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美國無政府主義者襲擊事件

意大利历史事件

1919年美國無政府主義者襲擊事件是一系列由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魯奇·加里尼在1919年4月至6月間製造的爆炸事件。這起事件導致了1919年至1920年的紅色恐慌

被炸彈襲擊的司法部長亞歷山大·米切爾·帕爾默的住所。

四月炸彈郵件襲擊事件

編輯

1919年4月底,有至少36個填充有炸藥的郵包被寄給包括司法部長亞歷山大·米切爾·帕爾默在內的司法系統官員,以及包括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在內的商界人物和報刊編輯[1]。其中有一封寄給了一名司法部調查局(BOI)特工雷明.威斯頓.芬奇,他曾在1918年帶領警察在一次對蘇維艾思納紀事雜誌出版社的搜捕行動中逮捕了兩名重要的義大利無政府主義者[1]

這些郵件炸彈都用相似的牛皮紙袋包裹[1],裡面有一個硬紙盒裝在帶有金伯爾兄弟公司英語Gimbel Brothers標籤的亮綠色紙袋中,盒裡裝有一個六英寸長三英寸寬,大約一英寸厚的中空的木塊,炸藥棒就裝在其中[1]。另有一小瓶硫酸和木塊系在一起,連著三個雷酸汞炸藥的起爆雷管[1]。打開盒子的一端(標有「開啟」),會釋放一根螺旋形的彈簧,使瓶中的酸滴入雷管中,點燃並引爆炸彈[1]

 無政府主義襲擊者們本打算他們的炸彈在五月一日國際勞動節送達。自從1890年第二國際時期,五月一日就成為慶祝社會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和社會主義革命者團結的國際性節日。西雅圖市市長奧萊·漢森最近因為西雅圖大罷工事件而全國聞名,他也收到了其中一封炸彈郵件,他的辦公室職員威廉.蘭格打開了包裹,但是他打開了盒子另一端,結果酸滴在了桌子上而沒有引爆炸彈[1]。他把炸彈交給了當地警局,警局立即通報了郵政部門和其他警察機構。4月29日,喬治亞州參議員托馬斯.W哈德威克因曾支持1918年移民法在國會通過,同樣收到了其中一封炸彈郵件,他的女管家試圖打開包裹時手被完全炸掉,他的妻子也在爆炸中受傷——她的臉和頸嚴重燒傷,一塊碎片擊中了她的嘴唇[1]

新聞報道中對哈德威克收到的炸彈包裹的描述引起了紐約一名郵局工作人員的注意,前些天他曾將16個相似的郵費欠資的包裹擱置在一旁。另外12個炸彈包裹在送達目的地前被發現並收回[1]。所有炸彈目標地址如下:[2]

六月連環爆炸案

編輯

1919年6月2日晚[3],加里尼同時在美國8個城市引爆了炸彈。這些炸彈比他們4月寄出的大得多,使用了多達20磅(約合11千克)炸藥[4],並且裝在重的合金容器中意欲達到和榴霰彈相似的效果[5]。襲擊目標包括那些支持《反叛亂法英語Sedition Act of 1918》或支持對被指控或被懷疑與非法活動有關的移民的遣返令的政府官員,以及一些將其他無政府主義者判罪的法官。在這新一波的恐怖襲擊中,包括克利夫蘭市市長哈利.L.戴維斯、匹茲堡市聯邦法院法官W.H.S.湯普森、首席移民官W.W.西布萊[6]、麻薩諸塞州眾議員L.保羅、紐約法官查爾斯·C·諾特,以及在4月的郵件襲擊中已是目標的司法部長亞歷山大·米切爾·帕爾默[7]。沒有一名目標人物被炸死,但是一枚炸彈炸死了紐約一名守夜人威廉.博納[4][7],本打算用於襲擊司法部長帕爾默家的炸彈意外地提前爆炸,炸死了蘇維艾思納紀事雜誌出版社的一名前編輯卡洛·巴爾迪諾,他也是加里尼的親近助手之一[1][8]。雖然沒有嚴重受傷,但帕爾默一家仍被爆炸嚇了一大跳,他的房屋也嚴重受損[1]。時任海軍部長助理的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和他的妻子埃莉諾·羅斯福那時就住在街對面,在爆炸中也差點受到波及。就在幾分鐘前他們剛走出房子。炸彈的一些殘片落在了他們家門口[9]

每個炸彈爆炸時都有幾張標題為「淺顯的話」的傳單飛出,內容如下:

War, Class war, and you were the first to wage it under the cover of the powerful institutions you call order, in the darkness of your laws. There will have to be bloodshed; we will not dodge; there will have to be murder: we will kill, because it is necessary; there will have to be destruction; we will destroy to rid the world of your tyrannical institutions.[1]

大意為:

「鬥爭,階級鬥爭,你們是第一個在你們稱之為命令的強大機構,在所謂法律的黑暗處發動它。鬥爭必然會有流血犧牲,但我們不會退縮;鬥爭必然有殺戮,而我們只在必要時開刀;鬥爭必然有破壞,而我們會毀滅(必須被毀滅的),以剷除這個世界上殘暴專橫的制度。」

根據傳單追蹤到了一家由無政府主義者安德烈·薩爾西多英語Andrea Salsedo和羅伯特.埃里亞經營的印刷廠[10]。根據加里尼的組織的其他成員的記錄[1],這兩人也是加里尼主義者。其中薩爾西多自殺身亡,而埃里亞拒絕了用證實自己在加里尼組織中的角色換取取消對他的遣返令的建議。[1]因為沒有足夠的證據對他們提出刑事訴訟,當局只能使用《1918年移民法》中的反無政府主義者條目和其他相關法規驅逐已知的加里尼主義者[1]

反應

編輯

在各種勞工暴動事件和無政府主義者襲擊事件的促使、司法部長亞歷山大.米切爾.帕爾默試圖壓制各種勞工組織的錯誤決策的刺激下,這起事件被過度渲染,並且和各種非法搜捕、羈押和對數百名被懷疑的激進分子、無政府主義者的驅逐聯繫在一起。兩次被無政府主義者的炸彈襲擊的司法部長亞歷山大.米切爾.帕爾默於1919年11月至次年1月間在全國組織了有名的「帕爾默大搜捕英語Palmer raids」行動,因為被懷疑違反《1917年間諜法》和《反叛亂法英語Sedition Act of 1918》亦或《1918年移民法》[11],大約有一萬人被逮捕,其中3500人被羈押[12],有556名被羈押的外國人被驅逐[11]。這些連環炸彈襲擊事件還加重了紅色恐慌的蔓延。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Avrich, Paul, Sacco and Vanzetti: The Anarchist Backgroun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0-691-02604-1 (1991), pp. 140–143, 147, 149–156, 181–195
  2. ^ Send Death Bombs to 36 U.S. Leade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eadline from front page of the Chicago Tribune on May 1, 1919
  3. ^ Murray, Robert K., Red Scare: A Study in National Hysteria, 1919–1920,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55, ISBN 0-8166-5833-1 , 78
  4. ^ 4.0 4.1 Plotter Here Hid Trail Skillfully; His Victim Was A Night Watchman, The New York Times, 4 June 1919
  5. ^ "20 Pounds of Dynamite In Bomb Used in New York," Washington Post, June 4, 1919
  6. ^ PITTSBURGH CLUE TO PLOT; Name of Bombmaker Given by I.W.W. Associate, Seized After Fight.HE HIMSELF IS IMPLICATEDWoman Says She Saw HimPlane a Package on PorchOpposite Sibray .... [2015-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8). 
  7. ^ 7.0 7.1 Wreck Judge Nott's Home, The New York Times, 3 June 1919
  8. ^ Avrich, Paul, Anarchist Voices: An Oral History of Anarchism in America (AK Press, 2005) ISBN 1-904859-27-5, ISBN 978-1-904859-27-7, 496
  9. ^ Brands, H.W. Traitor to his Class. New York, NY: Doubleday. 2008: 134 [2015-07-03]. ISBN 978-0-385-51958-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10. ^ Cannistraro, Philip V., and Calandra, John D., The Italians of New York: Five Centuries of Struggle and Achievement, New York: The New York Historical Society, John D. Calandra Italian-American Institute (1999), ISBN 0-9705737-0-7, ISBN 978-0-9705737-0-4, p. 79
  11. ^ 11.0 11.1 Theoharis, Athan G., The FBI: A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Guide,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ISBN 0-89774-991-X, 9780897749916 (1999), p. 362
  12. ^ Avakov, Aleksandr Vladimirovich, Plato's Dreams Realized: Surveillance and Citizen Rights from KGB to FBI, Algora Publishing, ISBN 0-87586-495-3, ISBN 978-0-87586-495-2 (2007), p. 36

參考文獻

編輯
  • Allen, F. L., Only yesterday; an informal history of the nineteen-twenties. New York: Harper & Sons (1957)
  • Avrich, Paul (Prof.), Sacco and Vanzetti: The Anarchist Background,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1), ISBN 0-691-02604-1
  • Avrich, Paul (Prof.), Anarchist Voices: An Oral History of Anarchism in America,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6)
  • McCormick, Charles H., Hopeless Cases: The Hunt for the Red Scare Terrorist Bombers,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5), ISBN 0-7618-3133-9, ISBN 978-0-7618-3133-4
  • Neville, J. F., Twentieth-century cause cèlébre: Sacco, Vanzetti, and the press, 1920–1927. Westport, Conn: Praeger (2004)
  • Post, Louis F., The Deportations Delirium of Nineteen-twenty: A Personal Narrative of an Historic Official Experience (NY, 1923), reissued: ISBN 0-306-71882-0, ISBN 1-4102-0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