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博維茲的讚歌
小沃尔特·邁克爾·米勒的小說
《萊博維茲的讚歌》(英語:A Canticle for Leibowitz)是美國天主教科幻小說作家小沃爾特·M·米勒於1959年出版的小說。該書獲1961年雨果獎。該書的主題是信仰、知識、權力,特別是通過核戰爭和天主教,對人類文明的影響。該書廣泛引用天主教知識,包括不少拉丁文。
萊博維茲的讚歌 A Canticle for Leibowitz | |
---|---|
作者 | 小沃爾特·M·米勒 |
類型 | 科幻小說 |
語言 | 英文 |
發行資訊 | |
封面設計 | George Sottung |
出版機構 | J. B. Lippincott & Co. |
出版時間 | 1960年 |
出版地點 | 美國 |
媒介 | Print (hardback & paperback) |
頁數 | 320 |
所獲獎項 | 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百佳科幻奇幻小說[*] |
系列作品 | |
續作 | Saint Leibowitz and the Wild Horse Woman |
規範控制 | |
OCLC | 1451434 |
情節簡介
編輯全書分三部分:
- Fiat Homo(『要有人』,引自《創世紀》)。20世紀後半葉,全球核大戰爆發。倖存者們憤怒之下不加區分地燒毀書籍、處死知識分子,把人類社會帶回到黑暗時代。原來在美軍工作的猶太裔電子工程師伊薩克·愛德華·萊博維茲逃到一個修道院[1],改信了天主教,並創立了通過偷藏、抄寫來保存書籍文化的「萊博維茲教團」。萊博維茲最後在暴民的手中殉教,但教團一代代的修道士在他死後繼續抄寫修道院的藏書。
26世紀的一天,小沙彌傑拉德偶然發現了一個古老的輻射隱蔽所,內有萊博維茲的一些手跡。時值教團正在爭取萊博維茲的封聖;傑拉德先被修道院院長,後被新羅馬的教廷使節質疑發現手跡的經過。經過多年磨難,傑拉德正式出家並成了一名抄寫員,花15年的時間精心把萊博維茲手跡中的一張電路圖(雖然沒人懂得其含義)抄寫和描金。之後,萊博維茲終於被封聖,傑拉德被派去新羅馬參加了儀式,去的路上隨身所帶描金電路圖被劫。回來的路上傑拉德被劫道者殺害,一開頭給他指出輻射隱蔽所的神秘旅人把他的死訊報告給修道院。
- Fiat Lux (『要有光』,引自《創世紀》)。時間前進到32世紀,修道院還在一如既往地抄書,而在修道院外一個新的文藝復興正在開始。一個新興王國「德州-阿肯色」雄心勃勃地計劃著把分散聚居的部落統一起來。國王的同父異母弟弟,科學家塔迭歐來修道院查詢書籍,並觀看一個修道士重新發明的發電機和電弧燈。但塔迭歐此行的另一個目的—為國王做軍事偵察—被修道院院長識破,其隨身士兵畫的修道院地形圖在臨走時被沒收。院長保羅期間還拜訪了附近山上一個老隱士(有證據說明他是上章的神秘旅人),討論當前政局對修道院的影響。然而,王國重新統一北美大陸已是大勢所趨。
- Fiat Voluntas Tua (『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引自主禱文)。38世紀,人類不但重建文明,而且將其發展到了更高的水平。星際航行成為現實,然而全世界的兩個超級大國:德州-阿肯色和「亞洲聯盟」處在冷戰並隨時可能擦槍走火使用「氫武器」。本章開始,德州-阿肯色的國防部長在記者招待會上堅決否認在太空布置武器。修道院現任院長則爾奇得到教廷指示,開動代號「信眾遠行」,牽涉一輛「車輛」的秘密計劃。同時,修道院的修士們測量到百萬噸級的爆炸信號。隨後德州-阿肯色政府報告亞洲聯盟內部出現了核事故,一個城市被毀滅。老隱士再度拜訪修道院,則爾奇接到指示:信眾遠行計劃的內容是:用一艘星際飛船送小批信眾和教士去半人馬座α星的殖民地,以保證即使地球完全毀於核戰也能實現教會的延續。當天晚上,亞洲聯盟用核武器攻擊了德州-阿肯色的首都,世界法庭命令雙方停火十天。
修道院現在被大量核武器的倖存者所占據。政府設立了包括安樂死服務的臨時醫院,但院長則爾奇出於信仰原因強烈反對安樂死。當晚十天的停火結束,雙方據說正在進行「外交會談」。但從梵蒂岡傳來的消息說,教皇已經停止了為和平祈禱,說明戰爭迫在眉睫。第二天,則爾奇在路上搭載了一對遭受嚴重輻射傷的母女,對話中發現她們正在前往安樂死營,於是勸母親不可自殺[2]。車到安樂死營,母女在警察和政府醫生的支持下下了車,則爾奇一怒之下打了人。當晚核戰爆發,修道院被炸平。則爾奇半身被半身壓在瓦礫下,看到轟炸翻出來的傑拉德頭骨(見第一部分),在經歷了新的宗教覺悟後死去。在最後一章,全球出現蘑菇雲的時候,教會的飛船升空,最後一個進艙的教士用拉丁文祈禱「世界就這樣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