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屬黃金海岸

历史殖民地

黃金海岸(英語:Gold Coast)是英國西部非洲幾內亞灣的殖民地,1957年獨立為加納

黃金海岸殖民地
Colony of the Gold Coast
1821年-1957年
黃金海岸國徽
國徽
黃金海岸(紅) 英國在非洲的領土(粉) 1913年
黃金海岸(紅)
英國在非洲的領土(粉)
1913年
地位直轄殖民地
首都海岸角(1821年-1877年)
阿克拉(1877年-1957年)
常用語言英語(官方)
流行加語阿坎語、Dangme語、Dagbani語、貢賈語
宗教
基督宗教伊斯蘭教非洲傳統宗教
政府殖民地自治領
歷史時期新帝國主義
• 殖民地建立
1821年
• 併入丹屬黃金海岸
1850年
• 併入荷屬黃金海岸
1872年4月6日
• 併入當地王國
1901年
• 併入英屬多哥蘭
1956年12月13日
• 獨立為加納
1957年3月7日
貨幣英屬西非鎊
黃金海岸銀元英語Gold Coast ackey
前身
繼承
阿散蒂王國
英屬多哥蘭
荷屬黃金海岸
丹屬黃金海岸
加納自治領
今屬於 迦納

1471年,葡萄牙人成為了第一批抵達當地的歐洲人。他們發現當地存在多個各有不同的王國,其中幾個控制著蘊藏量極大的金礦。1482年,葡萄牙人興建了黃金海岸的首個歐洲人定居點埃爾米納堡。他們以此為基地進行奴隸、黃金、刀子、項鍊、鏡子、朗姆酒和槍枝貿易。葡萄牙人取得商業成功的消息很快就傳回了歐洲,所以英國、荷蘭、丹麥、普魯士和瑞典商人最終都在當地開展了貿易。歐洲商人沿岸興建了數座堡壘。黃金海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歐洲人對這個地區的稱呼,因為當地蘊藏了大量黃金。多年以來當地的主要商品都是奴隸。

1867年,英國政府在解散非洲商業公司(African Company of Merchants)、充公公司沿岸的土地之後建立了英屬黃金海岸。除此之外,英國還取得了其他歐洲國家在這一地區的產業,分別在1850年和1872年吞併了丹屬黃金海岸(Danske Guldkyst)和荷屬黃金海岸(Nederlandse Goudkust)。英國也通過入侵當地的王國,尤其是阿散蒂聯邦方提聯邦(Fante Confederacy)的方式,不斷擴張殖民地。阿散蒂在歐洲人抵達之前就已經控制了加納的大部分地區,所以經常與歐洲人爆發衝突。他們是加納最大的族群。英國和阿散蒂之間爆發了四場戰爭(英國-阿散蒂戰爭)。

第一次英國阿散蒂戰爭(1822年-1824年)因為英方不滿阿方的酋長和阿方進行的奴隸貿易而爆發。1874年雙方的關係再度變得緊張,第二次英國阿散蒂戰爭也因此爆發,戰爭期間英軍洗劫了阿散蒂的首都庫馬西。第三次英國阿散蒂戰爭(1893年-1894年)因為阿散蒂新君希望加強自己的統治而爆發。1895年-1896年,英國和阿散蒂進行了最後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阿散蒂失去了獨立。1900年,阿散蒂爆發叛亂(金凳子之戰),英軍在平亂後進占庫馬西。1902年,阿散蒂終於成為英國殖民地,北方領土成為英國保護國。

到了1901年,整個黃金海岸都已經成為了英國殖民地,所有王國和部落都都被合為了一體。英國人出口當地的各種自然資源,如黃金、鐵礦石、鑽石、象牙、胡椒、木材、穀物和可可。殖民者修築鐵路、建設複雜的運輸設施,為現代加納的交通系統立下了基礎。他們也建立了西式的醫院和學校向帝國子民提供現代的福利。

1945年,殖民地的原住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全球開始去殖民地化進程的背景下要求更大的自治權。1956年,英屬多哥蘭、阿散蒂和北方領土併入黃金海岸,成為一個殖民地。1957年,殖民地以加納之名取得獨立。

歷史

編輯

英國統治的建立

編輯

19世紀初,英國人通過征服或購買的方式取得了沿岸的大部分堡壘。英國統治這一地區並最終在這一地區建立殖民地的第一個原因是,阿散蒂經常發動戰爭,導致貿易受到了干擾。第二個原因是,這一地區存在英國急於減少乃至廢除的奴隸貿易。[1]

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阿坎內陸最強大的國家阿散蒂都在擴張自己的領土、保護自己的貿易。1807年,阿散蒂對沿岸地區進行了首次入侵(阿散蒂-方提戰爭)。隨後它又分別在1811年(加-方提戰爭)和1814年(阿散蒂-Akim-Akwapim戰爭)南下。這幾場戰爭雖然不具決定性,但卻干擾了皮毛、象牙、橡膠和棕櫚油等商品的貿易,並且威脅了歐洲堡壘的安全。英國、荷蘭和丹麥當局都被迫與阿散蒂談判。1817年,非洲商業公司和阿散蒂簽署了一個友好條約,承認阿散蒂對沿岸大片地區的主權。[1]

沿岸的原住民,如方提人和阿克拉加人(Ga)都向英國發出求助,不過非洲商業公司所能提供的保護並不多。英國政府因此在1821年解散了公司,並且將沿岸堡壘的管轄權交給了獅子山總督查爾斯·麥卡錫(Charles MacCarthy)。在1850年之前,黃金海岸和獅子山都受同一個政府管理。麥卡錫的任務是平息當地的紛爭、結束當地的奴隸貿易。他一開始打算通過支持沿岸地區的民眾反對庫馬西政權、關閉通往沿岸的道路來實現目標。但是紛爭仍然不時出現。1824年,麥卡錫在宣戰後領兵進軍內陸,結果陣亡。阿散蒂軍隊隨後在1826年南下入侵沿岸地區,不過被英國、方提和阿克拉的聯軍擊退。[1]

19世紀20年代末,英國政府將黃金海岸的控制權歸還給新近恢復的非洲商業公司。不過英國和阿散蒂的關係到了這時仍然存在眾多問題。阿散蒂人認為英國人沒有控制好他們在沿岸的盟友。如果英國人做到了這一點,他們就不需要在沿岸強行推行和平。阿散蒂人以為,英國人的言論乃至行動,都說明了歐洲人,尤其是英國人並不尊重阿散蒂人。[1]

1830年,倫敦的公司商會派遣陸軍上尉喬治·麥克萊恩(Captain George Maclean)到黃金海岸擔任地方商會會長。麥克萊恩的正式司法權雖然十分有限,但卻取得了不少成就。比如說,他在1831年和阿散蒂人簽署了和平條約。而且,麥克萊恩還通過定期召開會議,懲罰破壞和平者的方式加強了對沿岸居民的監管。在他擔任總督的十三年(1830年-1843年),阿散蒂都一直與英國維持和平。當地的貿易額據說也增長了三倍。

英國國會的委員會得悉建議麥克萊恩的成就後,建議政府永久管理黃金海岸,並且和沿岸的部落簽署條約,界定英國和他們之間的關係。1843年,政府依照委員會建議重新對殖民地進行直接管治。陸軍中校亨利·沃斯利·希爾(Commander Henry Worsley Hill)獲任為第一任黃金海岸總督(Governor of the Gold Coast)。在麥克萊恩時期,沿岸已經有數個部落自願接受英國保護。希爾定明了他的司法權適用範圍和管轄範圍。他和一些部落酋長簽署了一個特別條約,稱為1844年契約(Bond of 1844)。條約規定簽約的酋長必須將凡有嚴重罪行(如謀殺、搶劫)的人交給英國人審判。這一條文為英國日後的殖民提供了法律依據。[1]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沿岸,甚至是內陸的部落都與英國締結了條約,而英國的勢力範圍也被人接納,並且不斷鞏固擴張。根據1844年的條約,英國人會為沿岸地區的居民提供保護。一個非正式的保護國由此形成。因為保護盟友、管理保護國的負擔越來越重,所以黃金海岸的政府在1850年分離了獅子山的政府。[1]

同時間,接受英國保護的優勢的認受性,引領當地政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852年4月,地方酋長、長老為了提高歲入,在海岸角與總督召開了會議。總督批准了他們成立立法機構酋長會議。總督指出酋長會議應該成為一個保護國憲政機制的固定組成部分,不過酋長會議實際上沒有通過法律或者是徵收稅款的特定憲制權力。[1]

 
英國在1873年購買了由葡萄牙人建成的埃爾米納堡。堡壘又名聖喬治堡,現時是世界遺產

1872年,英國購買了包括埃爾米納堡在內的荷屬黃金海岸,使自己在當地勢力進一步擴大。一直視荷蘭人為盟友的阿散蒂人因此失去了最後一條貿易管道。阿散蒂人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在1873年對沿岸發動了最後一次入侵。最初他們取得了一些成功,不過最後他們還是被訓練有素的英軍擊退到普拉河附近。英軍指揮官陸軍少將嘉內德·沃爾斯利爵士拒絕進行談判。為了一勞永逸解決問題,英軍調動了可觀的兵力入侵阿散蒂。1874年1月出發的遠征軍(由2,500名英國士兵以及眾多非裔輔助兵組成)最後占領並焚毀了庫馬西[1]

阿散蒂人隨後在和約中放棄了對南部地區的所有主權宣稱。他們還必須保證通往庫馬西的貿易道路暢通無阻。阿散蒂從此開始不斷衰落。因為附屬國不斷脫離、投向英國,所以聯邦開始解體。條約的執行導致衝突再度出現。1896年,英國派出了另一支軍隊占領了庫馬西,並且罷黜流放了阿散蒂王(Asantehene)。[1]

聯邦的主體國也開始逐步接受條約。1900年,阿散蒂人發動了金凳子之戰(War of the Golden Stool),不過英軍在次年就擊敗了他們。1902年,英國宣布阿散蒂已經成為殖民地,接受黃金海岸總督節制。此事令雙方都產生了憂慮和不滿。阿散蒂屈服、接受吞併後,英國在該地區的殖民成為了事實。[1]

英國統治的鞏固

編輯
 
1896年黃金海岸地圖。
 
黃金海岸(Gold Coast)、阿散蒂(Ashanti)、北部領土(Northern Territories)和英屬多哥蘭(Togoland)地圖。

阿散蒂和方提的軍事對立令英國得以擴張勢力。正是阿散蒂的軍事壓力導致了方提成員國簽署1844年契約。理論上英國人根據契約而得到的司法權十分有限,只能審理謀殺和搶劫案件。而且也不能未經國王、酋長和保護國人民的同意自行擴大司法權。但實際上英國人篡奪了越來越多的司法權,所以到了19世紀50年代,他們已經取代了地方宮廷實行自己的統治。[2]

為了行使越來越大的司法權,並且確保沿岸地區的民眾受到嚴格的控制,英國在1874年擊敗阿散蒂之後宣布沿岸保護國為直轄殖民地。除了沿岸的地區之外,和阿散蒂接壤的有爭議邊境地區也包括1874年7月24日建立的黃金海岸殖民地之內。[2]

沿岸地區的民眾對此事並不熱情。英國人沒有諮詢他們的意見就擅自行事,對待他們1844年契約簽署國的方法就像征服國對待被征服國一樣。不過英國人並沒有對當地宣稱主權,這大概是為了避免在民眾之間激起更大的不滿情緒。在此之後,英國人隨即將殖民地首府由海岸角搬到阿克拉克里斯蒂安堡(Christiansborg)。[2]

英國的勢力範圍最終延伸到了阿散蒂地區。1896年,英國在再次擊敗阿散蒂後,就將後者收為保護國。英國以兼掌民事、刑事司法權的駐紮官取代了阿散蒂王。所有阿散蒂成員國都由庫馬西分開管理,而庫馬西則聽命於黃金海岸總督。如前文所述,阿散蒂在1901年又一次戰敗後成為了殖民地。[2]

同時間,英國對阿散蒂北面的廣闊土地(通稱為北部領土)的興趣越來越大。英國人搶先占領北部領土是為了避免這塊土地落入在周邊迅速擴張的法國人和德國人手中。英國官員在19世紀80年代開始滲透這一地區。到了1896年,英國的勢力範圍已經擴張到通過阿散蒂與沿岸地區進行貿易的北部領土。1898年,英法德三國友好地劃分了北部領土和法德殖民地的邊界。1902年,北部領土成為英國保護國。[2]

和阿散蒂保護國一樣,北部領土由向黃金海岸總督負責的駐紮官管理。在1946年前,總督都依照制誥統治阿散蒂及北部領土。[2]

在北部也受到英國控制後,整個地區實際上成為了稱為「屬土」或「黃金海岸」的單一政治實體(直轄殖民地)。現代加納的版圖在1956年5月英屬多哥蘭託管地(今沃爾特地區)公投加入黃金海岸後得才實現。[2]

政治架構

編輯

1850年後,受行政局及立法局輔助的英國總督逐漸取得了沿岸地區的控制權。行政局是由歐裔官員組成的諮詢機構,成員可以提出推行新法例、開徵新稅項,不過提議都需要經過總督同意才可以落實。立法局的議員部分由行政局兼任,部分由英資企業代表擔任。1900年後,立法局才擁有了六名來自當地西化社群的非裔議員。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阿散蒂和北部領土的非裔居民都被排除在立法局之外。1925年之前所有立法局的議員都由總督任命。立法局官守議員的人數一直多於非官守議員的人數。[3]

雖然地方的實際管理仍然委託給地方政府,但是中央殖民政府的逐步建立仍然導致了地方行政的中央化。地方的特別職責、傳統國家在地方管理中的角色仍然有清晰界定。[3]

地方政府的架構具有歷史淵源。酋長和長老組成的會議對鄉村居民的需要具有幾乎是排他性的責任。不過,會議並沒有自己的權利,全靠被治者的支持進行統治。酋長選自統治階級。一個傳統領袖之所以能夠維持統治,不僅僅是因為他是貴族的選擇,也是因為他得到了人民的接受。不能實現社群意願或者是達到社群期望的酋長為長老所廢除是非常常見的事情。[3]

 
英國殖民地官員盧吉,曾著書探討間接統治政策。

傳統酋長在英國非洲殖民地的間接統治(Indirect rule)制度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間接統治制度的設計者盧吉認為這一制度通過減少歐裔官員的方法大幅降低了開支。允許地方統治者對臣民實行統治,會令土著對西方統治的反感程度降到最低。不過酋長必須接受西方上級的指示。盧吉認為這一計劃更有利於開化土著,因為傳統統治者會由此接觸到西方的政治組織及價值觀。除此之外,間接統治還有利於維持法律與秩序。[3]

對於黃金海岸來說,實行間接統治是必要的。在有效殖民之前,英國人的意圖是使用武力、條約控制阿散蒂和北部的酋長。一旦間接統治貫徹落實之後,酋長就要對背後的殖民政府負責。酋長的權力在多方面來說都因此得到了增強。部分人因而批評政策削減了傳統政治制度中民眾參與的成份。雖然理論上政策有眾多優勢,但是實際上這一政策導致了酋長凡事都依照上級的意旨而非民眾的意見行事。[3]

許多酋長和長老開始自視為統治貴族。他們的會議通常有殖民政府的官員主持。官員會賦予他們各種勛銜以作獎勵。雖然間接統治保留了傳統的政治形式和權力來源,但是它沒有提供足夠的機會給受過教育而且滿懷理想的年輕人投身國家建設。另一部分人則因為地方會議和中央政府缺乏有效合作、英國分區專員權力過大而不滿。[3]

1925年,殖民地的三個部分都成立了省級酋長會議,令酋長可以或多或少地在全殖民地的層面發揮作用。隨後發表的1927年地方管理條例(Native Administration Ordinance)則替換了將酋長置於英國人監管之下的1833年協定。政府發表章程的目的是界定規管酋長和會議的權力範圍。條例賦予了會議解決選舉引起的紛爭以及罷免酋長的權力。選舉酋長的程序得到了闡述。司法權也受到了界定和代表。會議也得到了根據所在地區在得到政府同意下定義習慣法的權力。省級會議有權在不同層級的酋長意見出現分歧的時候決定習慣法的事宜。不過,在1939年地方財政條例(Native Treasuries Ordinance)出台之前,會議都不能預算撥款。1935年地方政府條例(Native Authorities Ordinance)通過後,中央殖民政府和地方政府整合為了一個新的管理體系。新設的地方官員將由總督任命,省級專員監管,權力比以往更大。[3]

1948年,加納民眾決定要爭取獨立。省級會議變得不受歡迎。即使是在英國人的角度來說,酋長都沒有足夠的權力在間接統治中發揮作用。部分人認為英國人在削弱民眾能動性的前提下擴大酋長的權力顯示出英國人不想政府當中具有任何形式的民眾參與。[3]

經濟及社會發展

編輯

黃金海岸的社會、經濟和教育在20世紀得到了顯著發展。交通受到了極大的改善。舉例而言,英國人擴建了1898年動工的塞康第─塔科拉迪鐵路,令南部絕大部分的商業中心最終都連接了起來。而整個殖民地的公路到了1937年也已經有9,700公里之長。電報和郵政服務也開始出現。[4]

英國也在這一時期將各種新作物帶到殖民地。1878年引進的可可樹成為了內陸農民種植的第一種經濟作物。在20世紀20年代巴西的可可樹因為疾病而大量死亡之後,可可製品的就成為了殖民地的重要經濟支柱。可可豆的生產大部分都由原住民完成。政府在1947年成立了可可豆銷售委員會(Cocoa Marketing Board)協助農民穩定生產並且銷售作物。到了40年代末,黃金海岸出口的可可豆已經占有世界供應的一半以上。[4]

木材和黃金的出口進一步提高了殖民地的收入。在20世紀之前,當地的黃金都掌握在土著手中。不過,隨著開採技術的逐步發展,殖民地的金礦也逐漸落入了外人手中。舉例而言,1897年建立的阿散蒂金礦公司(Ashanti Goldfields Corporation)就取得了160平方公里富礦土地的開採權。雖然個別部落因為出售開採權獲得了巨額利益,但是因為採礦業而得益的整體上都是西方企業和殖民政府。政府用殖民地的自然資源出口得益改善了內部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當地較為先進的教育系統也是依靠礦物出口的收益建立的。[4]

黃金海岸在20世紀初能夠取得眾多經濟及社會成就,在1919年-1927年間擔任總督的弗雷德里克·戈登·格吉斯伯格(Frederick Gordon Guggisberg)功不可沒。格吉斯伯格生於加拿大多倫多,在1889年加入英國陸軍。他曾在1900年-1909年間擔任黃金海岸和奈及利亞的測量官。一戰爆發後格吉斯伯格回到陸軍到法國服役。[4]

 
處於施工狀態的鐵路,攝於1925年。

格吉斯伯格上任之初就在立法局宣布將會進行一個十年計劃。他建議首先改進交通,然後再依照輕重改善水供應、渠道、水電設施、公共建築、城鎮設施、學校、醫院、監獄、通訊線路等等社會配套。格吉斯伯格也決定儘可能任用非裔技術人員,以最終實現半數技術人員皆為非裔的目標。他的計劃在當時是西非史上最具雄心的計劃。格吉斯伯格的其他計劃包括在塔科拉迪興建人工港以及在阿克拉開設阿奇莫塔學院(Achimota College)。[4]

英式教育令加納的精英產生了獨立的意願,並且掌握了獨立的手段。當地的教育系統在英治時期得到了大幅改善。雖然殖民地最初只有教會開辦的學校,但是政府對教育的關注和支持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增加。1909年,政府在阿克拉分別開設了一間技術學校和一間教師培訓學院。而教會也擁有多間其他中學。政府持續增加對官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財政支持。1948年,政府更創辦了當地第一所高等教育學院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4]

殖民地在兩次大戰中都協助了本土進行戰事。一戰期間,黃金海岸步兵團(Gold Coast Regiment)在喀麥隆及東非的戰役中都表現出色。二戰期間,當地的部隊在衣索比亞、緬甸等地立下了更大的戰功。不過參與戰事的老兵在歸鄉後卻受到了通脹及不穩問題困擾變得越發不滿。戰時的經歷令他們不在滿足於接受殖民政府為他們安排的低微職位。[4]

民族主義運動

編輯

政府的權力隨著殖民地的經濟發展逐漸由總督和政府官員那裡,轉移到加納人手中。這一轉變造成了民族意識的逐步崛起和殖民地最終的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民族意識的發展開始加速。市區開始出現一群支持民族主義分子的工人和商人,而引領他們的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民族主義運動的發展速度不但令殖民政府震驚,也令不少保守的非裔人士感到意外。[5]

早期發展

編輯

早在19世紀末,加納就已經有一定數量的非裔精英不滿殖民地總督獨攬大權。19世紀80年代,沿岸地區的部分西化人士組織了原住民權益保護協會(Aborigines' Rights Protection Society)以反對政府制定侵犯傳統土地使用權的法例。殖民地的其中一名非裔立法局議員J·E·凱斯利·海福德(J. E. Casely Hayford)還在1920年參加了英屬西非國民大會(National Congress of British West Africa)。大會派出了一個代表團前往倫敦遊說殖民地部在西非實現民選代議制度。這一組織是英屬西非知識分子和民族主義者第一次結成聯盟的標誌。雖然代表團在倫敦沒有受到接見,但是它在英屬西非仍然獲得了一定數量的精英支持。[6]

儘管他們反對總督直接任命立法局議員的制度,鼓吹推行民選代議制度,但是他們仍然堅持自己忠於英國君主,認為自己只是想在非洲推行英國的政治及社會制度。當時的非裔民族領袖有阿弗里卡納斯·霍爾頓(Africanus Horton)、約翰·門薩·沙爾巴赫(John Mensah Sarbah)和S.R.B. Attah-Ahoma等人。這些人令早期的民族主義運動都帶有濃厚的精英主義色彩。[6]

格吉斯伯格提出的1925年憲法在北部領土以外的地方設立了多個由酋長組成的省級會議。這些會議有權選舉六名非官守立法局議員。雖然新政治架構似乎承認了民族感情,但是格吉斯伯格的主要目的還是維護英國利益。舉例而言,他雖然給予了非裔人士在中央政府發聲的機會,但是他對候選人設置了提名限制。這一做法導致了酋長和知識分子之間出現了裂縫。知識分子認為酋長為了得到支持,讓出了地方會議。不過兩者在30年代開始逐步修補關係。[6]

爭取民主的聲音沒有停息。由非裔人士經營的報社在這一運動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43年,殖民地政府終於應民族主義者的要求在立法局為非裔人士加設了兩個非官守議席。不過更為重大的立法局變動要等到工黨上台之後才會發生。[6]

1946年的黃金海岸憲法(又稱為伯恩斯憲法)對政治制度作出了大幅改動。新憲法捨棄了立法局官守成員需要占多數的概念。新立法局由六名當然議員、六名委任議員和十八名民選議員組成。新憲法還允許了阿散蒂地區派出代表參加立法局。不過工黨新政府仍然繼承了以往對殖民地的觀點:它們是原材料的產地,而英國需要依靠它們重建經濟。在1948年阿克拉暴動(1948 Accra Riots)因為種種社會、經濟及政治問題而爆發之前,英國政府的首要任務都不是把權力轉交給非裔人士。[6]

因為擁有一個以民選議員為主的立法機構,加納達到了非洲其他殖民地無可比擬的政治成熟程度。不過新憲法並沒有賦予加納自治的權利。行政權仍然在總督手中。因此新體制雖然一開始受到了歡迎,但是最終仍然遇上了困難。老兵在戰後歸鄉,因為發現故土物資不足、通貨膨脹、失業率高企、黑市交易盛行,所以就加入了城市不滿者的行列,等待進行顛覆性活動的時機。農民也因為政府下令砍伐染病可可樹,加入了反政府陣型。

獨立進程

編輯

雖然殖民地早在19世紀就已經有了政治組織,但是黃金海岸聯合代表大會(United Gold Coast Convention,簡稱UGCC)是第一個以「在最短時間內」取得自治為目標的民族主義組織。UGCC由J·B·丹夸(J. B. Danquah)、G·A·格蘭特(G. A. Grant)、R·A·阿武諾-威廉斯(R. A. Awoonor-Williams)和愛德華·阿庫夫-阿多(Edward Akufo-Addo)等受過教育的非裔人士創立於1947年,主張用知識分子取代酋長出任立法局議員。對這些政治領袖而言,以間接統治為實踐形式的傳統政制是殖民和守舊的象徵。他們認為他們有責任將國家帶入一個新時代。這些知識分子還認為殖民政府應該因為他們受過教育而尊重他們,並且給予他們適當的職位。一位當時的作家寫道,「進步、科學、自由、青春全部成為了新領袖宣傳的事物。」UGCC領袖批評的焦點的尤其集中於政府未能解決戰後社會各種問題一事上。[7]

 
加納政治家夸梅·恩克魯瑪,後為當地首任總理及總統。

UGCC的成員雖然反對英國統治,但是卻不尋求採取戲劇性或者是革命性的行動。這大概是因為他們接受過英式教育。這一情況在夸梅·恩克魯瑪於1949年6月創立全國民主大會黨(Convention People's Party,簡稱CPP)後發生了轉變。[7]

恩克魯瑪是Nzema人,生於恩克羅富爾(Nkroful),在哈夫阿西尼(Half Assini)和阿克拉就讀過天主教學校。他隨後在美國林肯大學(Lincoln University)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深造。恩克魯瑪之後又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繼續學業,期間積極參與西非學生聯會(West African Students' Union)和泛非大會(Pan-African Congress)。他和另外幾個非裔人士一起在1945年參加了曼徹斯特的第五屆泛非大會。恩克魯瑪這段時間裡結交了多個著名的反殖民主義知識分子,如西印度人喬治·帕德莫爾和非裔美國人W·E·B·杜波依斯。UGCC創立後,他接受邀請回到黃金海岸擔任組織的秘書長。[7]

恩克魯瑪擔任秘書長時的局勢並不太平。1948年3月,他和其他UGCC高層一起因為從事政治活動而被拘捕。被捕者被時人稱為加納政治的六巨頭(Big Six)。次年年末,英國當局成立了由詹姆斯·亨里·庫西爵士(Sir James Henley Coussey)主持的委員會,以指定黃金海岸的新憲法,並且為殖民地的最終獨立鋪設道路。恩克魯瑪不滿其他UGCC接受邀請為委員會提供建議,脫離UGCC創立了CPP。和UGCC的目標「在最短時間內」取得自治不同的是,CPP主張「立即自治」。CPP的高層由恩克魯瑪、科喬·博齊奧(Kojo Botsio)、科姆拉·A·貝德馬(Komla A. Gbedemah)等新一代職業政治家組成。CPP和UGCC的另一個不同之處是,CPP的成員對普通工人的身份更有認同感。[7]

恩克魯瑪的宣傳方式和政治承諾都吸引了大部分的工人、農民和青年。民眾都將希望寄託於這個民族英雄身上。恩克魯瑪也贏取了眾多市集女檔主的支持,這些女性在小規模貿易當中具有重要角色,是地方層面的有效傳播渠道。[7]

因為經濟、社會和教育因素,具有政治意識、受到報紙煽動的民眾都和酋長、知識分子以及英國官員脫了節。這些民眾主要由老兵、受過基礎教育的人士、記者、小學教師組成,他們全部都偏好民主的民粹概念。人數不斷增加的未受教育市區產業工人也是恩克魯瑪的支持群體之一。他成功用他們自己的語言爭取了他們的支持。所以,當恩克魯瑪1949年7月建立CPP爭取立即自治時,CPP就有了廣泛的支持。[7]

阿克拉暴動爆發後,英國政府根據庫西委員會報告制定了1951年憲法。新憲法生效後,非裔人士在行政局當中占了多數。除此之外,政府還根據新憲法建立了一個新的立法會議,其成員一半民選產生,一半由酋長擔任(北部領土的酋長也首次獲准參加)。新體制雖然向自治邁出了一大步,但是仍然距離CPP的目標很遠。新憲法頒布後,行政權仍然在英國人手中,而立法權也或多或少受到傳統勢力的操控。[7]

越來越受支持的CPP在50年代初發起了一個「正面行動」的運動,以鼓勵民眾參加罷工和其他非暴力抵抗活動。恩克魯瑪及其副手在數個暴力事件出現後就立即因為煽動遭到了拘捕。不過這不但增加了他作為領袖和英雄的威望,還給予了他烈士的身份。1951年1月,新立法會議的首屆選舉開始進行。仍在獄中的恩克魯瑪成功贏得了一個議席;CPP整體上的成績也十分優秀,總共取得了104個席位,也就是說三分之二的多數席位。[7]

總督查爾斯·阿爾丁-克拉克爵士(Sir Charles Arden-Clarke)釋放了恩克魯瑪,邀請他組建政府擔任「處理政務的首腦」,即類似首相的職位。這是加納走向獨立和自治的重要里程碑。雖然1951年的體制離理想還有差距,但是CPP還是同意了在新體制下執政。新體制下,國防、外交、財政和司法部門仍然由無須向立法會議負責的英國官員掌管。除此之外,立法會議的酋長議席也加深了現代領袖和傳統權威之間的鴻溝。[7]

恩克魯瑪首個任期的標誌是與英國總督之間的諒解和合作。加納在接下來的幾年裡面逐步轉變為完全的議會制。傳統勢力,尤其是阿散蒂及北部領土的酋長都反對這一政治轉變。不過這一反對勢力無法抵擋受到廣大民眾支持的目標早日獨立實現。[7]

1952年,總理一職正式創設。行政局成為了內閣。立法會議也正式選舉恩克魯瑪為總理。1954年的新憲法廢除了由酋長會議成員選舉立法會議成員的做法。54年的憲法還擴大了立法會議的規模,規定了所有議員必須在平等、單議席的選區直選產生。仍然由總督掌管的只有國防和外交事務。民選議會差不多掌管了殖民地的所有內政事務。[7]

CPP追求的中央集權政策遭到了激烈的反對。54的大選結束後,阿散蒂出現了新的政黨的國民解放運動(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簡稱NLM)。NLM鼓吹聯邦制,擴大各地的權力。NLM和另一地方政黨北部人民黨(Northern People's Party)具有合作關係。兩黨退出有關新憲法的協商後,CPP擔心倫敦會因為此事認為殖民地進入下一階段自治的時機尚未成熟。[7]

不過,英國的憲制顧問支持CPP的立場。總督解散了立法會議,以測試民眾對CPP立即獨立的訴求支持度有多大。英國人表明,如果新一屆立法會議三分之二的議員都要求獨立那麼就會實現他們的訴求。新大選在1956年7月舉行。CPP在激烈的選戰當中贏得了57%的議席,反對派的分化令他們得以取得了所有的南部議席和足夠的北部、多哥蘭議席。[7]

在1956年7月的大選舉行之前,英屬多哥蘭法屬多哥蘭在聯合國的監督之下進行了一次公投。英國的託管地原先是德屬多哥蘭的西部地區,在1919年開始就附屬於黃金海岸,在後者的會議裡面也有代表。公投的結果顯示英屬多哥蘭的大部分居民支持和西部的黃金海岸合併,所以英屬多哥蘭在12月正式加入了黃金海岸。不過,英屬多哥蘭南部有一些Ewe人反對合併一事。[7]

注釋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McLaughlin & Owusu-Ansah (1994), Britain and the Gold Coast: the Early Years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McLaughlin & Owusu-Ansah (1994), "The Colonial Era: British Rule of the Gold Coast".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McLaughlin & Owusu-Ansah (1994), "Colonial Administration".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McLaughlin & Owusu-Ansah (1994),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5. ^ McLaughlin & Owusu-Ansah (1994), "The growth of nationalism and the end of colonial rule".
  6. ^ 6.0 6.1 6.2 6.3 6.4 McLaughlin & Owusu-Ansah (1994), "Early Manifestations of Nationalism".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McLaughlin & Owusu-Ansah (1994), "The Politics of the Independence Mov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