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線博物館(Museum on the Seam)是耶路撒冷的一個社會政治當代藝術博物館。

立面

歷史 編輯

成立於1999年,設於一座新古典主義建築內,該建築的動盪歷史成為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整個國家經歷的政治變化的無聲見證:它原為巴勒斯坦阿拉伯建築師,安多尼 Baramki在1932年為自己所建的私人住宅[1],自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以後,變成了一個以色列軍隊的軍事前哨,位於以色列約旦之間邊界的無人區,俯瞰曼德爾鮑姆門,那是當時該市的兩部分之間​​的唯一通道[1]。現在則是一個社會政治博物館,致力於建立對話和理解的橋梁。紐約時報稱之為人在世時必去的世界上29個文化目的地之一。[2]

該博物館舉行過各種展覽,許多當今領先的藝術家都曾參與,包括維姆·文德斯馬納舍·卡迪希曼等人。

 
 
內部

參考 編輯

  1. ^ 1.0 1.1 Salim Tamari, Ihsan Salih Turjman, Year of the Locust: A Soldier's Diary and the Erasure of Palestine's Ottoman Pas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1 p.18.
  2. ^ 'Where Art Thou?,'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紐約時報 2009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