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之膝大橋

萊茵之膝大橋(德語:Rheinkniebrücke)是一座位於德國杜塞道夫斜張橋,跨越萊茵河,橋面為一條雙向六車道機動車道和兩條人行道自行車道,於1969年10月16日正式交付聯邦交通部

萊茵之膝大橋
Rheinkniebrücke
座標51°13′15″N 6°45′51″E / 51.220833°N 6.764167°E / 51.220833; 6.764167 (萊茵之膝大橋)
承載六車道公路、自行車道及人行道
跨越萊茵河
地點 德國杜塞道夫
設計參數
橋型斜張橋
全長1519米
寬度28.9米
最大跨度319米
歷史
建築師弗里茨·萊昂哈特英語Fritz Leonhardt
開工日1965年
總造價1.1億德國馬克
開通日1969年10月16日
地圖
地圖
萊茵塔俯瞰市政廳和老城前的萊茵之膝大橋

位置

編輯

作為杜塞道夫市區的七座萊茵河大橋德語Liste der Rheinbrücken之一,該橋在萊茵河743公里處跨過河流。右岸北面是卡爾施塔特德語Carlstadt (Düsseldorf),南面是下比爾克區德語Unterbilk北萊茵-威斯伐倫州政府區德語Regierungsviertel (Düsseldorf),左岸是上卡塞爾區德語Oberkassel (Düsseldorf)。在大橋以北的萊茵河畔,每年都會舉辦萊茵河最大的節會德語Größte Kirmes am Rhein

從上卡塞爾和赫爾德特德語Heerdt之間的萊茵河左岸望去,萊茵之膝大橋與鄰近的州議會大樓德語Landtagsgebäude Nordrhein-Westfalen萊茵塔城市之門一起,構成了杜塞道夫的城市景觀,尤其是內城南部的天際線

它與下游一公里的上卡塞勒大橋德語Oberkasseler Brücke和下游三公里的特奧多爾·豪斯大橋一起組成了杜塞道夫橋梁家族德語Düsseldorf#Düsseldorfer_Brückenfamilie,多年來對世界斜張橋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1]。其上游最近的一座橋梁是哈默爾鐵路橋德語Hammer Eisenbahnbrücke,在西南方向直線距離約2.7公里處,溯流距離約5公里,這座鐵路橋自1870年起使用至今,同時也是杜塞道夫萊茵河上最古老的永久性橋梁。

設計

編輯

大橋包括匝道交叉路口,總長1,519米,其中橋長561米,寬28.9米,為單塔斜張橋,由兩個獨立塔柱組成,高114米,矗立在萊茵河左岸的河床中。四根斜拉索呈豎琴狀排列,連接每個塔柱和其下的連續橋面。鋼橋面採用正交異性板德語Orthotrope Platte,由於帶有懸臂式的人行道和自行車道,3.40米高的主梁要儘可能纖細。橋梁主跨從橋塔延伸跨過萊茵河,主跨為319米,而河床上方的副跨明顯更短,由斜拉索錨具下的窄橋墩支撐。因此,拉索的布置在縱向上是非對稱的,副跨拉索比主跨上方的拉索要更加陡峭。

橋面布置雙向行車道,每個方向三個車道,每側設一條人行道和自行車道。街道照明懸吊於兩側垂直電桿之間的懸索上。主路在萊茵河左岸通向萊茵納利隧道德語Rheinalleetunnel,該隧道與B7聯邦公路德語Bundesstraße 7相連,隨後再連接A52聯邦高速公路德語Bundesautobahn 52。作為大橋的一部分,上卡塞爾一側分出兩座曲線匝道橋,這使得威廉皇帝環路(Kaiser-Wilhelm-Ringes)延伸段可以進入主橋,再從主橋下坡,繼續直行進入杜塞道夫大街(Düsseldorfer Straße)。在萊茵河的右岸,大橋止於水道平面,並與腓特烈城德語Friedrichstadt (Düsseldorf)和南北走向的伊莉莎白大街(Elisabethstraße)、腓特烈大街德語Friedrichstraße (Düsseldorf)(Friedrichstraße)及科尼利厄斯大街(Corneliusstraße)相連。大橋右岸有兩座側向分支的匝道橋,直接通向萊茵河岸隧道德語Rheinufertunnel (Düsseldorf)市中心

歷史

編輯

從1912年開始,建設一座東西走向跨越萊茵河大橋的設想就一直存在。當時,在一項杜塞道夫市整體建設計劃競賽中,建築師布魯諾·施密茨德語Bruno Schmitz土木工程師奧托·布魯姆德語Otto Blum在他們的獲獎設計中規劃了九座萊茵河大橋,其中包括一座位於萊茵河拐彎處的新橋,以滿足杜塞道夫未來的東西向交通需求[2]。在1951年10月提交的一份題為「杜塞道夫市橋梁」的研究報告中,杜塞道夫都市計畫辦公室負責人、建築師弗里德里希·塔姆斯德語Friedrich Tamms制定了詳細的橋梁規劃,包括暫定名稱中所提到的「Kniebrücke」(膝橋)[2][3]

汽車交通的強勁增長證明了修建這座大橋的必要性。首先,由弗里茨·萊昂哈特德語Fritz Leonhardt規劃並根據塔姆斯的設想改造後的特奧多爾·豪斯大橋於1957年投入營運。隨後,塔姆斯還授權了上卡塞勒大橋和萊茵之膝大橋的規劃,其中萊茵之膝大橋由弗里茨·萊昂哈特負責[4],作為建築師擔任部門經理接管了大橋的正式設計[3]

1961-1962年間,第二份「杜塞道夫市橋梁」研究報告出爐,其中提出了「膝橋」的進一步發展規劃和交通流量計算[2]。出於經濟原因,對於所需跨度而言,只能考慮修建一座斜張橋,同時塔姆斯不希望右岸橋塔干擾城市景觀,於是決定建造一座只在左岸有兩個塔柱的單塔橋(斜拉梁橋)。

三座橋梁之間的密切關係,不僅是短暫規劃期內所有參與方合作的結果,而且也得到了塔姆斯的推動。萊昂哈特曾計劃採用鋼筋混凝土建造塔柱,但基於杜塞道夫鋼結構企業海因-萊曼公司(Hein, Lehmann & Co. AG)的特別提案,塔姆斯又將其改為鋼塔[5]

建造這座大橋的具體決定於1962年做出。由於橋址靠近霍里翁別墅德語Villa Horion北萊茵-威斯伐倫州總理府德語Staatskanzlei des Landes Nordrhein-Westfalen,因此必須與州政府及時任總理弗朗茨·邁耶斯德語Franz Meyers協調進行整體規劃,並根據當時的新聯邦建築法德語Baugesetzbuch執行重新分配德語Umlegung。在上卡塞爾一側,萊茵納利隧道的修建解決了噪音廢氣對當地居民的困擾問題[2]。大橋於1965年開始施工,1969年10月16日,萊茵之膝大橋作為當時世界上主跨最長的斜張橋建成通車。

1997年,阿波羅·瓦列特劇院德語Apollo Varieté (Düsseldorf)在萊茵河右岸的萊茵之膝大橋下方開業。此外,該橋下許多的清水混凝土橋墩都由人稱「蘇黎世噴霧器」的塗鴉街頭藝術哈拉爾德·納埃格利德語Harald Naegeli黑線簡筆畫進行了裝飾。

2019年,萊茵之膝大橋登上了新聞媒體,因為市政部門在橋下鋪設了石塊,以防止橋下被無家可歸者當做棲身之所[6][7]

參考資料

編輯
  1. ^ Holger Svensson: Schrägkabelbrücken. 40 Jahre Erfahrung weltweit. Ernst & Sohn, Weinheim 2011, S. 60.
  2. ^ 2.0 2.1 2.2 2.3 Friedrich Tamms: Die Kniebrücke in Düsseldorf. Ein neuer Weg über den Rhein. In: Friedrich Tamms: Von Menschen, Städten und Brücken. Econ Verlag, Düsseldorf 1974, ISBN 3-430-19004-5, S. 63 f.
  3. ^ 3.0 3.1 Friedrich Tamms: Planung und Gestaltung. In: Oberstadtdirektor der Landeshauptstadt Düsseldorf (Hrsg.): Brücken für Düsseldorf 1961–62. Springer, Berlin ca. 1963, S. 7 ff.
  4. ^ Fritz Leonhardt, Wolfgang Andrä, Louis Wintergerst: Die Kniebrücke. In: Oberstadtdirektor der Landeshauptstadt Düsseldorf (Hrsg.): Brücken für Düsseldorf 1961–62. Springer, Berlin ca. 1963, S. 65 ff.
  5. ^ Fritz Leonhardt: Baumeister in einer umwälzenden Zeit. Erinnerungen. 2. Aufl. Dt. Verl.-Anst., Stuttgart 1998, ISBN 3-421-02815-X, S. 123.
  6. ^ Christoph Schroeter, Uwe-Jens Ruhnau, Dominik Schneider, Jörg Janssen. Steine unter Kniebrücke entfernt - Protest vor Rathaus. RP ONLINE. 2019-09-26 [202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7) (德語). 
  7. ^ UTE NEUBAUER. DÜSSELDORF: OBDACHLOSE FÜHLEN SICH WIE MENSCHEN ZWEITER KLASSE. Ddorf-aktuell. 2019-09-26 [2022-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7) (德語). 

參考文獻

編輯
  • Paul Ernst Wentz: Architekturführer Düsseldorf, Droste Verlag, Düsseldorf 1975, Objektnr. 75 C
  • Oberstadtdirektor der Landeshauptstadt Düsseldorf (Hrsg.): Brücken für Düsseldorf 1961–62. Springer, Berlin ca. 1963.
  • Friedrich Tamms: Die Kniebrücke in Düsseldorf. Ein neuer Weg über den Rhein, 1969. In: Friedrich Tamms: Von Menschen, Städten und Brücken. Econ Verlag, Düsseldorf 1974, ISBN 3-430-19004-5, S. 63–66.

外部連結

編輯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