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開斯普

西蒙·卡斯佩(Simon Kaspé,1909年—1933年)是一名哈爾濱猶太人富商的兒子,被一群康斯坦丁·羅扎耶夫斯基[1]俄羅斯法西斯黨歹徒綁架、勒索、折磨和謀殺。[2] 日本當局對他的死亡進行了半心半意的調查,他們試圖取悅作為當地執法者並激烈反共的白俄社區,[3] 這引發了滿洲國境內猶太社區的反日情緒,導致近70%的猶太人逃離哈爾濱。[4]

西蒙·卡斯佩的父親約瑟夫·卡斯佩(Joseph Kaspé),是哈爾濱馬迭爾賓館(Hotel Moderne)以及該市大部分電影院和劇院的所有者。1907年,約瑟夫·卡斯佩逃離俄羅斯的迫害,移居哈爾濱。他原本是無國籍人士,後來為自己和家人獲得了法國公民身份。西蒙在哈爾濱長大,在巴黎音樂學院學習,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鋼琴家[4]

綁架和謀殺 編輯

1933年8月,西蒙從音樂學院回到哈爾濱的家中度暑假,和女友外出時被綁架。襲擊者將他帶到城市以西約58公里的一個地點。第二天,他的父親收到一張勒索單,要求得到10萬美元。[4]

約瑟夫·卡斯佩聯繫了法國駐哈爾濱領事,後者建議推遲支付贖金,承諾與日本當局合作尋找西蒙。一個月後,卡斯佩老收到半隻血淋淋的耳朵,但他再次被建議不要支付贖金。[4] 然而,警方於1933年12月3日發現了他兒子的屍體。綁架者讓西蒙·卡斯佩挨餓,並毆打他,割下他的耳朵,扯下他的指甲,並迫使他在氣溫降到零下20到30度時,把頭埋進地下一個黑暗寒冷的洞裡,最後向他的頭部開槍打死了他。[4]

來自許多地方的數千人參加了葬禮抗議。雖然有人說哈爾濱是「20年代的天堂」,[4] 但日本的占領,以及10萬-20萬白俄難民的存在,帶來了犯罪。哈爾濱和上海的猶太社區向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提出抗議,沒有任何效果。

綁架者被捕後,在第二天獲釋,他們被法庭判罪後,中國法官卻被指控犯有叛國罪。綁架者又被重審,判處15-20年監禁,幾周後被特赦釋放[4]。羅扎耶夫斯基辯稱這只是一起「愛國」事件,而正是他的一名副手馬丁諾夫及其幫派,對綁架事件負責。[1]

西蒙·開斯普葬於哈爾濱郊區的皇山公墓。

後果 編輯

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由於經濟蕭條和西蒙·卡斯佩被謀殺事件[2],哈爾濱的猶太人減少了一半,他們前往上海等不受日本控制的中國城市,甚至返回蘇聯,[4] 雖然許多人最初是為了逃離那裡的迫害而來到中國的。

參考 編輯

  1. ^ 1.0 1.1 MY CHINA: Jewish Life in the Orient 1900-1950 by Yaacov Liberman. Gefen Publishing House, Ltd.
  2. ^ 2.0 2.1 Strangers always: a Jewish family in wartime Shanghai' by Rena Krasno. Published by Pacific View Press, 1992. ISBN 1-881896-02-1,
  3. ^ Dubois, Thomas David, Rule of Law in a Brave New Empire: Legal Rhetoric and Practice in Manchukuo. Law and History Review 26.2 (2008): 48 pars. 1 May 2009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Tokayer, Marvin and Mary Schwartz. The Fugu Plan. New York: Weatherhill Inc., 1979. pp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