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半島地區

马来西亚的一个地区

4°0′N 102°30′E / 4.000°N 102.500°E / 4.000; 102.500

Landsat上的馬來亞模塊

馬來西亞半島地區(英語:Peninsular Malaysia馬來語Semenanjung Malaysia),簡稱大馬半島[1],其他通稱馬來亞半島馬來半島[註 1][2]西馬,亦稱為馬來亞(英語:Malaya馬來語Malaya),是馬來西亞國土在馬來半島的一部分,總面積約130,590平方公里(50,420平方英里)。它北鄰泰國,南與新加坡通過新柔長堤馬新第二通道相連[3]。它隔麻六甲海峽印度尼西亞蘇門達臘島相望。南中國海將其和馬來西亞島嶼地區(東馬)相隔。西馬占馬來西亞人口和經濟的大部分,大約80%。截至2015年,西馬的人口約為2500萬,多數人口居於半島地區的西岸。

地理分區

編輯
 
馬來西亞半島地圖

馬來西亞半島地區由馬來西亞的11個州和兩個聯邦直轄區組成,亦有東西之分,其中東海岸通指面向南中國海太平洋的區域,西海岸則為面向麻六甲海峽印度洋的區域。而西海岸因人口密集而普遍被細分為北中南三部。雖然柔佛州東岸面向南中國海,但其西部和南部的麻六甲海峽柔佛海峽屬於印度洋,所以可被視為西海岸州屬的一部分。

名稱

編輯
 
馬來西亞半島地形圖

該區在1963年馬來西亞聯邦成立以前,曾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即馬來亞聯合邦,因此民間也有人使用「馬來亞」來稱呼現今的馬來半島。[4][5] 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後,就以「馬來亞半島」稱呼馬來亞,「馬來亞」一詞漸漸少用,但在一些歷史悠久的事物、法律文件,仍然使用「馬來亞」一名,如馬來亞大法官、馬來亞大學馬來亞銀行馬來亞虎等等。

為了規範馬來西亞華語用詞,2004年成立的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規範名稱為「馬來半島」、簡稱「半島」,「沙巴」、簡稱「沙」,並建議停止使用「西馬」、「東馬」的稱呼,但民間與傳媒依然使用。[2]

歷史

編輯

15世紀,麻六甲王朝統治了北大年以南的整個半島及蘇門達臘東部,至十六世紀被葡萄牙攻占後、荷蘭英國等歐洲殖民勢力先後進入馬來半島。至19世紀末全半島均成為英國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先於1946年成立馬來亞聯邦,隨後於1948年成立馬來亞聯合邦,並於1957年獨立。1963年9月16日連同沙巴砂拉越新加坡州組成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

人口

編輯

2015年馬來西亞半島各族群人口百分比

  馬來人(59.7%)
  華人(23.6%)
  印度人(8.1%)
  非馬來西亞公民(6.4%)
  非馬來人土著(1.6%)
  其他(0.6%)
2010年馬來西亞人口普查宗教信仰百分比
宗教 percent
伊斯蘭教
61.3%
佛教
19.8%
印度教
7.8%
基督教
9.2%
中國民間信仰
0.9%
其他
0.4%
無神論
0.6%
未知
0.8%

馬來西亞半島人口以信奉伊斯蘭教馬來人為主,[6]華人和印度人也占半島人口的3成。半島原住民多數居住在內陸地區。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此處的「馬來半島」或「馬來亞半島」只涵蓋馬來西亞的半島地區,不包括馬來半島緬甸泰國南部的領土。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全国大选:大马半岛提名程序受控 · 警方证实仅沙巴丹南现骚乱. BERNAMA 馬新社. 2022-05-11 [2024-03-20] (中文). 
  2. ^ 2.0 2.1 本地刊物常見的不規範詞語.: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 2014-12-18
  3. ^ Peninsular Malaysia. [2017-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3). 
  4. ^ Mohamed Anwar Omar Din. Legitimacy of the Malays as the Sons of the Soil. Canadian Center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80–81. 2012 [2017-11-07]. ISSN 1911-20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0). 
  5. ^ Reid, Anthony. Imperial alchemy : nationalism and political identity in Southeast A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95. ISBN 978-0-521-87237-9. 
  6. ^ Some aspects of Malay-Muslim Ethnicity in Malaya. June 1981. JSTOR 2579764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