尾羽較成鳥更短一些。本物種虹膜褐色;喙黑色;足黑色。
分布
編輯灰喜鵲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地區,分布北限為貝加爾湖,在朝鮮半島、日本列島、蒙古均有分布;在中國分布於東北各省,西至甘肅、青海。南至四川、長江中下游省區,分布南限直抵福建。
灰喜鵲棲息於低山田野和樹林中,城市中,公園、小區也極易見到它們的身影。在很多城市已經成為優勢種;常見數十隻結成小群穿梭於樹木間。
食物
編輯灰喜鵲是雜食性鳥類,在夏季主要以各種昆蟲為食,在沒有昆蟲活動的冬春季節,其主要食物是各種植物的種子。圈養灰喜鵲的食性結果表明,灰喜鵲可以吃昆蟲,水果,種子,蛋黃,甚至幼年小鼠。http://aviansag.org/Fact_Sheets/PACCT/Azure-winged_magpie.pdf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繁殖與保護
編輯灰喜鵲一般在每年的春季開始繁殖,它們築巢於高大喬木的高枝椏上,高度甚至可達15米,以枯枝為主要巢材搭建而成,呈平台形內墊以纖維、羽毛等柔軟材料。每巢產卵5-9枚,孵化期15-20天,春末夏初幼鳥開始出巢活動。灰喜鵲的巢常成為四聲杜鵑巢寄生的目標。
灰喜鵲未被列入保護,由於某些城市綠化樹種的單一化和非本地化,在城市中形成了非常適應灰喜鵲生存的環境,造成了灰喜鵲數量的激增,它們數量的增長擠占了其他物種的生存空間,這需要進一步的關注。
圖片
編輯-
灰喜鵲
-
冬天裡的灰喜鵲
-
灰喜鵲亞成鳥
外部連結
編輯-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Cyanopica cyan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7. [1 October 2016]. 資料庫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