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祖德贊
赤祖德贊(藏語:ཁྲི་གཙུག་ལྡེ་བརྩན།,威利轉寫:Khri-gtsug-lde-brtsan,802年—838年),又譯棄足德贊,吐蕃贊普,815年至836年在位。赤祖德贊在漢文文獻《冊府元龜》、《新唐書·吐蕃傳》中被稱作可黎可足,《資治通鑑》稱之為彝泰贊普。[1]
赤祖德贊 | |||||
---|---|---|---|---|---|
大蕃贊普 | |||||
統治 | 816年—838年 | ||||
前任 | 赤德松贊 | ||||
繼任 | 朗達瑪 | ||||
出生 | 802年 | ||||
逝世 | 838年 | ||||
安葬 | |||||
| |||||
父親 | 赤德松贊 | ||||
母親 | 沒廬·拉傑莽莫傑 | ||||
宗教信仰 | 藏傳佛教 |
赤祖德贊是赤德松贊與沒廬妃拉傑莽莫傑(藏語:འབྲོ་ཟ་ལྷ་རྒྱལ་མང་མོ་རྗེ།)所生的兒子,與朗達瑪是同胞兄弟。又名日巴堅(藏語:རལ་པ་ཅན།)。816年[2](一說817年[3]),赤德松贊去世,因眾臣所矚意的王子藏瑪(藏語:གཙང་མ་)已出家為僧,遂由赤祖德贊即位。[4]
817年,即位不久的赤祖德贊決定推行與唐朝的友好政策,遣使向唐朝告哀,唐朝遣烏重玘出使吐蕃弔祭,隨後吐蕃便釋放了一些唐朝俘虜。
雖然赤祖德贊主張與唐友好,但唐蕃邊境的將領卻在次年發生了軍事衝突,吐蕃戰敗。隨後唐軍收復了原州(今寧夏固原縣)、長樂州(定遠城西),並占領了吐蕃的峨和(今四川茂汶縣北)、棲雞等城,。819年,吐蕃派遣大論尚綺心兒(藏語:ཞང་ཁྲི་སུམ་རྗེ་སྤེག་ལྟ།)反擊,攻占靈州、鹽州、涇州地界,直指長武城(今陝西長武縣)。[5]
由於吐蕃與唐朝連年的戰爭勝負難分,820年唐穆宗即位後,吐蕃以此為契機再次提出和談。821年,尚綺力陀思出使唐朝,在長安與唐朝君臣盟誓,吐蕃與唐朝相約互守邊境,永不再發生戰爭。次年,唐朝官員劉元鼎、劉師老出使吐蕃,與赤祖德贊君臣作了同樣的盟誓。這是唐朝與吐蕃之間的第八次會盟,由於這次會盟是在唐穆宗長慶元年至二年(821年至822年)進行的,所以被稱為「長慶會盟」。 [6]
會盟後,吐蕃大論尚綺心兒前往大夏川,向吐蕃諸將傳達了會盟的內容,禁止蕃軍騷擾唐朝邊境。823年又在唐朝都城長安、吐蕃都城邏些以及唐蕃邊境地帶,以漢、藏兩文各立了同樣的會盟碑。[7]吐蕃模仿唐朝,取年號「彝泰」(藏語:སྐྱིད་རྟག་),並在會盟碑中使用,這也是吐蕃歷史上唯一一個年號。吐蕃方面的會盟碑至今仍矗立在拉薩大昭寺前。此後,唐朝和吐蕃互通使節,來往密切,其間邊境雖曾有過零星衝突,但大致保持和平。逐漸強盛的南詔則趁吐蕃、唐朝實力皆衰弱時趁機脫離了吐蕃,侵略唐朝。[6]
赤祖德贊對佛教極為篤信,在位期間極力推崇佛教。831年他從于闐、泥婆羅重金聘請工人,建造了擁有九層雄偉神殿的伍香多無比吉祥增善寺(藏語:འུ་ཤང་རྡོ་དཔེ་མེད་བཀྲ་ཤིས་དགེ་འཕེལ་གྱི་གཙྱག་ལག་ཁང་།)。在他的推崇下,王妃、王子、貴族、大臣也紛紛效仿,吐蕃境內佛寺林立,僧侶、尼姑的人數大量增加。赤祖德贊同時也從外國大量聘請高僧翻譯佛經,並改進了藏文字母。[8]
在政治上,他將僧人的地位提到了最高,任命高僧缽闡布雲丹(藏語:བྲན་ཁ་དཔལ་གྱི་ཡོན་ཏན་)執掌朝政。又下令吐蕃全國每一個僧人皆以七戶平民作為自己的屬民,這就是「七戶養僧制」。 [9]赤祖德贊本人也對僧侶畢恭畢敬。他甚至將自己的頭髮編成左右兩隻髮辮,在髮辮的頂端繫上絲綢;然後將絲綢鋪展在兩個精緻的墊子上,並讓兩位高僧坐在墊子上,稱之為「二首部」(藏語:དབུ་སྡེ་གཉིས),以示尊敬。正因為如此,赤祖德贊獲得了「日巴堅」(藏語:རལ་པ་ཅན།,意為有帶辮子的人)的綽號。[10]他甚至制定了相關法律,規定如果膽敢瞪僧侶的人應挖去眼珠,敢用手指僧人者則要砍去手指。[11]
赤祖德贊將政權全部給僧人管理,這引起了一些反佛派大臣的不滿。大論韋·甲多熱(藏語:དབས་རྒྱལ་ཏོ་རེ།)[12]聯合屬廬·列扎(藏語:ཅོག་རོ་ལེགས་སྒྲ།)等反佛貴族合謀,誣稱王子藏瑪反對佛法,流放其於門域(藏語:མོན་ཡུལ,位於今西藏自治區亞東),並指使王妃那囊氏芒潔(藏語:སྣ་ནམ་བཟའ་མང་རྗེ)將其毒死。隨後污衊執政的僧人缽闡布雲丹與王妃、尼姑通姦。缽闡布雲丹在出逃途中被韋·甲多熱追及,刺死,韋·甲多熱殘忍地將其皮剝下解恨。[11]
在剷除了赤祖德贊身邊的佛教大臣後,韋·甲多熱等人決定殺死赤祖德贊。838年,赤祖德贊在墨竹香巴宮(藏語:མལ་གྲི་ཞམ་ཁའི་ཕོ་བྲང)醉酒昏昏睡去,韋·甲多熱、屬廬·列扎、列杜贊(藏語:ལེགས་སྡུག་བཙན)三位反佛派大臣趁機擰斷了赤祖德贊的脖子,將其殺死,時年36歲。[13]
赤祖德贊無子,韋·甲多熱擁立其兄弟朗達瑪即位。[14]葬赤祖德贊於敦卡達歷代藏王墓左側的「墀丁芒日」陵(藏語:ཁྲི་སྟེང་རྨང་རི)。[15]其墓中無珍寶,墓前立有一塊無字碑。[16]
由於赤祖德贊對藏傳佛教的弘揚有較大貢獻,因此同松贊干布、赤松德贊並稱為「吐蕃三大法王」。藏傳佛教教徒將其視為金剛手的化身。[17]後世的藏文史料也頌揚其功德,稱其在位期間人民安居樂業,吐蕃變成了人間的極樂世界。但根據《新唐書》等漢文文獻的記載,赤祖德贊是一個懦弱無能的昏君,而且體弱多病,大權旁落至大臣的手裡。[18]身為信佛者的赤祖德贊,竟然任命反佛派大臣韋·甲多熱為大論,最終導致了自己被弒以及後來的佛法被廢止,其昏庸程度可想而知。其在位期間的所作所為,與建立吐蕃帝國的松贊干布、將吐蕃帝國推向全盛的赤松德贊的文治武功完全不能相提並論。[17]
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增訂本》,212頁
- ^ 《新唐書》〈吐蕃傳〉:「[元和]十二年贊普死。可黎可足立為贊普。」
- ^ 《資治通鑑》〈唐紀〉:「憲宗元和十一年]二月西川奏,吐蕃贊普卒,新贊普可黎可足立。」
- ^ 《賢者喜宴》譯註十三,第95頁(總第253頁)
- ^ 《吐蕃史稿》204~207頁
- ^ 6.0 6.1 《吐蕃史稿》207~214頁
- ^ 《賢者喜宴》譯註十三,第97頁(總第255頁)
- ^ 《賢者喜宴》譯註十三,第97~98頁(總第255~256頁)
- ^ 《賢者喜宴》譯註十三,第110頁(總第268頁)。參見該書腳註26。
- ^ 《賢者喜宴》譯註十三,第96頁(總第254頁)
- ^ 11.0 11.1 《賢者喜宴》譯註十三,第100~101頁(總第258~259頁)
- ^ 韋·甲多熱是反佛派貴族,在崇佛派大論尚綺心兒死後代之為大論。
- ^ 《賢者喜宴》譯註十三,第101頁(總第259頁)
- ^ 《資治通鑑》〈唐紀〉:「[文宗開成三年]吐蕃彝泰贊普卒,弟達磨立。」
- ^ 《賢者喜宴》譯註十三,第99頁(總第257頁)
- ^ 《賢者喜宴》譯註十三,第111頁(總第269頁)。參見該書腳註31。
- ^ 17.0 17.1 《吐蕃史稿》第204頁
- ^ 《新唐書·吐蕃傳》:「贊普(赤祖德贊)立幾三十年,病不事,委任大臣,故不能抗中國,邊候晏然。」
來源
編輯赤祖德贊 | ||
前任: 赤德松贊 |
大蕃帝國贊普 817年—838年 |
繼任: 朗達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