谿卡
谿卡(藏語:གཞིས་ཀ,威利轉寫:gzhis ka),一譯溪卡,藏語「莊園」之意,[1][2]世襲貴族、寺院、祖古或噶廈都可以領有莊園。[3]
谿卡作為行政單位最早出現於帕木竹巴時期。大司徒絳曲堅贊推行宗谿制度,用以取代薩迦巴的萬戶制度。谿卡與「宗」同為西藏基層行政單位,[2]地位比宗低或者平級。[4]溪卡共分為三種:雄溪(རྫོང་གཞིས་,官家莊園)﹑卻溪(ཆོས་གཞིས་,寺院莊園)﹑該溪(貴族莊園)。
谿卡的長官稱為「溪堆」(藏語:གཞིས་སྡོད་,威利轉寫:gzhis sdod)[1],一般由噶廈委派,或由特定寺院委任。明、清朝廷亦會授予其長官都指揮使司僉事的官職。[4]
截止1959年,西藏全境共有64個谿卡。1959年西藏騷亂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更改西藏行政區劃,於1960年將各個宗與谿卡合併改設縣。[5]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Glossary: shiga. [2019-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5).
- ^ 2.0 2.1 宗谿制度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五洲傳播
- ^ Melvyn C. Goldstein. 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volume 2: The Calm before the Storm: 1951-195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9 [2019-05-05]. ISBN 978-0-520-25995-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4).
- ^ 4.0 4.1 邢建華. 古代户籍 历代区划与户籍制度. 崧博出版事業. 2017-01-27: 117.
- ^ 1960年西藏自治區(籌)行政區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行政區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