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阿迪瓦西婦女組織
革命阿迪瓦西婦女組織(Krantikari Adivasi Mahila Sangathan,縮寫為KAMS)是印度一個被禁的婦女組織。[3]是阿迪瓦西婦女組織(Adivasi Mahila Sanghathana)的繼承者。[4]1986年,毛派奠定了AMS的基礎。[5]
Krantikari Adivasi Mahila Sangathan | |
簡稱 | KAMS |
---|---|
前身機構 | 阿迪瓦西婦女組織 |
創始人 | 印度共產黨(馬列)人民戰爭 |
撤銷 | n/a |
類型 | 協會 |
法律地位 | 取締 |
上級組織 | 印度共產黨(毛主義)[1][2] |
志願者數 | 90,000 – 100,000 |
目標 | 反對婦女面臨的剝削、壓迫和暴行 |
概述
編輯在印度,KAMS註冊成員的數量約為9萬人,[6]在登記成員人數方面,這一數字位居印度人數最多女性組織之列。[5]但是2011年拉胡爾·潘迪塔稱,KAMS的成員估計大約有10萬人。[7]
KAMS的工作重點是解決婦女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KAMS的成員反對社會上對婦女的邪惡做法,比如綁架婦女,強迫她非自願結婚,一夫多妻制,諸如此類。該組織的成員也反對阿迪瓦西的傳統,即強迫婦女遠離村莊,在月經期間在森林中避難。[5]成員們也反對他們社區中的父權思想。[8]在丹達卡冉亞,阿迪瓦西男子不允許婦女在田間播種,但是當KAMS成員與印度共產黨(毛主義)接觸時,該黨舉行了會議(與阿迪瓦西人)討論這個問題。 在會議期間,阿迪瓦西人承認了錯誤,並決定不進行這種活動,但他們尚未實行決議。但是,印共(毛)已經確保婦女可以播種、種植蔬菜和「在共同土地上建造檢查水壩,這些土地屬於人民政府(Jantana Sarkar)」。[5][9]
在巴斯塔縣,KAMS成員聚集了數百人,強調警方的暴行,而且有幾千次出席人數已達數千人,以便「物理上對抗」警察。[5]
阿蘭達蒂·羅伊寫道:「KAMS存在的事實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態度,並緩解了許多傳統形式的對婦女的歧視。」[5]KAMS的一名高級工作人員告訴阿蘭達蒂·羅伊,在被薩爾瓦·朱達姆(Salwa Judum)成員「殘忍的性殘割」和強姦之後,該組織的一些成員離開KAMS,加入了印共(毛)。一些女孩,她們不是KAMS成員,但她們目睹了薩爾瓦·朱達姆(Salwa Judum)成員對KAMS成員的暴行,也加入了毛派。[5]
KAMS的成員還處理強迫遷移和其它政治問題。[10]羅伊說,KAMS也一直反對在丹達卡冉亞採礦。
法律地位
編輯據報道,KAMS是印度共產黨(馬列)人民戰爭的掩護組織,因此被取締。[11]羅伊表示,印度政府可以隨時「擦掉」該組織的所有9萬名成員。[10]她寫道:「我帶著非常堅定的偏見。在武裝鬥爭中,婦女處於暴力的接收端。但是我的錯誤想法被消除了。我看到48%的游擊隊員都是女性。她們成為游擊隊員,因為看到她們的母親和姐妹被強姦,房屋被燒毀,或逃離她們社會的父權制。革命阿迪瓦西婦女組織(恰蒂斯加爾邦的一個女性組織)擁有9萬名成員,可能是印度最大的女權主義運動。但他們都被稱為恐怖分子並易被射擊。」[12]
參考文獻
編輯- ^ Sundar, Nandini. The Immoral Economy of Counter Insurgency in India (PDF). 耶魯大學. [2014-04-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1-31).
- ^ Subalterns and Sovereigns (PDF). 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 [2014-04-1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4).
- ^ Sen, Shoma. Contemporary anti-displacement struggles and women’s resistance: a commentary. Sanhati. 2010-11-03 [2013-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 ^ Roy, Arundhati. Broken Republic. 企鵝出版集團. 2013: 87 [2018-09-26]. ISBN 81847548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1).
- ^ 5.0 5.1 5.2 5.3 5.4 5.5 5.6 Roy, Arundhati. Gandhi, but with guns: Part Four. 衛報 — Books. 2010-03-27 [2013-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 ^ Maheshwari, Arpan. Understanding Well-Being of the Tribals in Naxalite Region (PDF).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anpur. 2011-04-24 [2013-09-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10-17).
- ^ Pandita, Rahul. Hello, Bastar – The Untold Story of India's Maoist Movement. Westland (Tranquebar Press). 2011: 96 [2018-09-26]. ISBN 978-93-80658-34-6. OCLC 7544822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7).
- ^ Roy, Arundhati. Capitalism: A Ghost Story. Outlook. 2012-03-26 [2013-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29).
- ^ Roy, Arundhati. Gandhi, but with guns: Part Two. The Guardian — Books. 2010-03-27 [2013-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 ^ 10.0 10.1 Institutions of democracy weak. 印度教徒報 (Kochi). 2011-02-05 [2013-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3).
- ^ New guerrilla squad emerges in Madhya Pradesh. The Hindu (Bhopal). 2005-08-18 [2013-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4).
- ^ Sarkar, Sudeshna. Girl who kicked the hornet’s nest. 中國日報. 2011 [2013-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