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合來提·穆扎帕羅維奇·米塔利波夫

美国维吾尔裔生物学家

雪合來提·穆扎帕羅維奇·米塔利波夫(俄語:Шухрат Музапарович Миталипов[2],1961年—)[3],美國維吾爾族生物學家,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胚胎細胞和基因治療中心主任。[4]他因發現一種有爭議的基因療法而聞名,這種療法可能是一種預防粒線體疾病英語Mitochondrial disease的方法,也是一種從皮膚細胞中創造人類幹細胞的新方法。[4][5]

雪合來提·穆扎帕羅維奇·米塔利波夫
出生1961年(62—63歲)
 蘇聯哈薩克阿拉木圖
公民權美國[1]
母校俄羅斯國立農業大學英語Russian State Agrarian University - Moscow Timiryazev Agricultural Academy
醫學遺傳學研究中心
職業科學家
知名於幹細胞研究

早年生活

編輯

米塔利波夫1961年出生於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4]他是維吾爾族。[1]他曾在蘇聯軍隊服役2年,自1979年起擔任陸軍無線電技術員。[1]

教育

編輯

退役後,米塔利波夫在莫斯科的俄羅斯國立農業大學英語Russian State Agrarian University - Moscow Timiryazev Agricultural Academy學習遺傳學,並在一支翻唱樂隊中演奏布魯斯吉他來賺取學費。[4]大學畢業後,他曾作為首席牲畜專家在雅羅斯拉夫爾州的集體農莊短暫工作過一段時間。[6] 他於1989年獲得碩士學位。[4]他在莫斯科的醫學遺傳學研究中心學習發育和幹細胞生物學,並獲得了博士學位。[4]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幹細胞研究的資金短缺,因此米塔利波夫在1995年申請並獲得了猶他州立大學的獎學金。[4]他於1998年開始在俄勒岡國家靈長類研究中心英語Oregon National Primate Research Center工作。[4]

學術發現

編輯

米塔利波夫發現的一種粒線體疾病治療方法,即「紡錘體轉移」技術,涉及從一顆人類卵子中取出細胞核並將其置於另一顆卵子中。[3][4]如果卵子受精,在遺傳學上它將有三個父母。[4]他已經成功培育了「三親」的普通獼猴[4]將該技術運用於人類卵子的議題引起了安全和道德問題。[4]

2013年5月,米塔利波夫和他的團隊在《細胞》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描述了一種從皮膚細胞中創造人類幹細胞的新方法。[5]該項研究發現被列入了多個科學期刊的2013年十大科學突破列表,包括《自然》、《科學》、《時代雜誌》、《發現》、《國家地理》和《周刊英語The Week》。[5]

2017年8月,米塔利波夫與基礎科學研究院索爾克研究所首爾大學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和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的學術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期刊。[7]使用CRISPR / Cas9基因修飾工具進行了第一次已知的遺傳修正突變人胚胎的成功嘗試。

米塔利波夫和他的團隊對大量攜帶導致心臟病遺傳缺陷的人類胚胎進行了實驗。他們證明了安全有效地糾正導致遺傳性心臟病的缺陷基因的可能性。[8]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Budnick, Nick. Oregon Stem-cell Groundbreaker Stirs International Frenzy with Cloning Advance. The Oregonian英語The Oregonian. 2013-06-02 [2015-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5). 
  2. ^ Ученый из Казахстана первый в мире создал обезьяну-мутанта - новости науки | Tengrinew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俄文)
  3. ^ 3.0 3.1 Tavernise, Sabrina. His Fertility Advance Draws Ire. 紐約時報. 2014-03-17 [2015-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Moore, Elizabeth Armstrong. Splice of Life. Willamette Week英語Willamette Week. 2014-09-17: 12 [2015-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9). 
  5. ^ 5.0 5.1 5.2 About Us. Center for Embryonic Cell and Gene Therapy. [2015-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3). 
  6. ^ Астахова, Алла. Тонкая работа. Блог о здравоохранении. 2017-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7. ^ Ma, Hong; Marti-Gutierrez, Nuria; Park, Sang-Wook; Wu, Jun; Lee, Yeonmi; Suzuki, Keiichiro; Koski, Amy; Ji, Dongmei; Hayama, Tomonari; Ahmed, Riffat; Darby, Hayley; Van Dyken, Crystal; Li, Ying; Kang, Eunju; Park, A.-Reum; Kim, Daesik; Kim, Sang-Tae; Gong, Jianhui; Gu, Ying; Xu, Xun; Battaglia, David; Krieg, Sacha A.; Lee, David M.; Wu, Diana H.; Wolf, Don P.; Heitner, Stephen B.; Carlos Izpisua Belmonte, Juan; Amato, Paula; Kim, Jin-Soo; Kaul, Sanjiv; Mitalipov, Shoukhrat. Correction of a pathogenic gene mutation in human embryos. Nature. 2017, 548: 413–419. doi:10.1038/nature23305. 
  8. ^ 存档副本. [2018-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0).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