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颶風妮科爾
颶風妮科爾(英語:Hurricane Nicole)是1998年大西洋颶風季形成的最後一場颶風,系統於11月24日經亞速爾群島以南的鋒面低氣壓區發展而成,然後在朝西南偏西方向移動期間快速增強至每小時110公里風速。逐漸進入系統上空的上層低壓槽產生強烈風切變,導致妮科爾很快降級成熱帶低氣壓。
一級颶風(美國) | |
形成 | 1998年11月24日 |
---|---|
消散 | 1998年12月2日 |
(1998年11月30日起轉變成溫帶氣旋) | |
最高風速 | 1分鐘持續: 85英里/小時(140公里/小時) |
最低氣壓 | 979毫巴(百帕);28.91英寸汞柱 |
死亡 | 無報導 |
損失 | 無 |
影響地區 | 沒有對陸地構成影響 |
1998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
低壓槽過去後,氣旋因外界大氣環境中的風切變減少而穩步增強。受逐漸逼近的冷鋒影響,妮科爾轉向東北,並在進入水溫異常溫暖的洋面後達到颶風標準。12月1日,風暴達到風力時速135公里的最高強度,然後在北大西洋上空迅速減弱直至消散。截至2015年,有紀錄以來在12月存在的大西洋颶風還只有5場,妮科爾便是其中之一。
源起
編輯1998年11月下旬,亞速爾群島以南數百英裏海域有幾乎沒有移動的鋒面低氣壓區持續存在。系統開始穩步朝西移動,中心附近發展出緊密包裹的對流帶,估計系統於11月24日在亞速爾群島熱拉斯(Lajes)以南約1165公里洋面發展成本季第十四號熱帶低氣壓。氣旋在朝西南偏西方向前進期間快速強化,僅成形6小時後就升級成熱帶風暴並獲名「妮科爾」(Nicole)。[1]風暴的規模很小,其熱帶風暴強度風場半徑在剛升級時僅有95公里[2]。
達到熱帶風暴強度數小時後,氣旋中心以北不遠處經過的一艘船隻測得每小時66公里風速,確認系統已屬熱帶風暴。受北側的強烈中層高壓脊影響,妮科爾繼續朝西南偏西方向移動,其中心則位於大規模上層低氣壓區以內。這片低氣壓區在風暴上空產生少量垂直風切變,對於颶風季末期亞熱帶海域的天氣系統來說,這種情況十分常見。[1]氣旋行經海域水溫約為25℃,因此快速增強,中心有小規模深層對流組成的眼狀特徵,風速達到每小時115公里的第一波高峰[3]。在此強度下保持約12小時後,有上層低壓槽快速向東行進至妮科爾上方,產生強烈風切變[1]。風暴因此減弱,其中心到11月25日晚已從逐漸消退的深層對流西側暴露出來[4]。受風切變影響,氣旋的大部分對流都已消散,妮科爾因此於11月26日降級成熱帶低氣壓,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此時停止針對系統發布公告[1],認為氣旋已不大可能再生[5]。
再生
編輯低氣壓區轉向西進,經過低壓槽後,妮科爾上空有高壓脊成形,導致風切變減少,風暴上空重新發展出深層對流[1]。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於11月27日重新開始針對加那利群島西南偏西方向約2440公里海域的妮科爾發布公告。下層環流起初從對流西南一側暴露出來,[6]但風暴還是迅速強化,並於11月27日晚出人意料地再度達到熱帶風暴強度。妮科爾的中心接下來由對流包裹起來,上空還發展出反氣旋。系統開始發展帶狀特徵,外流層次分明。[7]受逐漸逼近的冷鋒影響,風暴轉向北上,於11月28日到達百慕達東北偏東方向約1800公里洋面,這也是妮科爾移動路線中最偏東面的位置[1]。
轉向東北後[1],受逐漸逼近的鋒產生的風切變影響,氣旋略有減弱,中心位於對流西部邊緣附近[8][9]。雖然有風切變的不利影響,但在上層分流的維護下,妮科爾的對流得以持續[10],對流內還發展出眼狀特徵[11]。風暴因行經洋面水溫比正常水平要高2至3℃而得以繼續強化,於11月30日清晨在亞速爾群島熱拉斯西南偏西方向約2060公里海域達到颶風標準。風暴內已組織出接近完整的風眼牆,妮科爾於12月1日清晨達到風力時速135公里的最高強度。氣旋轉向北上並迅速弱化,於當天晚上在亞速爾群島西北方向約460公里洋面轉變成溫帶氣旋。風暴殘留沿更大規模環境的邊緣向西北方向移動,於12月2日完全消散。[1]
影響和紀錄
編輯颶風妮科爾存在期間自始至終距陸地都有數百英里,所以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1]。
妮科爾在12月達到颶風強度,是有紀錄以來僅有的5場12月大西洋颶風之一。另外4場分別是1887年的無名颶風,1954年的颶風愛麗絲,1984年的颶風麗麗和2005年的颶風艾普塞朗。[12][13]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Lixion A. Avila. Hurricane Nicole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PDF)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1998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10-02).
- ^ Lawrence. Tropical Storm Nicole Public Advisory On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報告) (Miami, FL: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1998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Pasch. Tropical Storm Nicole Discussion Thre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報告) (Miami, FL: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1998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Pasch. Tropical Storm Nicole Discussion Seven.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報告) (Miami, FL: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1998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Pasch. Tropical Depression Nicole Discussion Nine (報告). 1998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Jarvinen. Tropical Depression Nicole Discussion Eleven.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報告) (Miami, FL: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1998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Jarvinen. Tropical Storm Nicole Discussion Twelv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報告) (Miami, FL: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1998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Jarvinen. Tropical Storm Nicole Discussion Sixteen.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報告) (Miami, FL: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1998 [2016-03-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Mayfield. Tropical Storm Nicole Discussion Seventeen.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報告) (Miami, FL: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1998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Pasch. Tropical Storm Nicole Discussion Eighteen.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報告) (Miami, FL: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1998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8).
- ^ Jarvinen. Tropical Storm Nicole Discussion Twenty.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報告) (Miami, FL: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1998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Stacy Stewart. Hurricane Epsilon Discussion Fourteen.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報告) (Miami, FL: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05-12-02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0).
- ^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Documentation of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s Changes in HURDAT (報告).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2011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