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諦閑
釋諦閑(1858年—1932年),法名古虛,字諦閑,號卓三,俗姓朱,浙江省黃巖縣(今中國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人[1]。諦閑法師為中國清末民初高僧,平生著述豐碩,弘法演教,誨人不倦。他重振天台法脈,為天台宗第四十三代教觀總持,對中國近代佛教發展深具貢獻。
| ||||
---|---|---|---|---|
號 | 諦閑 | |||
法號 | 古虛 | |||
出生 | 大清浙江省臺州府黃巖縣 | 1858年2月14日|||
圓寂 | 1932年7月3日 中國浙江省寧波市 | (74歲)|||
語言 | 國語、吳語(臺州話) | |||
國籍 | 中國 | |||
宗派 | 天台宗 | |||
頭銜 | 天台宗第四十三代祖師 | |||
身份 | 著名佛教僧侶 | |||
駐錫於 | 觀宗寺 | |||
師承 | 釋迹瑞 | |||
徒弟與學生 | 釋倓虛、釋寶靜、釋常惺、釋顯蔭 | |||
著作 | 《教觀綱宗講義》、《諦閑大師遺集》 |
生平
編輯早年生活
編輯諦閑法師生於清咸豐八年(1858年)正月初六,父親為度潤公,母親為王氏,在家中排行老三。資賦聰慧,九歲時入私塾就學,十五歲時因父親病故而輟學[2]。十六歲聽從母命隨舅父學醫,一日有一中年人前來求診,平日身體健壯,只因微疾,便致一病不起。法師問舅父:「藥能醫命嗎?」舅父答:「藥只醫病,安能醫命!」於是法師心中萌生出世之念,轉而尋求醫命之學。十八歲娶妻後,於黃巖城北門,開設中藥店,兼為人診病開方,以仁慈心,常為貧苦無依者義診施藥[3]。二十歲時,妻母皆亡,法師深覺世世無常,人命脆弱,厭離家獄束縛之苦,有感而發:「藥雖多、醫雖良,但療身而不療心。治病而不治命,何況業火炎炎,境風浩浩,非世法所能濟於萬一。」於是決意發心出家[2]。
弘法
編輯二十四歲,於天台山國清寺受具足戒。先後依敏曦、曉柔、大海諸師研習法華、楞嚴經等。二十六歲至平湖福臻寺,從敏曦受學《天台教觀》。[4]
二十七歲,到上海龍華寺, 聽曉柔法師講《法華經》,翌年又聽大海法師講《楞嚴經》,兼講偏座-即小座覆講。是年應杭州六通寺之請,升大座講《法華經》。某日在座上講至〈舍利弗授記品〉,寂然入定,默不一語。逾時出定,則古粲蓮花,辯才無礙。諦閑法師一生說法利人,肇端於此。講經圓滿,回到國清寺閉關潛修。這時上海龍華寺方丈天台宗四十二代祖跡瑞定融法師,對諦閑法師十分器重,勸請他出關助理寺務,任為龍華寺副寺。
二十九歲,光緒十二年(西元 1886 年),受定融大師授記付法,傳持天台教觀第四十三世。四十六歲,首任永嘉頭陀寺住持,歷任紹興戒珠寺、上海龍華寺、寧波觀宗寺、天台山萬年寺住持,於此講經四十餘載。[4]民國八年(西元 1919 年),於觀宗寺開創觀宗學舍、觀宗研究社,講經弘法,授以台宗大小諸部;致力於天台義學之弘揚。民國廿一年七月,法師入寂於觀宗寺,世壽七十五,僧臘五十五。後建塔於慈谿五磊山。[4]
法嗣
編輯師長
編輯- 釋成道
- 釋敏曦
- 釋曉柔
- 釋大海
- 釋迹瑞
弟子
編輯著名俗家弟子
編輯著作
編輯- 《圓覺經講義》[5]
- 《大乘止觀述記》[6]
- 《大佛頂首楞嚴經指昧疏》
- 《始終心要解》
- 《天台宗講義》[7]
- 《教觀綱宗講義》
- 《楞嚴經序指味疏》一卷
- 《諦閑大師遺集》十冊
- 《金剛經新疏》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佛教弘化的現代轉型: 民國浙江佛教研究 : 1912-1949》[8]
- 《天臺宗觀宗講寺志》(1912-1949)[9]
參考來源
編輯- ^ 法鼓佛教學院-人名規範檢索-諦閑.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30).
- ^ 2.0 2.1 釋寶鏡. 諦閑大師遺集 第五編 諦公老法師年譜. 大乘玉佛寺. [2018-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4).
- ^ 天台宗四十三世~諦閑大師. 佛陀教育基金會.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9).
- ^ 4.0 4.1 4.2 天台宗四十三世~諦閑大師.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9).
- ^ 諦閑法師 講述 江味農 記. 《圓覺經講義附親聞記》.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3-12. ISBN 9787532569892.
- ^ 諦閑. 《大乘止觀述記》.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2017-7. ISBN 9787512505407.
- ^ 諦閑法師. 天台宗講義.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5. ISBN 9787567520028.
- ^ 陳永革. 佛教弘化的現代轉型: 民国浙江佛教研究 : 1912-1949.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3. ISBN 9787801233110.
- ^ 方祖猷. 天臺宗觀宗講寺志 (1912-1949).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6. ISBN 978780123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