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3年萊茵戰役
1713年萊茵戰役是法軍成功戰勝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場戰役,發生於1713年神聖羅馬帝國拒絕簽署烏得勒支和約後。戰後雙方於隔年簽署了拉什塔特和約。
1713年萊茵戰役 | |||||||
---|---|---|---|---|---|---|---|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一部分 | |||||||
克洛德·維拉爾元帥 | |||||||
| |||||||
參戰方 | |||||||
神聖羅馬帝國 | 法蘭西王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歐根親王 符騰堡公爵 |
維拉爾元帥 貝宗侯爵 亞瑟·狄龍 | ||||||
兵力 | |||||||
115個戰隊 85個營 |
300個戰隊 240個營 | ||||||
傷亡與損失 | |||||||
未知 | 未知 |
序幕
編輯1713年4月11日,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大多數交戰國簽訂了烏得勒支和約:一方為西班牙和法國,另一方則為大不列顛、葡萄牙及薩伏依以及荷蘭共和國。 哈布斯堡君主國及神聖羅馬帝國拒絕簽署該和約,並持續了與法國間的戰爭。
戰役
編輯1713年,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雙方均在軍事上筋疲力竭,但法國仍能組成一隻最大的部隊(含300個戰隊及240個營)。法軍將指揮權交給了戰爭中無往不利的維拉爾元帥。
歐跟親王將他的部隊從西屬尼德蘭移往上萊茵地區,以利與其他德意志邦國的部隊會合。現時,來自海軍強國(英、荷、葡等國)的財政援助已終止,且這些撤往上萊茵地區的神聖羅馬帝國部隊減員非常嚴重,這導致會合後的歐根親王部隊僅有115個戰隊及85個營,其總兵力僅約為法軍的三分之一。
法軍於6月渡過萊茵河,貝宗侯爵隨後於24日開始圍攻蘭道。該城的守將為符騰堡公爵,他堅持至8月26日才投降。於此同時亞瑟·狄龍亦攻佔了凱撒勞頓。維拉爾公爵則於9月20日推進至弗萊堡,並開始圍攻該城 。 弗萊堡市區於10月15日投降,內城則於11月17日投降。歐根親王不敢冒會戰的風險,其角色弱化為被動的旁觀者。
路易十四此時開出了和解的橄欖枝,而神聖羅馬帝國也接受了。 維拉爾元帥與歐根親王在巴登藩侯國的拉施塔特會晤,並開始一系列複雜的協商,直到1714年3月7日才簽署了拉什塔特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