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蕭養(?—1450年),原名黃懋松廣州府南海縣沖鶴堡潘村人(今廣東省順德勒流鎮),明朝正統年間的廣東民眾起義主要領袖,後在官兵鎮壓中戰死。明廷在鎮壓後為強化管治,而改組南海縣新會縣部分地域創建順德縣

出身背景

編輯

黃蕭養出身佃農,在田地爭端中不慎傷人,被囚後遇上大赦而獲釋,但生計無以為繼而為鹽商非法走私,再被官府以盜賊名義入囚準備問斬。在第二次入獄中結識一江西籍前商人,二人相熟謀劃結伴越獄,秘密夾藏利斧於飯桶中。[1]

起義事蹟

編輯

黃蕭養因幫助鹽商武裝私運,於押船途中遭明軍追緝,被押送到廣州司監囚禁。在囚中因同監的江西客商慫恿,遂決議越獄造反。正統十四年(1449年)三月八日,黃蕭養等人與其他囚犯一同由廣州大牢中越獄出逃,同時間攻破軍器局獲得大量武器裝備,隨即起事並乘船出海並最終逃至南海縣潘村。明軍以3艘戰船追擊,五月十三日,叛軍於赤崗海口成功伏擊追擊的明軍。隨著起事壯大民眾響應,黃蕭養由六月開始領眾攻打各縣城。九月,叛軍集結船隻500餘艘和數萬人馬圍攻廣東省城廣州。總兵官安鄉伯張安率同都指揮僉事王清,領兵5000並戰船200艘救援廣州。九月十八日,明軍遭遇叛軍300餘艘船隻接戰,張安此時正「醉臥舟中」,明軍被叛軍擊敗,撤至沙角尾後,明軍全軍潰散,張安溺水而死,王清被叛軍生俘,「面縛至城外,使呼城中開門」。當時防守廣州的千戶錢惠「立城上,戟手罵清又被移他所,呼如前」。錢惠「援弓、射之」。王清結果被殺。叛軍起初兵器不足,而「至是得火槍等器,其勢遂大。」張安所部明軍覆滅,令廣州明軍局勢更加吃緊。叛軍據五羊驛,增築昔日南漢離宮故址為行殿[2],黃蕭養自稱順民天王(或順天王[3]東陽王[4][5]),年號東陽,授官一百多人[4]。十一月,叛軍造呂公車和雲梯等器械攻城,40餘日不解,又分兵「轉掠鄉村」。廣東官吏奏報明廷,北京兵部只好敕調廣西、江西明軍來援。而廣西當局也自顧不暇,只好把以前調援廣西的廣東明軍徐瑄部隊調回應付。然而徐瑄行動緩慢,有意避戰。只有江西方面於十二月正式任命「都督同知董興充左副總兵官,調遣江西兩廣官軍往廣東剿賊。」在叛軍圍困下的廣州先是缺餉,再是缺糧,接著柴也變得緊缺。

次年(1450年),明廷派右僉都御史楊信民會同都督同知董興率明軍鎮壓。楊信民在危困之中到任,以其往日聲望,懷柔招撫。首先「開城門,發倉廩,刻木契(作憑證)給民出入,避賊者悉收保,民若更生。」另外對黃蕭養實行勸降。「多方招撫,降者日至。」派人到黃蕭養叛軍營中約期對話,楊信民輕車出城,「隔濠與語,賊黨望見歡曰:果楊公也,爭羅拜,有泣下者,賊以大魚獻,信民受之不疑。」此時叛軍亦圍城久攻不下,而同時肇慶方面叛軍吳長能部策應攻打肇慶失敗,陣亡1000餘人,黃蕭養起有投降明軍之念。然七天後楊信民「暴卒」,董興意圖全力剿滅叛軍。叛軍見生路已絕,唯有決心死戰。景泰元年(1450年)五月,董興奏報明廷,「蕭養中流矢死,函首詣京師,梟於市,其餘偽總兵五府都元帥慶國公曾貢等百餘人俱伏誅。」黃蕭養被殺代表著圍攻廣州叛軍被董興部明軍徹底擊潰,然而其親族黨羽屯聚三山及大良堡等處拒守以抗明軍。四月十五,明軍進攻三山,叛軍船隻600餘艘接戰,明軍分兵五哨,旁兩哨為左右翼,進抄其後,中三哨直衝叛軍船隻,生擒8人,殺溺死者甚眾,焚船100餘艘,呂公車7輛。十六日明軍至五斗口及北水堡。十八日明軍抵潘村沖鶴金斗。前後遇叛軍拒戰,明軍生擒20餘人,斬首300餘級,焚船300餘艘。由於鶴金斗為黃蕭養故鄉,故被明軍認為「賊巢」所在,董興實行「三光政策」,殘酷鎮壓,焚燒房屋,挖掘墳墓,使鶴金斗遭到一場浩劫。接著明軍部署進攻大良堡,「大良賊徒始與黃蕭養倡逆,其地倚山瀕海,未易攻下。」明軍分兵三哨:一自南海水口攻其前,一自東海水口遏其後、一自西海小水滘截其去路。二十三日,明軍乘順風直下大良。叛軍10000餘人並船隻800餘艘,橫亙海岸,立柵拒守,兩山俱置煙墩隙望,樹旗幟,鳴鼓角,以大將軍炮、飛槍和神銃等火器拒敵,矢石亂下如雨。明軍水陸並進,火器弓弩齊發,先令小股部隊登岸拔寨,次破水柵,力戰數十合,叛軍不能支,明軍乘勝追擊,生擒8人,斬溺無算,戰事至此就結束了。被俘叛軍首領為「偽太王」黃大綱,黃蕭養之父,以及「偽太子」貳仔,黃蕭養之侄。而其餘人皆「偽」公、侯、伯,太傅、都督、尚書、都御史等官,皆被「械送京師」,一併處決。

部將

編輯

後續

編輯

黃蕭養被殺後,起義軍亦有過萬人遭屠殺。不過剩餘起義軍仍頑強對抗官軍,一直堅持到成化年間。[6]

地名傳說

編輯

據傳黃蕭養率部與官軍於今東塱附近激戰,奈何寡不敵眾,進退維谷,遂三呼「寧死不回」,感天動地,夜間乍現一河滘掩護其人撤退,鄉人稱此河道曰「大王滘」。[7]後訛作「大黃滘」,清嘉慶年間於河中龜崗島上設車歪炮台

又傳黃蕭養在白鵝潭戰鬥中中流矢後為兩白鵝騰空救起,為紀念其人其事,該段河道命名作「白鵝潭」。[7]

又有傳清朝時一漁夫於白鵝潭因逐魚而誤入一洞府,見一鶴髮童顏老者敧坐其中,左右有白鵝一雙,漁人方欲開口,老者則消失無蹤,唯見壁上銘:「九牛浮水面,蕭養轉回頭」,方知老者乃黃蕭養。後漁父欲再尋洞府,無果。[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李, 連利. 白銀帝國:翻翻明朝的老帳. 臺灣: 遠流出版社. 2013: 156 [2020-02-23]. ISBN 978957327185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2. ^ 徐珂,《清稗類鈔‧盜賊類》
  3. ^ 毛奇齡,《後鑑錄》卷一
  4. ^ 4.0 4.1 查繼佐,《罪惟錄·黃蕭養傳》
  5. ^ 夏燮,《明通鑑·英宗正統十四年》
  6. ^ 白, 至德. 最后的辉煌:中古时代:明. 紅旗出版社. 2017 [2020-02-23]. ISBN 97875051413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7. ^ 7.0 7.1 7.2 广州风物-白鹅起飞白鹅潭. 廣州圖書館. [2020-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