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璋
董璋(?—932年6月10日),後梁將領,後歸附後唐,官至東川節度使後自立,與西川節度使孟知祥聯合,後又攻打孟知祥,反而兵敗被殺。
生平
編輯幼時與高季興、孔循同為汴州商人李七郎僮僕,掃馬糞[1],朱溫收李七郎為養子,改名朱友讓。董璋有勇力,在朱全忠軍中作戰,以功升遷為列校。遣董璋攻擊裴約,攻克澤州,授澤州刺史。
後投降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唐莊宗發起滅前蜀之戰,董璋時任邠寧節度使,充右廂馬步都虞候從征,滅蜀后庄宗命董璋為劍南東川節度使,孟知祥為劍南西川節度使。長興(930年)正月,董璋於劍門(今四川劍閣東北)修築七座營寨,五月寨成,又於劍門北(大劍山北三十里地的小劍山隘口)置永定關,屯兵據守,以阻後唐軍入川[2]。九月,董璋與孟知祥起兵反抗後唐,董璋率兵攻克閬州,烹殺戍守閬州的舊部姚洪,又殺李仁矩。後來唐明宗放棄討伐兩川,尋求和解,孟知祥也願意和解,但在伐兩川之際,董璋子董光業全門遭誅殺,故董璋拒絕和解,與孟知祥反目成仇。董璋指責孟知祥背盟,並且企圖離間他和趙廷隱等人的關係,然而孟知祥用人不疑,對諸將說道:「我們眾志成城,必然大勝而歸。」
長興三年四月,董璋率所部兵萬餘人襲擊孟知祥,攻入漢州(今四川廣漢)。孟知祥接到漢州戰報,說漢中守軍和董璋大戰赤水,漢中守軍大敗,守將被擒,接著又收到漢中失守的消息。孟知祥驚地是一撅而起,命令趙季良守成都,自己親率八千前往漢州。走到了彌牟鎮,遇到了趙廷隱,和他合兵一處,屯兵在鎮北。第二天,見董璋自己帶兵前來,孟讓趙廷隱守住雞蹤橋(今四川廣漢縣北三十五里處),扼守要衝。又讓張公鐸列兵在後,自己親自登高督戰,董璋來到雞蹤橋,遠遠望見西川兵馬雄壯,心生懼意,於是退兵到武侯廟之前,下馬紮營休息。突然聽見帳外士卒喧譁道:「現在烈日到頭,讓我們在烈日下暴曬作甚,為何不速速作戰!」於是董璋上馬揮兵前進,前鋒部隊剛剛交鋒,東川前鋒張守進就臨陣倒戈,投降了西川,孟知祥問他東川軍情,張守進勸孟知祥乘機猛攻,因為董璋的軍隊都在陣前。於是東西二川就開始大打出手,東川的軍隊也是士氣正盛,奪下了雞蹤橋,這惹得趙廷隱性起,親自帶兵殺入陣中,三進三退始終無法抵擋住東川軍隊的攻勢,於是後退。
孟知祥站在高處,見此情形,不禁捏了把冷汗,於是讓養足精神的張公鐸部上前接應,張公鐸部於是沖入陣中,此時東川軍雖然站在上風,但也是精疲力盡,哪裡還能抵擋住這支生力軍,見西川軍隊斜殺過來,立馬亂了起來。趙廷隱部見東川軍隊亂了陣腳,也立馬猛攻,東川軍隊潰敗,西川抓住東川的軍隊守將八十餘人。董璋捶胸頓足道:「精兵已經耗盡,我還有什麼指望!」於是帶領數騎逃走,剩下七千多人都投降了西川,東川之前捉到的西川守將也都逃了回來。孟知祥帶兵窮追猛打,收了漢州城,然而士卒只顧哄搶董璋之前囤積的糧草軍械,無心追擊董璋,董璋得逃脫。只有趙廷隱帶著親兵親自追擊,追到了赤水,又收伏了東川軍三千餘人,孟知祥一邊追,一邊出榜安民,在赤水碰上了趙廷隱於是合兵一處,進兵梓州,董璋奔逃到了梓州城(今四川三台)中,前陵州刺史王暉問:「太尉全軍出征,為什麼回來的連十個人也沒有?」董璋只是哭,無言以對。董璋到府正吃飯,王暉即與董璋從子牙內都虞侯董延浩率眾三百襲擊董璋,董璋引妻兒登城,其子董光嗣自殺。董璋到北門樓,呼喊指揮使潘稠調兵防禦。潘稠反而帶著十個兵丁登上城,斬董璋首級,將其及董光嗣首級給王暉,王暉舉城迎降趙廷隱。趙廷隱入梓州,封府庫以待孟知祥。李肇聞董璋敗,也斬殺其使者告訴孟知祥。孟知祥率兵八千到梓州,行經新都,趙廷隱獻董璋首級,傳首西川。
先前山南西道節度使王思同奏稱董璋攻打孟知祥,樞密使范延光上言:「若兩川並於一賊,撫眾守險,則取之益難,宜及其交爭,早圖之。」於是明宗命王思同以興元之兵密圖進取。不久,朝廷得知董璋敗死,明宗聽范延光建議,遣孟知祥外甥供奉官李存瑰賜孟知祥詔:「董璋狐狼,自貽族滅。卿丘園親戚皆保安全,所宜成家世之美名,守君臣之大節。」
家庭
編輯評價
編輯延伸閱讀
編輯[編]
參考資料
編輯- ^ 《舊五代史》卷七○《姚洪傳》
- ^ 《資治通鑑·後唐明宗長興元年》:「 董璋閱集民兵,皆剪髮黥面,復於劍門北置永定關,布列烽火。」
- ^ 攻者愚,守者智(读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卷六十二《董璋传》. 毛澤東讀書筆記解析.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