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人喬丹
飛人喬丹(Air Jordan,簡稱AJ),是經由美國NBA籃球巨星麥可·喬丹授權的,耐吉公司旗下的運動鞋品牌。飛人喬丹運動品牌的標誌為喬丹跳起騰空單手扣籃,即常說的「Jumpman」。
飛人喬丹 | |
---|---|
產品類型 | 鞋子,服裝 |
持有者 | 耐吉 |
國家/地區 | 美國 |
建立 | 1984年11月17日[a] |
目標市場 | 全球 |
網站 | 耐吉 上的 Air Jordan |
第一對 Air Jordan I 於1984年11月17日發行給仍是 NBA 新星的麥可·喬丹穿著,經歷了接近30年,現時除了主線「Air Jordan」外,還有其他支線產品,包括Air Jordan Force、6 rings、Air Jordan Spiz'ike等、亦出過不少套裝、特別版或限量款式。
過往,Air Jordan 都是麥可·喬丹的專用球鞋,除了他以外,其他球星並沒有穿著來比賽。首次有其他球星穿著 Air Jordan 比賽的是斯科蒂·皮蓬,他當時穿著了 Air Jordan X 比賽,並在鏡頭前抬起腳上的球鞋做出手勢,貌似要求當時退休去打棒球的喬丹回歸NBA。自此,其他球星亦開始陸續地穿著。[來源請求]而相關服裝和配飾則以 Jordan Brand 的名義銷售。2001年起,耐吉透過 Jordan Brand 開始招攬一些運動員作為旗下代言人,稱為「Team Jordan」(喬丹團隊),亦不只限於籃球員,例如就有棒球手德瑞克·基特、賽車手丹尼·夏文林(Danny Hamlin)、傷殘田徑運動員埃普里·霍姆斯(April Holmes)等。
維權事件
編輯中國大陸的喬丹品牌(QiaoDan),為喬丹體育在中國所申請註冊的商標。2016年,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最終裁定麥可·傑弗里·喬丹擁有中文「喬丹」的姓名權,但對漢語拼音「qiaodan」和「QIAODAN」不具有姓名權[2]。
各產品系列
編輯不計算喬丹牌(Jordan Brand)的其他生產線,各套裝系列歸回所屬鞋款
Air Jordan I(1984)
編輯第一款Air Jordan是麥可·喬丹在1984年效力芝加哥公牛隊期間為他生產的,由彼得·C·摩爾[3]設計。作為Air Jordan I 原型的耐吉 Air Ship的紅黑配色後來被當時的NBA總裁大衛·斯特恩禁止,因為上面幾乎沒有白色。 (這條規則被稱為「51%」規則,在2000年代後期被廢除。)[4][5]
Air Jordan II (1986)
編輯Air Jordan I的成功鼓勵耐吉在1986年為新的籃球賽季發布新Air Jordan。由Peter Moore和Bruce Kilgore設計,Air Jordan II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在義大利製造的。在早期的測試中,喬丹實際上穿的是一個測試型,它融合了原始Air Jordan的鞋面和為新型號設計的緩衝科技。Air Jordan II配備全掌Air-Sole氣墊,旨在緩解喬丹的雙腳酸痛。這雙鞋的輪廓與第二年發布的 耐吉 Air Python相似。 AJ II採用仿蜥蜴皮和俯衝線條,類似於跑車的設計細節(這種設計美學在系列後期融入Air Jordan系列)。 AJ II 通過聚氨酯中底和全掌耐吉 Air氣墊提供了更好的緩震性能,以此獲得最大的舒適度。Air Jordan II是第一款鞋面沒有耐吉 swoosh標誌的Jordan,不過「耐吉」是縫在鞋跟櫃檯上的。由於腳骨折,MJ在 1986-87 賽季只穿了 18 場Air Jordan II。該鞋於1986年至1987年發售時最初零售價為 100 美元。該鞋款後來在1994、2004-05、2008、2010、2014-18年重新發售,命名為Jordan Retro 2。
Air Jordan III(1987)
編輯最初於1988年發布,首次採用氣墊外露設計,2009年飛人喬丹重新推出了備受追捧的Air Jordan III"True Blue"配色。 這是一個僅限國際發行的版本,這意味著它們不在美國銷售。2011 年,該品牌發布了黑人歷史月Air Jordan III配色,以紀念黑人歷史月35周年。
2020年2月15日,為慶祝伊利諾州芝加哥舉辦2020年NBA全明星賽,發布了最新版本的Air Jordan 3 SE「Red Cement」。還推出了芝加哥獨有的配色版本。這雙鞋的鞋跟帶有「耐吉 Chi」標識,取代了傳統的「耐吉 Air」標識。[6]
Air Jordan IV (1988)
編輯Air Jordan V (1989)
編輯Air Jordan VI (1990)
編輯Air Jordan VII
編輯Air Jordan VIII
編輯Air Jordan IX
編輯Air Jordan X
編輯Air Jordan XI
編輯首次使用漆皮為鞋面的材料,最初因物料被質疑不合適作為打球用而銷售平平,但亦因為它破格的設計,令一些藝人或歌手穿著它出鏡,因而受到歡迎,是歷來最受歡迎的AJ系列。
Air Jordan XII
編輯Air Jordan XIII
編輯Air Jordan XIV
編輯Air Jordan XV
編輯Air Jordan XVI
編輯Air Jordan XVII
編輯Air Jordan XVIII
編輯喬丹退役後發布
編輯Air Jordan XIX
Air Jordan XX
Air Jordan XXI
Air Jordan XX2
Air Jordan XX3
Air Jordan 2009, 2010, 2011, 2012
編輯由於「23」是代表喬丹的數字,也代表了這系列的一個圓滿總結(也表示了沒有其他事可以超越他,即「23」的象徵意義),因此,耐吉在推出下一款的佐放產品時,不再以代數來表示,而是改用推出的年份作為名稱,因而原來應稱作「Air Jordan XX4」的,便變成為「Air Jordan 2009」,可是以「象徵意義」為因的意念並不受落,這更直接地反映在銷量上比之前的代數有著非常明顯的跌幅,結果這命名方法只維持了四年,至2013年時,重新以號數來稱呼,是為「Air Jordan XX8」。
XX8-XXX5
編輯從第31代開始,都會在球鞋的設計上重新加入1代的元素在內(即32代有2代的元素,如此類推)。
Air Jordan XXX6
編輯- Air Jordan Dub Zeros
- Air Jordan Spiz'ike
- Air Jordan Native Sixty Plus
- Air Jordan "6 Rings" shoe
- 以喬丹於取得六隻NBA冠軍指環時所穿著的鞋款:6代、7代、8代、11代、12代、13代及14代的元素所結合而成的合體鞋。
- Air Jordan Force
- 與Air Force 1的結合版本,簡稱AJF。通常所採用的設計方式為Air Force 1的鞋底,搭配某一款正代 Air Jordan 的大部份鞋面設計元素。曾發售過的型號分別有AJF3、AJF4、AJF5、AJF6、AJF8、AJF9、AJF10、AJF12、AJF13和AJF20。
- Jordan CMFT
- 與Air Max 的結合版本
- Air Jordan Future,採用 Air Jordan XI 的鞋底及配置。
注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NIKE, Inc.— Inspiration and Innovation for Every Athlete in the World.. [8 Nov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2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乔丹”还是乔丹的. [2018-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Bengtson, Russ. Still The One: Why the Remastered "Chicago" Jordan 1 Is a Must-Have. Complex. May 2015 [2021-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02) (英語).
The "Chicago" Jordan 1 is the latest retro Jumpman shoe to get remastered from the inside out. Designer Peter Moore and others explain why it’s iconic.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DePaula, Nick. The true story of the banned Air Jordans. Yahoo News. July 21, 2016 [December 6,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6, 201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The True Story Behind the Banned Air Jordan. [November 8,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9, 201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Briguglio, Mario. Air Jordan 3 Red Cement CK5692-600 Release Date - Sneaker Bar Detroit. January 23, 2020 [March 4,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12, 202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 Jordan 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