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仲華(1907年—1968年4月3日),筆名孟如仰山等,男,浙江桐鄉人,中國現代國際問題專家、社會活動家抗日戰爭時期任《世界知識》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上海市副市長。

生平 編輯

1923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學,畢業後於1928年春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任《婦女雜誌》助編。1932年初,任《東方雜誌》編輯。同年,任蘇聯塔斯社上海分社的電訊翻譯,開始研究國際問題。1933年底,受聘於福州路開明書店,編輯《中學生》雜誌。1935年金仲華進入生活書店任編輯主任。同年6月,與葉紹鈞劉大傑陳望道老舍等署名發表《我們對文化運動的意見》。12月,與馬相伯鄒韜奮沈鈞儒李公朴等署名發表《上海文化界救國運動宣言》。1936年,金仲華赴香港,協助鄒韜奮籌辦《生活日報》,同年夏回上海後任《世界知識》雜誌主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金仲華加入上海文化界救國會,為國內外報刊撰文呼籲海外華僑和國際組織支持中國抗戰。在上海、武漢等地參加編輯《抗戰三日刊》與《全民抗戰三日刊》,介紹戰局進展,以通報抗戰消息,並附有金仲華妹妹金端苓手繪的戰局地圖,很受好評。1938年8月到達香港,參與籌建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香港分會和國際新聞社香港分社,並任《世界知識》、《星島日報》主編。時宋慶齡在香港創辦保衛中國同盟,金仲華任執行委員。1939年春,青記分會創辦中國新聞學院,金仲華兼任副院長,主持院務。1941年12月,日軍占領香港。1942年初,與夏衍、金山離開離港,來到桂林。1943年,金仲華加入中國民主革命同盟。1944年夏,日軍進攻湘桂,同年年底至重慶,任美國新聞處譯報部主任,常選譯《新華日報》言論、消息,翻譯了毛澤東的《論聯合政府》。

1945年,日本戰敗。金仲華隨美國新聞處遷往上海。同年12月,在上海復刊《世界知識》雜誌。1948年,辭去美國新聞處工作。同年7月,前往香港,接受中共委託,主編新華社香港分社對外英文期刊《東方通訊》。1949年3月,離開香港返回內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金仲華先後任《新聞日報》、《文匯報》社長、中國新聞社社長(1952年12月-1968年),英文版《中國建設》雜誌社社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副會長,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等職。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至第四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副部長,上海市副市長(1952年11月-1967年2月)。

文革」開始後,金仲華受迫害。金仲華沒有遵照宋慶齡的囑咐,將其寄來的信件"閱後燒掉",被"造反派"抄家時抄走。金仲華於1968年4月3日,在書房上吊自殺

1978年,金仲華被平反,骨灰安放於上海市龍華公墓。1989年,清明節前,被遷葬到上海萬國公墓名人墓區

著作 編輯

  • 《國際新聞讀法》
  • 《國際形勢與中國》
  • 《婦女問題》
  • 《世界形勢圖解》
  • 《世界政治參考地圖》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