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陶塞湖

奧地利湖泊

阿爾陶塞湖(德語:Altausseer SeeAltausseersee)是奧地利薩爾茨卡默古特境內隸屬史泰爾馬克部分的山湖,地處托特斯山脈西南麓,海拔712公尺。其西岸即市鎮阿爾陶塞的地方中心。特勞恩河流經此處,並最終匯入多瑙河。湖岸連同周邊的濕地大多處於未開發狀態,為多種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因此自1959年以來便被納入自然保護區。阿爾陶塞湖歸奧地利聯邦森林局德語Österreichische Bundesforste管轄,並因其優美的景色而成為廣受歡迎的遊覽地。

阿爾陶塞湖
Altausseer see
位置 奧地利史泰爾馬克邦
座標47°38′30″N 13°47′10″E / 47.64167°N 13.78611°E / 47.64167; 13.78611
主要流入地下水
主要流出特勞恩河
集水面積54km²
管理機構奧地利聯邦森林局德語Österreichische Bundesforste
保護狀態Natura 2000
最大長度2.6km²
最大寬度1.0km²
表面積2.1km²
平均深度35m
最大深度73m
水體體積72700000m³
表面海拔712m
位置
地圖

地理

編輯

阿爾陶塞湖呈馬蹄狀鋪展,四周為托特斯山脈的群山所環繞。其北面是海拔1873公尺的洛澤峰,以陡峭的側坡與湖岸相連;東面是帶有600公尺高獨特陡崖德語Felswand、海拔1754公尺的特里瑟爾萬德峰。在東北岸的草甸旁,有一個冰川槽谷由霍赫克拉普夫鞍部延伸至托特斯山高原。湖泊的南部與特雷森施泰恩峰相接;向西則是奧塞爾盆地德語Ausseerland中具有丘陵地貌的阿爾陶塞居民點。北岸多岩石且陡峭,其餘部分則多礫石且大致未開發。湖面由西南偏西向東北偏東延伸,全長2.6公里,最大寬度為1公里。其表面積約2.1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5公尺。除東北側外,湖槽均為陡峭的坡面。直至水深約40公尺處,坡度才逐漸減緩,並擴展為面積相對較大、最大深度為53公尺的土壤層。湖泊的最深處是北岸附近的一個漏斗形泉眼,深度為73公尺。湖泊蓄水量為7270萬立方公尺。[1][2]

阿爾陶塞湖可以通過L702號阿爾陶塞公路抵達。湖濱周邊設有全長7.5公里的環湖步道。[3]

水文

編輯
 
湖水漲潮時,草甸被淹沒(2012年4月)

阿爾陶塞湖的水文流域總面積為54平方公里,全部位於托特斯山脈內。湖水主要由湖底的岩溶泉供給,它們是從岩屑和地下的岩縫中流出。這些侵入性泉水的的平均湧出總量為每秒3750升;湖岸旁幾個小規模漏斗形泉眼的湧出量約為每秒20升。阿爾陶塞湖同樣具有岩溶泉典型的湧出波動。[4]東北部奧斯特湖德語Ostersee (Steiermark)的一個小型死冰洞德語Toteis被地下水填滿,它與阿爾陶塞湖的水位相對應。特勞恩河在西南側的湖堰旁離開湖泊向外伸展,那裡設有一座橋梁橫跨出水口。其河道位於普拉滕科格爾峰的岩石屏障與截流湖泊的奧古斯特溪德語Augstbach (Traun)沖積扇之間。[5]

最初,奧古斯特溪是從湖泊出水口以北250公尺處注入阿爾陶塞湖。但溪流的河床於1530年之前被人為地遷移,於是奧古斯特溪自此改從阿爾陶塞湖的西側流過,直至出水口下方150公尺處再匯入特勞恩河。它之所以被改道,是為了避免當時鹽礦德語Salzbergwerk Altaussee的含鹽水分反覆通過這條溪流進入湖中。[6]

經過長時間強降雨後,在湖岸草甸區域還可以觀察到名為「利亞根」(die Liagern)的岩溶水文現象,這種現象是由兩個不同高度的洞穴入口造成的。在這裡,大量的水體聚集在洛澤峰陡壁中部的一個洞穴中。由此產生的正壓會使大量水流以高弳灑向利亞根洞穴的洞口。這個過程僅持續約一小時就會中斷,期間的流量可達每秒3000升。仍在陡壁區域的瀑布會化作山澗落入湖中,再加上強烈的地下給水量,將導致湖面水位在短短12個小時內上升60公分。[5]

地質

編輯
 
阿爾陶塞湖地形圖。東北部的冰川槽谷清晰可見

構造

編輯

阿爾陶塞湖地處托特斯山脈推覆體(提洛推覆帶德語Tirolikum)的西南緣,因此是北石灰岩山脈的組成部分。該推覆體主要由中生代石灰岩以及三疊紀侏羅紀白雲岩構成。托特斯山脈的西部是申貝格山群德語Schönberggruppe,它與普里爾山群是以地質學上確定的深層侵蝕溝作分野。這條斷層帶被稱為韋爾登湖線(Wildenseelinie),從阿爾陶塞湖穿過霍赫克拉普夫扎特爾一直延伸至韋爾登湖德語Wildensee (Salzkammergut),再經由林訥博登到奧芬湖德語Offensee。洛澤峰的基底由達赫施泰恩石灰岩德語Dachsteinkalk構成,普拉滕科格爾峰則由佩達塔石灰岩或白雲質灰岩發育而成;兩種岩石均沉積於三疊紀。上阿爾姆岩層德語Oberalm-Formation特雷森施泰恩岩層德語Tressensteinkalk構成了特里瑟爾萬德峰和特雷森施泰恩峰的基礎,並發育自侏羅紀。在阿爾陶塞湖周邊仍然有冰川終磧側磧德語Seitenmoräne的殘存物。[7]

原有的冰川化及形成

編輯

在冰河時期,阿爾陶塞冰川從托特斯山脈的高原流經奧塞盆地德語Ausseerland,再流向巴特戈伊瑟恩附近的特勞恩冰川德語Traungletscher。冰川的作用在山谷中形成了極深的阿爾陶塞湖盆。至大約16000年前,冰川又發生了一次強勁的推移,再度填滿了舌狀盆地並使其初具如今的形態。與深度湖盆融冰的同時,在冰體邊緣形成了第一個湖泊。阿爾陶塞湖盆地周邊由岩屑構成的高崖正好表明了冰體在湖盆所處的這個階段。冰層最終消失後,沖積扇將自身調整到如今的湖面高度。湖區面積最初可能更大,可經由湖岸草甸一直延伸至奧斯特湖。在後冰河時期,湖盆由於淤積而不斷改變其形狀,並將在數萬年後再次消失。[8][9]

氣候

編輯
 
湖水在冬季通常完全凍結

氣候數據體現了北石灰岩山脈典型的溫度和降水分布:夏季涼爽且降水豐富,尤以7月的16.2°C和220毫米為最高值;冬季雨量較低,1月最低氣溫為-2.2°C。從12月至1月的降水量是第二高值。全年降雨總量為2041毫米,年平均氣溫為7.1°C。由於托特斯山脈邊緣常有雲層堆積英語Stau (Meteorologie),故而申貝格山群地區的降水量高於平均水平。通過與托特斯山脈南側巴特米滕多夫(海拔803公尺)1222毫米的全年降雨總量相比較,可以清楚看出托特斯山脈在與湖面近似高度和間距僅12公里的屏障效應。在3公里外的巴特奧塞,冬季積雪的持續時間約為126天。[10]

阿爾陶塞湖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日均氣溫 °C(°F) −2.2
(28.0)
−1.4
(29.5)
1.9
(35.4)
6.5
(43.7)
11.3
(52.3)
14.8
(58.6)
16.2
(61.2)
15.9
(60.6)
11.7
(53.1)
7.8
(46.0)
2.9
(37.2)
−0.9
(30.4)
7.1
(44.8)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194
(7.6)
147
(5.8)
173
(6.8)
102
(4.0)
191
(7.5)
202
(8.0)
220
(8.7)
193
(7.6)
185
(7.3)
148
(5.8)
119
(4.7)
167
(6.6)
170
(6.7)
資料來源:Hydrographischer Dienst Steiermark, Amt der steiermärkischen Landesregierung, Daten von 1998 bis 2019.[11]

湖沼

編輯

阿爾陶塞湖是一個雙對流混合湖。在冰雪消融的春季,水體混合併將富含氧氣的水分帶入深淵。在夏季的半年中,形成了一個明顯的跳躍層德語Metalimnion,只有表面升溫;在秋季,則重新開始混合,然後結冰。[6]阿爾陶塞湖存在嚴格的分層條件。表溫層德語Epilimnion的厚度非常小,約為兩米;變溫層德語Metalimnion位於約五米的深度。溫度類似的勻溫層德語Hypolimnion則形成於十米之下。變溫層之所以性質明顯,是因為湖泊處在相對避風的位置,且只有緩和的水流。春季環流後不久,水面溫度開始上升,8月的常年水面溫度可達16.3°C。另一方面,在2000年至2006年期間,8月的平均氣溫為18.4°C,較往年高出近2°C。迄今為止最高的水溫是21.8 °C,於2003年夏季錄得。在15公尺深度以下,平均溫度為4.6 °C。即便是在夏季停滯期,均溫層的平均溫度也僅會上升0.3 °C。阿爾陶塞湖一年平均有57天被冰層覆蓋。[12]

該湖的營養物質含量低,因此屬於貧瘠湖英語oligotrophic lake。由於浮游植物藻類生長都較少,其夏季的平均能見度深達8.9公尺。[13]

植物及植被

編輯
 
光葉眼子菜是湖內常見的水生植物

岸坡上的潛在自然植被德語Potenzielle natürliche Vegetation雲杉-冷杉-山毛櫸林德語Fichten-Tannen-BuchenwaldAposerido-Fagetum)。幾個世紀以來,由於雲杉因用作鹽田的柴火而被砍伐,冷杉和山毛櫸也遭到大面積毀滅或流失。歐石楠-赤松林Erico-Pinetum)只在岸上最乾燥、最多岩的地方才會繁茂生長。湖岸草甸是由割草英語Mähen放牧場形成的無樹區域,長有多年生的高亞灌木叢英語Hochstaudenflur,如旋果蚊子草假面飛廉德語Kletten-RingdistelCarduus personata)和歐洲烏頭等。5月下旬,許多半花水仙德語Stern-NarzisseNarcissus radiiflorus)會在狩獵小屋周圍的草地上盛開。非常稀有的松葉毛茛則生長在草甸的湖岸邊上——在奧地利,它們僅分布於阿爾陶塞湖岸和波登湖岸。在湖岸腹壁石林極其乾燥、陡峭和向南裸露的斜坡上,生長有高山翅果德語Berg-LaserkrautLaserpitium siler),這是奧地利罕見的高山葛縷子列當Orobanche laserpitii-sileris)唯一的宿主。這種專性寄生物僅在濕潤的年份才會開花。[14]

在阿爾陶塞湖近岸的淺水區,有廣泛生長的光葉眼子菜高山眼子菜德語Alpen-LaichkrautPotamogeton alpinus)、篦齒眼子菜細葉眼子菜德語Berchtolds Zwerg-LaichkrautPotamogeton berchtoldii)和毛柄水毛茛Ranunculus trichophyllus)。禾葉眼子菜僅在北岸的蘆葦叢中局部生長,而角果藻則多見於教堂附近的湖岸。此外,原奧古斯特溪沖積扇上密集的輪藻草坪尤為引人注目。[6]

動物

編輯

阿爾陶塞湖的魚群包括以下種類:江鱈歐鰱真鱥河鱸湖鱒北極紅點鮭。其中河鱸並非該湖的原生物種。常見的鴨嘴無齒蚌德語Gemeine Teichmuschel零星分布在原奧古斯特溪沖積扇上。綠膠盤菌Ophrydium versatile)也較為常見。[6]

該地區已發現約六種水禽。除了繁多的骨頂雞疣鼻天鵝綠頭鴨鳳頭潛鴨留鳥外,還有鳳頭鸊鷉繁殖鳥德語Brutvogel大白鷺同樣會在湖畔棲息。[15]

保育

編輯
 
湖岸草甸的淺水區是幼魚的重要棲息地

湖岸未經開發的大片濕地與樹木繁茂的陡坡相連,為許多動植物物種提供了棲息地,該地區自1959年以來一直是自然保護區。阿爾陶塞湖自然保護區(編號NSG-a03)占地242公頃,涵蓋高度一直延伸至海拔1600公尺以上。[16]2006年,根據《棲息地指令英語Habitats Directive》和《鳥類指令德語Vogelschutzrichtlinie》,歐洲第35號自然保護區——托特斯山脈連阿爾陶塞湖歐洲自然保護區被納入Natura 2000網絡的組成部分。[17]

經濟

編輯

漁業

編輯

阿爾陶塞的第一份湖泊捕魚的書面記錄可以追溯至13世紀。在阿爾陶塞,漁業最早是由普夫林德斯貝格領地德語Burg Pflindsberg的領主控制,並僅委託菲舍爾多夫的極個別居民進行捕撈,這部分居民便因此而獲得了捕魚權。漁業可能是通過行會進行規管,正如菲舍爾多夫的地名(德語:Fischerndorf,意指「漁村」)所體現的那樣。漁獲份額則是根據符合條件的農民所擁有的土地面積來分配。在阿爾陶塞,捕魚權是世襲的。湖泊歸奧地利聯邦森林局德語Österreichische Bundesforste所有,但漁民的權利已登記在地籍簿德語Grundbuch中,並由當地家庭世代持有。時至今日,湖泊捕魚仍在職業化地開展。[18]阿爾陶塞湖以其尤為肥碩的紅點鮭和鱒魚而聞名。北極紅點鮭約占湖泊捕撈總量的90%。[2]在淺水區,湖堰附近的流動水是湖鱒最重要的產卵場,其產卵期為10月至12月。為了防止魚群遷徙至特勞恩河,漁民於產卵期會在橋下設置網柵。在東南岸的萊赫特小屋(Lechthütte)附近也有一個產卵庇護點,紅點鮭會從10月至11月期間在約20公尺深的無泥礫石灘上產卵。為了提高紅點鮭的數量,萊赫特的漁民會用網將一部分魚群圈起,人為地剝卵受精,以便從中培育幼魚。它們在夏季會被放歸湖內。[19]

河鱸本不是阿爾陶塞湖的原生物種,但於1980年代末進入湖中,原因尚不清楚。作為外來入侵魚種,河鱸改變了這裡的水域生態系統,並以真鱥和紅點鮭的幼卵為食,對後兩者的種群造成破壞。為了恢復生態平衡,當地正試圖減少河鱸種群的數量。此外,由於河鱸會在沉入水中的雲杉枝幹上產卵,漁民還會打撈出枝幹來搗毀魚卵。[20]

航運

編輯
 
阿爾陶斯塞號,奧地利第一艘太陽能船

總部設於格蒙登的施特恩航運有限公司(Stern Schifffahrt GmbH)在阿爾陶塞湖開展航運活動。它開辦有定期班次往返於阿爾陶塞鎮的馬德爾邁爾碼頭至東北岸的草甸碼頭之間。2011年5月7日,奧地利的第一艘太陽能動力雙體船——阿爾陶斯塞號(Altaussee)在湖上投入運營。該船可容納80名乘客。自2018年以來,施特恩公司還提供配備船夫的平底船德語Plätte航運服務。[21]如同薩爾茨卡默古特境內的所有湖泊一樣,在阿爾陶塞湖上也禁止船舶和小艇使用內燃機;但執行專業捕魚、班輪運輸、救護和消防的載具可以得到豁免。[22]

旅遊

編輯

阿爾陶塞湖景色優美,是個廣受歡迎的旅遊勝地。阿爾陶塞鎮上的旅遊基礎設施發達,設有大量的旅館和飯店。位於湖泊東北岸的草甸狩獵小屋最初為霍恩洛厄-希靈斯菲斯特家族所有,如今經營餐飲業。它在二樓辟有一個小型自然歷史博物館,重點展出阿爾陶塞湖和該地區的眾多化石。在草甸南部,迪特里希·馬特希茨收購了一家始建於1900年代的客棧,並於2018年5月按當地風格重建。[23]大部分湖岸都可自由通行。公共浴場棧橋設在湖堰草場停車場和阿爾陶塞鎮的湖濱公園附近。阿爾陶塞湖也適合開展滑冰冰上滑盤運動,因為它在冬季經常完全凍結。在5月底至6月初的水仙節德語Narzissenfest期間,阿爾陶塞湖每兩年會舉辦一次划艇巡遊,並展出以半花水仙飾成的雕塑。[24]

歷史

編輯
 
《阿爾陶塞湖與特里瑟爾萬德峰》(1893年),作者:魯道夫·馮·阿爾特德語Rudolf von Alt

與薩爾茨卡默古特境內的所有湖泊一樣,阿爾陶塞湖的出水口也設有供木材筏運德語Flößerei用的湖堰德語Klause (Wasserbau),因為此舉可以相對較少的資源將大量的水儲存在那裡。它是在1561年的森林巡察志中被首度提及。一座新的堰體已於1633年交付;當時它仍然完全由木材搭建。自1781年起,湖堰改用方石德語Quader (Stein)重建。為了收集被沖走的木材,湖堰還有一個外圍耙堆工事,大約在1300年左右建造。隨著奧塞集市的釀酒業務於1867年關閉,靶子便不再使用。最後一次在特勞恩河阿爾陶塞段進行的筏運發生於1882年。湖堰極有可能是在1899年被洪水沖毀。在1897年和1899年的洪災過後,耙堆工事最後的殘留也在清淤工程期間被移除。[25]

文化

編輯

隨著貴族階層遷入奧塞定居,阿爾陶塞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作家、畫家和音樂家。從19世紀中葉開始,阿爾陶塞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作家之鄉」。拉歐爾·奧恩海默德語Raoul Auernheimer在其自傳《似水年華的客棧》(Das Wirtshaus zur verlorenen Zeit)中,將湖泊比作一個墨水瓶,並寫道「環坐其中的詩人們慵懶地蘸著他們的鵝毛筆」。[26]阿爾陶塞文學博物館德語Literaturmuseum Altaussee也對湖泊的影響作出了說明。[27]

阿爾陶塞湖及草甸狩獵小屋曾是2015年龐德系列電影《007:惡魔四伏》的取景地。[28]

腳註

編輯

來源

編輯
  1. ^ Beiwl.
  2. ^ 2.0 2.1 Seenbericht,第27–29頁.
  3. ^ Altausseer Seerundweg. Steirische Tourismus GmbH. [2021-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3). 
  4. ^ Mandl & Husen & Lobitzer,第128頁.
  5. ^ 5.0 5.1 Lobitzer,第45–46頁.
  6. ^ 6.0 6.1 6.2 6.3 Drozdowski & Mrkvicka,第235–236頁.
  7. ^ Blatt 69 Bad Ischl (PDF) (報告). Wien: Geologische Bundesanstalt. 1982 [2021-01-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11). 
  8. ^ Lobitzer,第8頁.
  9. ^ Mandl & Husen & Lobitzer,第96頁.
  10. ^ ZAMG: Klimadaten von Österreich 1971–2000. Station: Bad Aussee, Höhe: 665 m. [2021-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2). 
  11. ^ Hydrographie Steiermark. Hydrographischer Dienst Steiermark. [2021-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3). 
  12. ^ Seenbericht,第29–30頁.
  13. ^ Seenbericht,第35–37頁.
  14. ^ Adler & Mrkvicka,第18–19頁.
  15. ^ Natur 2000 Data form - Totes Gebirge mit Altausseer See. Natura 2000. [2021-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8). 
  16. ^ Naturschutzgebiet Altaussee. Land Steiermark. [2015-1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0). 
  17. ^ NATURA 2000 - STANDARD DATA FORM. Natura 2000. [2021-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8). 
  18. ^ Pointinger,第132–134頁.
  19. ^ Adler & Mrkvicka,第10, 14頁.
  20. ^ Ausseerland Seesaiblinge, Eintrag Nr. 13 im Register der Traditionellen Lebensmittel. Bundesministerium für Landwirtschaft, Regionen und Tourismus. [2021-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3). 
  21. ^ Altausseeschifffahrt. Stern Schifffahrt GmbH. [2018-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6). 
  22. ^ Landesrecht konsolidiert Steiermark: Gesamte Rechtsvorschrift für Verbot der Schiffahrt mit bestimmten Fahrzeugen und Schwimmkörpern auf Gewässern im Land Steiermark. RIS. [2021-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3). 
  23. ^ Christian Huemer. Mateschitz: Dosen-Milliardär ist in Altaussee gelandet. kleinezeitung.at. 2018-04-08 [2018-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4). 
  24. ^ The Narzissenfest in Ausseerland – Salzkammergut. Narzissenfestverein Bad Aussee. [2021-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2). 
  25. ^ Federspiel,第197–198頁.
  26. ^ Exkursionsbericht „Das Salzkammergut im Spiegel integrativer Geographien“ (PDF). RIS. [2021-01-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1-13). 
  27. ^ Gemeinde Altaussee: Chronik. [2012-07-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4). 
  28. ^ James Bond Film "Spectre". Jagdhaus Seewiese. [2021-0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8). 

參考文獻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