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幣
第三套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於1962年4月15日開始發行的。與第二套人民幣比價相等,並在市場上與之混合流通。這套人民幣與第二套人民幣相比,取消了3元紙幣,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種金屬幣。第三套人民幣的主要設計者是原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羅工柳以及美術家周令釗、陳若菊夫婦和侯一民、鄧澍夫婦5人。紙幣中「中國人民銀行」六字是由馬文蔚先生所書寫。票面上兩方印章分別為「行長之章」和「副行長章」。紙幣背面印有用漢語拼音、蒙古文、維吾爾文、藏文、壯文書寫的「中國人民銀行」以及對應面值的字樣。
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發行棗紅色1角紙幣起,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後歷時38年。
特點
編輯第三套人民幣中的紙幣貳角、貳圓的「貳」字都把「二」寫在左上角。所有漢字皆採用繁體字及舊字形。
發行背景
編輯製幣技術
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經過10年的建設,科學技術有一定的發展,具備設計和印製一套技術水平較高的新版人民幣的能力;1958年在市面上發現有多起1元假幣,提高印製水平有助減少造假;當時流通中3、5、10元人民幣都是蘇聯代印的,中蘇關係交惡後,為免於擾亂金融,有必要自己印製;加上第2套人民幣中的1角和5角券顏色區別不明顯,容易錯用,而10元券則過大,不便攜帶。因此,1959年1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向國務院上報人民幣更換新版的請示。
第三套人民幣票面設計圖案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時中國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工農輕重並舉的方針。在印製工藝上繼承和發揚了第二套人民幣的技術傳統和風格[1]。
各種面值人民幣的發行時間
編輯- 1962年4月20日:發行了1960版1角紙幣;
- 1964年4月15日:發行了2元及2角紙幣;
- 1966年1月10日:發行了10元及1962版1角紙幣;
- 1967年12月15日:發行了換色1962版1角紙幣;
- 1969年10月20日:發行了1元及5元紙幣;
- 1974年1月5日:發行了5角紙幣;
- 1980年4月5日:發行了1角、2角、5角和1元硬幣。
防偽特徵
編輯- 採用平、凸、凹三方面印刷技術;
- 1角、2角、5角、1元、2元、5元採用定向不定位五角星水印紙(可分成空心五角星、古錢五角星、國旗五角星三種);
- 10元採用天安門圖景固定水印紙。
第三套人民幣一覽表
編輯角
編輯幣值 | 圖像 | 描述 |
---|---|---|
1角 | 正面為教師與勞動生產相結合圖,棗紅、桔黃藍綠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菊花,棗紅、大紅、綠色調;分空心五角星水印及無水印兩種。該幣於1962年4月20日發行。1971年11月20日開始只收不付。俗稱「紅一角」或「棗紅一角」。版刻年號為「1960」年。有正面凹印紅字三羅馬七位數空心五角星水印共一種。 | |
1角 | 正面為教師與勞動生產相結合圖,深棕、淺紫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菊花,深棕、淺綠色調,俗稱「背綠」或「背綠一角」。因為背面的色彩和排版與同套的二角紙幣近似,交易時容易混淆,所以提前收回。該幣於1966年1月10日發行。1967年12月15日開始只收不付。版刻年號為「1962」年。按照發行前後順序,有正面凹印紅字三羅馬七位數實心五角星水印和正面凹印紅字三羅馬七位數無水印共兩種。 | |
1角 | 正面為教師與勞動生產相結合圖,深棕、淺紫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菊花,深棕、淺紫色調,俗稱「背紫/背紫一角」或「背棕/背棕一角」。該幣為1962版的換色版,以區別於2角人民幣,於1967年12月15日發行,1992年2月4日開始只收不付。於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版刻年號為「1962」年。按照發行前後順序,有正面凹印紅字三羅馬七位數實心五角星水印、雙面膠印紅字三羅馬七位數無水印、正面凹印紅字二羅馬八位數無水印、雙面膠印紅字二羅馬八位數無水印、雙面膠印藍字三羅馬七位數無水印和雙面膠印藍字二羅馬八位數無水印共六種。 | |
2角 | 正面為武漢長江大橋圖,綠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牡丹花,綠色調色調。該幣於1964年4月15日發行。1992年2月4日開始只收不付。於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版刻年號為「1962」年。按照發行前後順序,有正面凹印紅字三羅馬七位數無水印、雙面膠印紅字三羅馬七位數無水印和雙面膠印紅字二羅馬八位數無水印共三種。 | |
5角 | 正面為紡織工廠圖,紫、桔黃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棉花和梅花,紫、桔黃色調色調。該幣於1974年1月5日發行。1991年3月1日開始只收不付。於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版刻年號為「1972」年。按照發行前後順序,有正面凹印紅字三羅馬七位數大小實心五角星水印、雙面膠印紅字三羅馬七位數大小實心五角星水印和雙面膠印紅字三羅馬七位數無水印共三種。 |
元
編輯幣值 | 圖像 | 描述 |
---|---|---|
1元 | 正面為女拖拉機手梁軍操縱拖拉機圖,深紅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放牧圖,黑、黃、紅、藍色調;分古錢五角星水印及國旗五角星水印兩種。該幣於1969年10月20日發行。1996年3月1日開始只收不付。於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版刻年號為「1960」年。按照發行前後順序,有雙面凹印紅字三羅馬七位數空首布幣與實心五角星水印、雙面凹印紅字三羅馬七位數一大四小實心五角星水印和雙面凹印紅字二羅馬八位數一大四小實心五角星水印共三種。 | |
2元 | 正面為車床工人圖,深綠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石油礦井圖,黑、紅、綠色調;分古錢五角星水印及國旗五角星水印兩種。該幣於1964年4月15日發行。1991年3月1日開始只收不付。於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版刻年號為「1960」年。按照發行前後順序,有雙面凹印紅字三羅馬七位數空首布幣與實心五角星水印和雙面凹印紅字三羅馬七位數一大四小實心五角星水印共二種。 另中國人民銀行原計劃於1976年10月發行新版2元紙幣。票面為全新設計,藍色調,正面人物為王進喜。最終由於各種原因未能發行。 | |
5元 | 正面為煉鋼工人圖,淺棕、咖啡、黑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露天煤礦圖,黑、綠色調;國旗五角星水印。該幣於1969年10月20日發行。1992年2月4日開始只收不付。於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版刻年號為「1960」年。按照發行前後順序,有雙面凹印紅字三羅馬七位數一大四小實心五角星水印和雙面凹印紅字二羅馬八位數一大四小實心五角星水印共二種。 | |
10元 | 正面為人民代表走出大會堂圖,黑色調;背面圖案為國徽、天安門圖,黑、紅色調;天安門圖景固定水印。該幣於1966年1月10日發行。1996年3月1日開始只收不付。於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除廣東省廣州市、湖南省永州市部分縣)。俗稱「大團結」。版刻年號為「1965」年。按照發行前後順序,有雙面凹印紅字三羅馬七位數天安門水印和雙面凹印紅字二羅馬八位數天安門水印共二種。 |
硬幣
編輯幣值 | 圖像 | 描述 |
---|---|---|
1角 | 直徑為:20mm。正面為國徽及國名;背面為齒輪、麥穗、面額及年號。色澤為金黃色,材質為銅鋅合金,幣外緣為間斷絲齒。該幣於1980年4月15日發行,於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 | |
2角 | 直徑為:23mm。正面為國徽及國名;背面為齒輪、麥穗、面額及年號。色澤為金黃色,材質為銅鋅合金,幣外緣為間斷絲齒。該幣於1980年4月15日發行,於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 | |
5角 | 直徑為:26mm。正面為國徽及國名;背面為齒輪、麥穗、面額及年號。色澤為金黃色,材質為銅鋅合金,幣外緣為間斷絲齒。該幣於1980年4月15日發行,於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 | |
1元 | 直徑為:30mm。正面為國徽、國名及年號;背面為長城及面額。色澤為鎳白色,材質為銅鎳合金,幣外緣為間斷絲齒。該幣於1980年4月15日發行,於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該幣因背面圖案為長城,俗稱「長城幣」。 |
曾發行的年號
編輯1角
編輯- 1980年普制(未發行精製)
- 1981年普制
- 1981年精製
- 1982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3年普制
- 1983年精製
- 1984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5年普制
- 1985年精製
- 1986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2角
編輯- 1980年普制(未發行精製)
- 1981年普制
- 1981年精製
- 1982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3年普制
- 1983年精製
- 1984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5年普制
- 1985年精製
- 1986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5角
編輯- 1980年普制(未發行精製)
- 1981年普制
- 1981年精製
- 1982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3年普制
- 1983年精製
- 1984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5年普制
- 1985年精製
- 1986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1元
編輯- 1980年普制(未發行精製)
- 1981年普制
- 1981年精製
- 1982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3年普制
- 1983年精製
- 1984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 1985年普制
- 1985年精製
- 1986年精製(未發行普制)
參考資料
編輯- ^ 背景资料:中国已发行五套人民币 货币历史悠久. 中國新聞網. 2015年8月10日 [2015年11月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