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海關舊址

蒙自海關舊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南湖一帶,始建於1887年,包含海關稅務司署、法國領事府、法國監獄、法國花園和哥臚士洋行五處建築,總建築面積2925平方公尺。2006年5月,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蒙自海關舊址
海關稅務司署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雲南省蒙自市文瀾街道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民國
編號6-1056
認定時間2006年

歷史

編輯
 
蒙自海關開關場景圖

中法戰爭後,清廷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與法國簽訂《中法會議簡明條款》《中法會訂越南條約》《中法越南邊界通商章程》、《中法續議商務專條》,將蒙自開為商埠,允許法國在蒙自設領事館,並劃縣城東門外為通商處所[1][2]。光緒十三年(1887年)四月三日,大清海關總稅務司赫德任命美國人哈巴安(Andrew Patton Happer)為蒙自海關首任稅務司[3][4]。光緒十五年七月二十八日(1889年8月24日)蒙自關和其附屬蠻耗分關正式開關通商[2]。此後數十年間,蒙自外貿市場迅速發展,並在1910年代達到空前繁榮,成為雲南省對外貿易的最大口岸,長期占據全省進出口貨物的七至九成以上。雲南省48家主要外貿商號在此聚集,其中以「滇幫八大號」和「廣幫八大號」實力最為雄厚,另有20多家洋商在此從事貿易活動。[5][6]

宣統二年(1910年)滇越鐵路通車,蒙自海關在雲南府(今昆明市)設立分關[7]。蒙自對外貿易開始衰落,多數商號、洋行、領事館陸續遷出,原有房屋成為舊址[8][9]。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月1日,蒙自關稅務司移駐雲南府辦公,蒙自關雖仍保留總關名義,昆明成為事實上的雲南總關[7][10]抗日戰爭期間,中越交通中斷,蒙自海關停關[11]。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文法學院遷至蒙自,教室、師生宿舍等設於海關稅務司大樓、哥臚士洋行等處[12]。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昆明海關正式升格為總關,改蒙自關為分關[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4年6月4日撤銷蒙自海關[14]。此後,海關舊址一帶建築被駐蒙自解放軍部隊徵用。至1990年代時,哥臚士洋行、海關稅務司署等建築已瀕於倒塌。1998年5月,中共紅河州委、紅河州政府與駐蒙解放軍部隊協商,以「土地劃撥,有償轉讓」的條件將海關舊址一帶建築移交蒙自縣政府管理。2000年,蒙自縣政府撥款50餘萬元對海關舊址進行文物保育,修繕文物建築面積2584平方公尺,綠化美化工程面積6987平方公尺,於2002年8月竣工。[15][16]2006年,海關稅務司署、法國領事府、法國監獄、法國花園、哥臚士洋行五處建築以「蒙自海關舊址」之名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

建築

編輯

海關稅務司署

編輯
 
蒙自海關稅務司署廂房正面,現為歷史陳列室

海關稅務司署位於蒙自市環湖南路1號,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動工建造,十五年(1889年)竣工。初期建築包括辦公室、驗貨處及稅務司署人員住所等,共計50餘間[17][13][18]。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大清蒙自郵政總局在此成立,稅務司兼理郵政業務,服務範圍覆蓋整個滇東地區及貴州省部分地區[19][註 1]。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稅務司署部分建築在一次衝突中被當地鄉民焚毀,後由清政府修復。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該建築被闢為西南聯大文法學院教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用作駐蒙自解放軍醫務室。[20][18]現為蒙自海關舊址歷史陳列館[5]

海關稅務司署遺址現存廂房一幢,為單檐硬山頂、通廊式石木結構,建築面積323.4平方公尺[1]。建築整體以傳統中式風格為主,同時融入了拱形門窗等西式設計元素[21]

法國領事府

編輯
 
19世紀末法國領事府大門

法國領事府位於海關路東段,建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由首任法國駐蒙自領事官彌樂石(法語:Emile Rocher[22])在蒙自縣城東門外購地5畝督工建造,十四年(1888年)落成,是當時蒙自最豪華的建築。[17][23]光緒十五年(1889年),正式開館,大門橫掛白底黑字匾額,分別用中、法文題寫有「大法國領事署」和「CONSULAT DE FRANCE」。領事府設有領事官1人(後增設副領事1人)、法國巡捕6人、越南警察8人、華人翻譯1人,享有領事裁判權[23]

法國領事府占地面積500餘平方公尺。原有房屋40餘間,現存正房、兩廂房及廊房四個單體建築[24]。正房共10間,高6公尺;兩廂房6間,高5公尺[18]。均為單檐懸山頂結構,轉角、柱頭施單栱,挑檐枋彩繪,兩廂對稱。[1]建築為中式四合院建築,門窗等陳設兼容西式[23]。1932年,法國駐滇領事府由蒙自移往昆明[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領事府舊址曾被用作駐蒙自解放軍宿舍,現為蒙自市文化館辦公場所[1][21]

法國監獄

編輯
 
法國監獄舊址

法國監獄位於蒙自東村南側,位於法國領事府以東約300公尺,當地民間舊稱「洋兵房」[18]。法國監獄建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法國領事府的附屬監獄,被用作海關拘留所[1][17][2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用作蒙自軍分區招待所[18]。現存兩幢紅瓦黃牆的磚木結構歐式平房,牆身用石塊砌成[23]。一幢為東西向,高約7公尺,三開間;另一幢為南北向,高約5公尺,屋脊豎有一長方形壁爐煙囪,高約1公尺[18]

法國花園

編輯
 
法國花園,舊為滇越鐵路法國鐵路監督衙署

法國花園位於南湖東岸海關路,於光緒末年興建,北面臨水[25][18]。因其獨特的法式風格,加之清幽的花園環境,遂被當地人叫做「法國花園」。法國花園最早是義大利駐蒙自領事館[5]。意領館撤出後成為法國滇越鐵路總局的辦公室[25][2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被用作蒙自軍分區家屬宿舍[25]。現存法式二層方形建築一幢,坐東朝西,屋頂外觀近似中式廡殿頂,內部為木桁架結構。建築面積215.04平方公尺,總占地面積1990.4平方公尺。[21][1]

哥臚士洋行

編輯
 
哥臚士洋行舊址,現被闢為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紀念館

哥臚士洋行位於環湖北路,始建於1906年,為希臘商人哥臚士(Kalos)所建。哥臚士為滇越鐵路前職工,光緒三十二年(1906),在蒙自東村三元宮旁租賃平房三間,開設洋行,銷售日用品和五金製品[26]。宣統三年十月十三日(1911年12月3日),蒙自兵變,房舍為亂兵燒毀。法國領事府代其向蒙自道索賠[26]。民國四年(1915年),獲賠銀洋40,545元,遂購置東門外彌里村土地,興建一幢法式樓房恢復營業[27]。後又建哥臚士酒店,與洋行相連,供華洋人士住宿,兼售西餐[28][29]。民國廿七年(1938年),西南聯大文法學院遷居蒙自期間,哥臚士洋行曾將部分房屋租予師生住宿。樓下為男生宿舍,樓上則供教授居住,聞一多鄭天挺陳寅恪劉文典等教授皆居於此[12]。民國廿九年(1940年),日軍占領越南,滇越鐵路中斷,洋行停業[28]。後轉租予中央銀行蒙自分行辦公。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哥臚士洋行房屋被政府徵收,用作縣衛生院。[26][30]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洋行房屋被用作蒙自軍分區招待所[25]。現被闢為蒙自市文物局辦公地和西南聯大蒙自分校紀念館[21]

哥臚士洋行現存一幢低檐紅瓦黃牆的兩層樓房,由北、東、南三面圍合成「凹」字型組成,為典型的地中海風格建築,面積1800平方公尺,占地面稅5333.9平方公尺。南樓為洋行,內部空間通透,門窗面積較大;北樓、東樓為附屬酒店、洋房,門窗面積相對較小。[1][21][31]

相關軼事

編輯

火燒洋關

編輯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蒙自大屯(今屬箇舊市)楊家寨人楊自元在古山開礦,其礦洞被建水縣廠商楊柱臣霸占,遂提告至蒙自縣衙。時任知縣顏先春因受賄對此案久拖不審。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楊自元質問顏先春於公堂,反遭拘捕。時逢法國人修建滇越鐵路,盛傳將占用大屯一帶的大量耕地,且欲將個舊所產錫礦運往國外,引發鄉民不滿。楊自元因此聯合大屯一帶的礦工、農民千餘人,以阻止洋人修路為號召於五月十四日(6月21日)夜攻打蒙自縣城,但被駐紮城內的臨元鎮署兵丁擊退。起義軍遂轉而攻打位於城外的海關,焚毀稅務司署大門和數間房屋,於黎明前解散。[11]據法國駐蒙自領事館及海關稅務司的記錄,此次事件共燒毀海關房屋兩間,燒死華工兩名,並有部分財物被洗劫。時任法國領事喇伯第(法語:Mce Dejean de la Bâtie[32])和蒙自海關稅務司司必立(英語:William Franklin Spinney[33])照會臨安開廣道道尹劉春霖,最終商議賠償關平銀兩萬兩,分四期還清。[27]

相關條目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紅河州文物志(2007年),第142頁
  2. ^ 2.0 2.1 蒙自縣誌(1995年),第36頁
  3. ^ 楊和平. 抗日战争时期的蒙自军邮. 紅河網. 紅河日報. 2015-04-13 [2023-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5). 
  4.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Happer, Andrew Patton. 近史所人名權威檢索系統. [2024-08-01]. 
  5. ^ 5.0 5.1 5.2 5.3 说说100多年前,蒙自南湖边红墙内的那段历史~. 澎湃新聞. 2020-09-01 [2024-08-09]. 
  6. ^ 羅晶(2018年),第17頁
  7. ^ 7.0 7.1 本关概况|本关历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昆明海關. [2023-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26). 
  8. ^ 蒙自縣誌(1995年),第562頁
  9. ^ 李艷,第98頁
  10. ^ 蒙自縣誌(1995年),第36-37頁
  11. ^ 11.0 11.1 蒙自縣誌(1995年),第37頁
  12. ^ 12.0 12.1 蒙自縣誌(1995年),第47頁
  13. ^ 13.0 13.1 蒙自縣誌(1995年),第564頁
  14. ^ 蒙自縣誌(1995年),第565頁
  15. ^ 蒙自縣文體志(2007年),第155頁
  16. ^ 蒙自縣誌(2014年),第780頁
  17. ^ 17.0 17.1 17.2 17.3 蒙自縣誌(2014年),第776頁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紅河州志卷五(1994年),第165頁
  19. ^ 蒙自縣誌(1995年),第504頁
  20. ^ 20.0 20.1 雲南住建廳(2023年),第47頁
  21.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邱旖(2023年),第155頁
  22. ^ 外國人名辭典(1981年),第413頁
  23. ^ 23.0 23.1 23.2 23.3 蒙自縣誌(1995年),第278頁
  24. ^ 邱旖(2023年),第154頁
  25. ^ 25.0 25.1 25.2 25.3 蒙自縣誌(1995年),第851頁
  26. ^ 26.0 26.1 26.2 蒙自縣誌(1995年),第285頁
  27. ^ 27.0 27.1 蒙自縣誌(1995年),第282頁
  28. ^ 28.0 28.1 蒙自縣誌(1995年),第594頁
  29. ^ 蒙自縣誌(1995年),第595頁
  30. ^ 紅河州志卷五(1994年),第166頁
  31. ^ Neville-Hadley, Peter. ‘A piece of China mislaid’: traces of treaty port past in Mengzi, Yunnan. SCMP. 2024-06-22 [2024-08-02] (英語). 
  32.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Dejean de la Bâtie, Mce.. 近史所人名權威檢索系統. [2024-08-01]. 
  33.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Spinney, William Franklin. 近史所人名權威檢索系統. [2024-08-01]. 

註解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方志
  • 普照 主編;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志編纂委員會 編.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志·卷五.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4. ISBN 7-108-00658-8. 
  • 紅河州文化局 編. 红河州文物志. 昆明: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22-05194-2. 
  • 程民 主編; 蒙自縣誌編纂委員會 編. 蒙自县志.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 ISBN 7-101-01417-8. 
  • 繆琨 主編; 蒙自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蒙自县志(1978~2009). 昆明: 雲南出版集團公司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4. ISBN 978-7-222-10914-8. 
  • 蒙自縣文化體育局 編; 蒙自縣新聞出版局 編. 蒙自县文化体育志. 內部資料. 2007. 
辭典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 編. 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辞典.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1. 
期刊
  • 李艷. 西南联大蒙自记忆 (PDF). 聯大春秋(校友文稿資料選編): 97-101. 
  • 羅晶. 清末蒙自转港贸易与城市兴衰. 紅河學院學報. 2018, 16 (2): 16-18. 
  • 邱旖. 蒙自近代建筑概述. 建築史學刊. 2023, 4 (2): 154-157.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