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鼻海蛇學名Enhydrina schistosa),亦稱裂頦海蛇,是蛇亞目眼鏡蛇科裂頦海蛇屬下的一種有毒海蛇,主要分布於阿拉伯海波斯灣非洲塞席爾馬達加斯加南亞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東南亞緬甸泰國越南)、澳洲北領地昆士蘭)及新幾內亞等地區的海域。

鉤鼻海蛇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有鱗目 Squamata
亞目: 蛇亞目 Serpentes
科: 海蛇科 Hydrophiidae
屬: 裂頦海蛇屬 Enhydrina
種:
鉤鼻海蛇 E. schistosa
二名法
Enhydrina schistosa
(Daudin, 1803)

特徵

編輯

鉤鼻海蛇的吻鱗幼長,為數4片,但仍比額冠鱗片短小。鼻間與吻部以兩片鱗片區隔,眶前及眶後均有約1至2片鱗片。額角有1至3片鱗片。上唇有7至8片鱗片,第四片(有時連同第三片)指向雙眼。下唇鱗片並不明顯。其鱗片構造如尖刺般突起,背鱗約有50至70排,腹鱗則有約210至314片,比背鱗稍大。鉤鼻海蛇的背部體色為深灰色,兩側及腹部則呈白色。幼蛇階段時身體以橄欖色或灰色為主,有黑色橫紋。成年鉤鼻海蛇體長約為1.1,尾巴則長19公分[2]

棲息與習性

編輯

鉤鼻海蛇主要分布於印度一帶的海岸及海島,屬於當地最常見的廿多種海蛇之一。牠們能活躍於日間及夜間,平時能潛入100米深的海洋之中,並能潛伏久達五個小時。海蛇的舌頭有鹽份分泌線,能將身體多餘的鹽分排除。鉤鼻海蛇是有毒海蛇,但並不具強烈侵略性,即使被漁夫挾持亦不會害怕,不過一般而言漁人看到鉤鼻海蛇都會立刻將其拋回大海中。鉤鼻海蛇的毒素烈度約為眼鏡蛇的四至八倍。[3] 約1.5毫克的鉤鼻海蛇毒素已足以致命。[4] 鉤鼻海蛇主要以魚類為食。在香港新加坡,鉤鼻海蛇是可被食用的蛇類之一。

備註

編輯
  1. ^ Rasmussen, A.; Sanders, K.; Lobo, A. & Courtney, T. Hydrophis schistos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8: e.T176719A136258180 [amended version of 2010 assessment] [9 August 2023]. doi:10.2305/IUCN.UK.2010-4.RLTS.T176719A136258180.en . 
  2. ^ Rooij, Nelly de 1917 Reptiles of the Indo-Australian archipelago. E J Brill
  3. ^ 數據為鉤鼻海蛇與一般澳洲毒蛇相比的結論。
  4. ^ Relative toxicity of snake venoms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12-09.

參考資料

編輯
  • Voris, Harold K. 1985 Population size estimates for a marine snake (Enhydrina schistosa ) in Malaysia Copeia 1985 (4): 955-961
  • Romulus Whitaker (1978). Common Indian Snakes: A Field Guide. Macmillan India Limited.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