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地理

区域地理概述

蒙古國東亞北部的一個內陸國,面積156.411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上第二大內陸國。除北面與俄羅斯為鄰,其餘東、南、西三面與中國相鄰。地處蒙古高原,西部有阿爾泰山,北部有薩彥嶺肯特山,中部有杭愛山,東部為丘陵平原,南部是戈壁沙漠。蒙古國地形山脈、高原綿延,地勢起伏大,地形整體上從西北的阿爾泰山脈向東南的平原和窪地傾斜。中蒙邊界的友誼峰是蒙古國的最西端,也是蒙古國海拔最高的地方(4,374米(14,350英尺))。呼赫湖英語Hoh Nuur是海拔最低的地方560米(1,840英尺)。蒙古國平均海拔1,580米(5,180英尺)。[2]

蒙古國地理
圖中顯示了蒙古國的主要城市和鄰國。
亞洲
地區東亞
坐標46°0′N 105°0′E / 46.000°N 105.000°E / 46.000; 105.000
面積第世界排名第18名
 • 總計1,564,116[1]平方公里(603,909平方英里)
 • 陸地99.3%
 • 水域0.7%
毗鄰俄羅斯:3,485公里(2,165英里)
中國:4,676公里(2,906英里)
最高點友誼峰
4,374米(14,350英尺)
最低點呼赫湖英語Hoh Nuur
560米(1,840英尺)
最長河流鄂爾渾河
1,124公里(698英里)
最大湖泊按面積:烏布蘇湖3,350 km2(1,290 sq mi)
;按水量:庫蘇古爾湖480.7 km3(115.3 cu mi)
氣候沙漠、大陸
地形包括廣闊的半沙漠、沙漠平原,草原,西部和西南部是山脈。
自然資源石油、煤炭、銅、鉬、鎢、磷酸鹽、錫、鎳、鋅、螢石、金、銀、鐵
自然災害沙塵暴;草原和森林火災;乾旱
環境問題缺乏淡水;燃燒煙煤作為能源;環境法律執行不嚴格;烏蘭巴托嚴峻的空氣污染;砍伐森林,過度放牧,土壤侵蝕;沙漠化和不良的採礦習慣

自然景觀包括亞洲最大的淡水湖之一庫蘇古爾湖,許多鹹水湖,沼澤,隔壁,綿延的草原,高山森林,和永久性山嶽冰川。蒙古西部和北部是地震活躍帶,地震常發,有眾多溫泉和死火山。[2]蒙古距離海最近的地方,是與中國接壤的最東端,那裡到遼寧錦州市渤海海岸,大概645公里(401英里)。

森林覆蓋率為10%,主要分布在西部、中部和北部的山區。

山脈

編輯
 
阿爾泰山脈薩彥嶺杭愛山

蒙古國主要有四條山脈。最高的阿爾泰山脈為西北東南走向,坐落在該國的西部和西南部。最高峰4,374米(14,350英尺)高的友誼峰就屬於這座山脈。[2]

杭愛山也是西北東南走向,占據了蒙古的中部、中北部大部分。這些山更古老,更矮,受到了更多侵蝕,擁有許多森林和高山草甸。[2]

肯特山東北西南走向,綿延400公里(250英里),占據了蒙古中部的東北部。北方針葉林覆蓋北部,乾草原覆蓋南部。肯特山形成了北冰洋水系(經貝加爾湖)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嶺。發源自這座山脈的河流包括鄂嫩河克魯倫河緬扎河土拉河[3]首都烏蘭巴托即位於這些山中。

庫蘇古爾山位於國家的北部。它南北走向,常有許多陡峭的山峰。年輕的山脈具有高山特徵,坡度高,懸崖狹窄。[3]

蒙古東部大部分都是平原,最低的地方是西南-東北延伸的窪地,從南部的戈壁地區延伸到東部邊境。[2]

河流和湖泊

編輯
 
蒙古地形

蒙古的河流多為內流河,注入沙漠、窪地等內亞內流盆地,少部分入海形成外流河。該國北部水系發達,當中便有蒙古最主要的河流體系——色楞格河,經由貝加爾湖流入北冰洋。西伯利亞葉尼塞河的部分支流發源自蒙古西北部的山脈,也流入北冰洋。在蒙古東北部,鄂嫩河經由俄羅斯的石勒喀河黑龍江流入太平洋,構成了世界第十長的河流。[2]

 
蒙古南部主要為戈壁沙漠,北部和西部則是山脈。

蒙古西部的河流大多匯入中亞內流盆地英語Central Asian Internal Drainage Basin,尤其是大湖盆地,或者是呼倫湖烏蘭湖或者烏倫古湖[4]蒙古南部也有一些內流河。[2]

位於西北部大湖盆地的鹹水湖烏布蘇湖面積3,350 km²,為蒙古國面積最大的湖泊。位於北部的淡水湖庫蘇古爾湖湖水儲量為3,800億立方米,為蒙古國水量最大的湖泊,經色楞格河流入北冰洋。蒙古最東端的湖泊之一呼赫湖英語Hoh Nuur,海拔557米,是全國最低點。[5]蒙古湖泊和河流水域面積覆蓋大約10560平方公里,占國家的0.67%。[1]湖泊水資源量達1800億立方米。

境內河流總長6.7萬公里,平均年徑流量為390億立方米,其中88%為內流河。主要河流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爾渾河。蒙古國的河流按流域面積排名,為:

  1. Yenisei,葉尼塞河,流域面積為31.8萬平方公里。占蒙古國面積的20.3%(葉尼塞河流域在該國分為兩大水系,色楞格河水系和小葉尼塞河水系。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色楞格河水系。)
  2. Hyargas-Dzavhan,吉爾吉斯湖-扎布汗河(內流河),流域面積為17.93萬平方公里。
  3. Amur,阿穆爾河,流域面積為14.13萬平方公里(包括呼倫湖-克魯倫河水系)。
  4. Uvs-Tesiyn,烏布蘇湖-特斯河(內流河),流域面積為4.76萬平方公里。

氣候

編輯

概覽

編輯
 
柯本氣候分類法下的蒙古氣候分類地圖

蒙古海拔高,氣候乾冷。屬典型的大陸型氣候,冬季寒冷漫長,夏季很短,降水集中在夏季。均一年257天晴朗無雲,常位於高氣壓的中心。北部降水量最大,平均每年200至350公釐(7.9至13.8英寸),南部最少,平均100至200公釐(3.9至7.9英寸)。>最南部是戈壁,一些地區甚至常年全年無雨。「戈壁」是一個蒙古詞彙,意為沙漠、窪地、鹽沼澤或者草原,但主要是指那種植被不足供給土撥鼠但是可以供給駱駝的乾旱牧場。蒙古區分戈壁和沙漠,但對於不熟悉蒙古的人來說這種區別並不明顯。戈壁牧場十分脆弱,容易受到過度放牧而破壞,導致真正的沙漠的擴張,成為甚至連雙峰駱駝也無法生存的石頭荒漠。[2]

全國的平均氣溫在11月到次年3月低於零度,在冬季夜間常年最低氣溫可至−40 °C(−40.0 °F)。[6] 夏季最高溫在南部戈壁地區可達38 °C(100.4 °F),在烏蘭巴托可達33 °C(91.4 °F)。蒙古大部分被不連續的永久凍土覆蓋(隨著海拔升高變為連續),使得基建、鋪路、挖礦都十分困難。所有的河流和淡水湖都在冬天結冰,小的溪流通常結冰到河床。烏蘭巴托海拔1,351公尺(4,432英尺),位於土拉河河谷。在相對多水的北方,年降水量平均310公釐(12.2英寸),幾乎全部集中在七、八月。烏蘭巴托年平均氣溫−2.9 °C(26.8 °F),無霜期從五月中旬到八月底。[2]

蒙古天氣的特點有:夏季極端變幻莫測,降水、霜期、暴風雪和春季沙塵暴,每年的差異都很大。這樣的天氣給人類和家畜的生存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官方統計資料將全國少於1%的土地列為適於耕種的,8-10%為林地,其餘均為牧地或沙漠。糧食(主要是小麥)主要生長在北方的色楞格河河谷,但是受到降雨總量時間和霜凍日期的影響,產量十分不穩定。[2]

嚴冬

編輯
 
因嚴冬而死的山羊

雖然冬天大多數時候都是寒冷、晴朗的,牲畜可以生存;但是有時候,牲畜都因無法放牧而大量死亡。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蒙古語裡稱之為зуд英語Zud(本意為「災害」),有暴風雪、乾旱、極端寒冷和凍雨等災害。在經歷了乾燥的夏天之後,草原上草料不足,再加上氣溫低至零下四十度的極度嚴寒,動物無法撥開堅硬的雪地尋找本來就殘存無幾的草根,於是導致了大量死亡。這樣的牲畜損失是不可避免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氣候的正常結果,但會使牲畜數量很難增長到預期數量。以前每十年才會出現一次嚴冬,但現在嚴冬兩三年就會經歷一次。[2][7]

季節性暴雪

編輯
 
2003年12月21日,雪覆蓋了大片的蒙古地區。蒙古冬天的降雪通常很輕,很快就會被風吹走,因此在地面上一次性看到這麼多的雪是很不尋常的。

蒙古會發生嚴重的暴雪,稱為「白災」(蒙古語цагаан зуд)。1970-1971年,2000-2001年,2008-2009年和2009-2010年的冬季尤為嚴重,經歷了嚴酷的嚴冬。[8]

2011年12月的暴雪導致許多道路封鎖,16,000頭牲畜和10人死亡。[9][10]蒙古國家緊急情況委員會稱這是蒙古30年來最冷的冬天,就像之前夏天嚴重的乾旱[9][10]都可能是全球暖化的結果。由於災害嚴重,聯合國提供了大量幫助。[11]

2008年5月8日至28日發生暴雪,蒙古東部7個省中,有21人喪生,另有100人失蹤。[12][13][14]到6月底,死亡人數最終至少達到52人,有20萬頭牲畜死亡。[15]大多數受災者都是牧民,與牲畜一起被凍死。[12]這是1922年蒙古獨立以來經歷的最嚴峻的寒潮

2009年12月至次年2月的暴雪還導致800萬頭牲畜和60人死亡。[16]

生態區

編輯
 
蒙古北部的Endorheic湖英語Endorheic lake

資源和土地利用

編輯

土地利用:
適宜農耕的: 9.10%
永久作物: 0%
其他: 99.61% (2011)

灌溉土地: 843 km² (2011)

可再生水資源總量: 34.8 km 3 (2011)

另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Mongolia. The World Factbook. CIA. [202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9).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領域的內容。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DeGlopper, Donald R. The Society and Its Enviornment. Worden, Robert L.; Savada, Andrea Matles (編). Mongolia: a country study. Washington, D.C.: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Library of Congress. 1991 [2020-12-05]. OCLC 62291066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9) (英語).   本文含有此來源中屬於公有領域的內容。 
  3. ^ 3.0 3.1 E, Batchuluun; G, Ymchaa; Ts, Ser-Od; Ts, Tsendsuren; L, Odmandah. Газарзүй VIII 2. Ulaanbaatar, Mongolia. 2019: 34 [2020-12-05]. ISBN 978-99978-61-09-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4. ^ Rivers and Water. Mongolia Travel Guide. [2016-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27). 
  5. ^ Central Asian Review, Volume 15. Central Asian Research Centre. 1967 [2016-11-26]. 
  6. ^ Climate of the World: Mongolia | weatheronline.co.uk. www.weatheronline.co.uk. [202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3). 
  7. ^ 陳姍姍. 年轻的古国|老牧区,新移民. 澎湃新聞. 2018-06-22 [202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31). 
  8. ^ 記者來鴻:蒙古草原無情肆虐的無聲殺手. BBC 英倫網. 2016-05-18 [202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8). 
  9. ^ 9.0 9.1 Breaking News, Latest News and Videos. CNN. 2014-02-19 [2020-10-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4). 
  10. ^ 10.0 10.1 Asian Disaster Reduction Center(ADRC). www.adrc.asia. [202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11. ^ 存档副本 (PDF). [2020-12-0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4-26). 
  12. ^ 12.0 12.1 存档副本. [202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3). 
  13. ^ Heavy snowstorm kills 21 in Mongolia - People's Daily Online. en.people.cn. [202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1). 
  14. ^ 存档副本. [202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15. ^ 存档副本. [202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2). 
  16. ^ Archived copy. [2010-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