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哈龍會堂
阿哈龍會堂(Beth Aharon Synagogue),又名博物院路會堂,是中國上海歷史上的一座塞法迪猶太人的猶太會堂[1],位於黃浦區虎丘路42號。它由旅居上海的地產大亨西拉·亞倫·哈同建於1927年,以紀念他的父親阿哈龍·哈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阿哈龍會堂為東歐唯一完全逃脫了猶太人大屠殺的猶太教經學院,波蘭的密爾經學院,提供了避難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阿哈龍會堂被 《文匯報》社占用,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曾改為工廠。1985年,阿哈龍會堂建築被拆除。
阿哈龍會堂 | |
---|---|
Beth Aharon Synagogue | |
概要 | |
類型 | demolished synagogue[*] |
所屬國家/地區 | 中國 |
行政區 | 上海市 |
地址 | 黃浦區虎丘路42號 |
座標 | 31°14′N 121°29′E / 31.24°N 121.49°E |
命名 | 阿哈龍·哈同 |
竣工日 | 1927年 |
拆除日 | 1985年 |
設計與建造 | |
建築商 | 公和洋行 |
開發商 | 西拉·亞倫·哈同 |
其他資訊 | |
座椅容量 | 400 |
地圖 | |
建造
編輯阿哈龍會堂由旅居上海的地產大亨西拉·亞倫·哈同建於1927年,作為贈送給上海猶太社區的禮物[2]。會堂以哈同的父親阿哈龍·哈同命名。它位於上海公共租界中區的博物館路20號(今虎丘路42號),靠近外灘和虹口,現在屬於黃浦區[3]。阿哈龍會堂取代了建於1900年的熙華德路(今長治路)舍里特·以色列會堂(Sheerith Israel),其位於二樓的會堂可以容納400人[3]。阿哈龍會堂由英國公和洋行設計,這家建築師事務所還設計了外灘的滙豐銀行大樓[4]等多座地標建築。阿哈龍會堂是一座造型特殊的摩登派穹頂建築,平面為橢圓形。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1941年,數千名波蘭猶太人為逃離納粹迫害,途徑西伯利亞,抵達日本神戶。當時的日本正在準備與美國作戰,驅逐了這些難民。這批難民得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務處的許可,進入上海,準備半年後移居到美國。他們在八月到十月間來到上海[5]。
在這些難民中,有東歐唯一完全逃脫了猶太人大屠殺的猶太教經學院,密爾經學院的全部400名師生[2][5],還有一些人來自其他猶太教經學院,包括波蘭的盧布林、立陶宛的特爾希艾,以及白俄羅斯的克列茨克和 Lubavitz[5]。他們被安頓在阿哈龍會堂,也有一些安頓在上海俄羅斯猶太人俱樂部[2][5]。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占領上海公共租界,雖然有少數人設法去了美國和加拿大,但是大多數難民都被困在上海[5],直到1947年離開上海。在戰爭期間,他們在阿哈龍會堂繼續研究猶太教,並且用意第緒語和希伯來語印刷書籍。一些學生任教於上海猶太學堂[2]。密爾經學院的存在,使得上海一度成為世界上最活躍的猶太研究中心之一[5]。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輯1949年,中國共產黨贏得國共內戰,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此後,阿哈龍會堂被政府報紙《文匯報》社占用[3]。文化大革命期間,會堂被改建,改為工廠[4]。1985年,原阿哈龍會堂建築被拆除[2][4],改建為高層建築文匯報大廈[4][6]。1999年,文匯報社遷入新建的威海路755號上海文新報業大廈[7]。21世紀初,外灘源項目開發期間,建成僅十餘年的虎丘路文匯報大廈也被拆除。
參考文獻
編輯- ^ 上海宗教志 >> 第六编其他宗教 >> 第三章犹太教 >> 第二节 场所.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30).
- ^ 2.0 2.1 2.2 2.3 2.4 Carol R. Ember; Melvin Ember; Ian A. Skoggard. Encyclopedia of Diasporas: Immigrant and Refugee Cultures Around the World.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5: 156 [2018-07-26]. ISBN 978-0-306-483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2).
- ^ 3.0 3.1 3.2 Jewish places of worship. Shanghai Chronicle.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2015-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30) (中文).
- ^ 4.0 4.1 4.2 4.3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1996: 136 [2018-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4).
- ^ 5.0 5.1 5.2 5.3 5.4 5.5 Marcia Reynders Ristaino. Port of Last Resort: The Diaspora Communities of Shanghai.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ovember 2003: 142–4 [2018-07-26]. ISBN 978-0-8047-5023-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8).
- ^ 「外灘源」的過去和現在[永久失效連結]
- ^ 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ode4/node2249/node75735/node75773/node75906/node75917/userobject1ai92046.htm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黃浦區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