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
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英語: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是一個地緣政治概念,2016年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倡議,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是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之間的四邊安全對話所特別強調的目標和予以實現。
區域
編輯印太地區的範圍繼承於印太海域,通常包括印太海域附近的國家和政治實體[1],範圍比亞太地區更廣。
印太海域原本是一個生物地理概念,包括印度洋的熱帶水域、太平洋的西部和中部以及在印度尼西亞連接兩洋的水域,但不包括兩洋的溫帶和極地水域。在隨後作為地緣政治概念出現時,其範圍與生物地理概念略有區別:通常包括太平洋西岸溫帶及以北的國家(如日本),但通常不包括印度洋西岸的非洲國家。
亞太地區狹義上指東亞、東南亞等太平洋西岸的亞洲地區、大洋洲、以及太平洋上的各島嶼;而印太地區則在亞太地區的基礎上納入了印度洋沿岸和印度次大陸國家。
有學者認為,使用「印太地區」將改變人們傳統上對地區的概念。[2]
地緣政治
編輯「印太地區」作為地緣政治概念最早出現在1924年德國地政學家豪斯霍弗(Karl Haushofer)的《太平洋地政學》(Deutsche Kulturpolitik im indopazifischen Raum)等書當中。[3]據政治理論和思想史學者考證,豪斯霍弗「印太」概念旨在聯合中國、印度、日本等國家,形成反殖民主義勢力,遏制英國等老牌殖民國家。「印太」隨著豪斯霍弗地政思想在日本的接受,流傳於日本。[3]
2007年,印度海軍上校Gurpreet S Khurana在《戰略分析》期刊中提及此詞。[4]
2007年8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訪問印度時提過類似的概念。安倍晉三在印度國會發表的演講時提到「印太交匯之處」是「兩大洋的自由和繁榮有機地相融合的地方」。[5][6]
從2011年起,一些來自澳洲、美國、日本等國的戰略分析師、政府官員和軍方領袖開始使用「印太地區」這個詞,並在《2013澳洲國防白皮書》中第一次被正式寫入政府公文。[7]
2016年8月,安倍晉三在肯亞召開的TICADVI基調演講發表《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演說,提倡 「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理念。其旨在通過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提升亞洲與非洲的「連通性」,促進整個地區的穩定和繁榮。[8]
唐納·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美國政府開始頻繁使用「印太地區」來取代「亞太地區」。[9]
2017年6月26日,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訪美後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指出:「作為印太地區相關的兩大國,川普總統和莫迪總理贊同雙方緊密合作有助於地區實現和平穩定。」[10]11月,川普在越南峴港出席APEC峰會時提出了「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FOIPS),用以取代其前任巴拉克·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Alex Wong)隨後表示,該戰略致力於促進印太地區國家的政治自由,以及在航運、基礎設施、投資和貿易領域上的開放[11]。
2018年5月,美軍的原美國太平洋司令部(United States Pacific Command)更名為美國印太司令部(United States Indo-Pacific Command)。12月,美國政府和國會正式通過概括印太地區長期戰略的《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
2019年6月22日至23日,在曼谷舉行的第34屆東協峰會正式通過了《東協印太展望》(ASEAN Outlook on Indo- Pacific)。這是東協發布的首份關於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秩序的區域架構倡議,目標是「發揮東協的集體領導作用,形成和塑造更密切的印太合作」,標誌著東南亞國家協會作為一支重要的區域力量正式接受了「印太」這個地緣概念。[12]
2020年2月,在川普訪問印度期間,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指出,印美之間的緊密夥伴關係對於自由、開放、包容、和平與繁榮的印太地區至關重要;美國讚賞印度在印度洋地區的「淨安全提供者」作用。[13]
2021年,喬·拜登政府上台後繼承和發展了自由開放的印太理念。[14]2021年4月16日,美國總統喬·拜登在白宮接見日本首相菅義偉,是拜登上任以來首位面對面會晤的外國領導人。為應對來自中國和朝鮮的威脅,兩國同意重新確立「美日印太統一戰線」,打造「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未來」。[15][16]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
編輯- ^ Vivek Mishra. India and the Rise of the Indo-Pacific. The Diplomat. [2018-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5).
- ^ David Brewster. Dividing Lines: Evolving Mental Maps of the Bay of Bengal. Retrieved 21 September 2014 (PDF). [2018-04-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9-22).
- ^ 3.0 3.1 李漢松. 重思“印太”概念的前世今生. 私家歷史. 澎湃. 2020-12-27 [2020-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7).
- ^ Khurana, Gurpreet S. , (2007) 'Security of Sea Lines: Prospects for India-Japan Cooperation', Strategic Analysis, Volume 31, No. 1, pp. 139–153
- ^ "Confluence of the Two Seas", Speech by H. E. Mr. Shinzō Abe, Prime Minister of Japan at the Parliament of the Republic of India, August 22, 2007,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MOFA) of Japan website, at http://www.mofa.go.jp/region/asia-paci/pmv0708/speech-2.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存档副本. [2018-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6).
- ^ Defending Australia and its National Interests, Defence White Paper 2013, Department of Defence, Australian Government, May 13
- ^ “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FOIP)愿景. 日本防衛省.
- ^ BHAVAN JAIPRAGAS. WHY IS THE US CALLING ASIA-PACIFIC THE INDO-PACIFIC? DONALD TRUMP TO ‘CLARIFY’. [2018-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1).
- ^ Joint Statement - United States and India: Prosperity Through Partnership. [202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8).
- ^ Ankit Panda. Trump's 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 Strategy Needs Clarity. The Diplomat. [2018-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 ^ 东盟正式接受了“印太”概念 (PDF). cssn. [2021-03-2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11-15).
- ^ 宋海洋. “印太”时代的印美对华政策分析 (PDF). 《南亞東南亞研究》. 2021年, (第6期): 41頁 [2024-05-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7-27).
- ^ 拜登总统在2021年网上慕尼黑安全会议发表讲话. U.S. Department of State(美國國務院). [202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8).
- ^ 江今葉. 美日聯合聲明52年來首提台灣 強調台海穩定重要性、關切中國脅迫行為. 中央社. 2021-04-17 [2021-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30).
- ^ 中美日關係三岔口:美日52年後再度提及台灣聯合聲明的同與異. BBC News 中文. 2021-04-18 [2021-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