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ANET
高等研究計劃署網路(英語: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通稱阿帕網(英語:ARPANET)是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開發的世界上第一個運營的封包交換網路,是全球網際網路的鼻祖。
歷史
編輯誕生
編輯所謂「阿帕」(ARPA),是美國高等研究計劃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的簡稱。他的核心機構之一是資訊處理處(IP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一直在關注電腦圖形、網路通訊、超級電腦等研究課題。
1962年,J·C·R·利克里德離開MIT,加入ARPA,並在後來成為IPTO的執行長。也就是他在任期間將辦公室名稱從命令控制研究(Command and Control Research)改為IPTO。也就是在他任職期間,據估計,整個美國電腦科學領域研究的70%由ARPA贊助,並在許多人看來與一個嚴格意義上的軍事機構相去甚遠,並給許多研究者自由領域來實驗,結果ARPA不僅成為網路誕生地,同樣也是電腦圖形、平行過程、電腦類比飛行等重要成果的誕生地。
1964年伊凡·蘇澤蘭繼任擔任該處處長,兩年後的鮑勃·泰勒上任,他在任職期間萌發了新型電腦網路的想法,並籌集資金啟動試驗。在鮑勃·泰勒的一再邀請下,日後成為「阿帕網之父」的拉里·羅勃茲出任資訊處理處處長。
1967年,羅勃茲來到進階研究計劃署ARPA,著手籌建「分散式網路」。人員排程和工程設計很順利,不到一年,就提出阿帕網的構想。隨著計劃的不斷改進和完善,羅勃茲在描圖紙上陸續繪製了數以百計的網路連接設計圖,使之結構日益成熟。
1968年,羅勃茲提交研究報告《資源共享的電腦網路》,其中著力闡發的就是讓「阿帕」的電腦達到互相連接,從而使大家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根據這份報告組建的國防部「進階研究計劃網」,就是著名的「阿帕網」,拉里·羅勃茲也就成為「阿帕網之父」。
1969年底,阿帕網正式投入執行。
退出歷史舞台
編輯ARPA網無法做到和個別電腦網路交流,這引發了研究者的思考。根據諾頓的看法,他的設計需要太多的控制和太多的網路中機器裝置的標準化。因此,1973年春,文頓·瑟夫和鮑勃·康(Bob Kahn)開始思考如何將ARPA網和另外兩個已有的網路相連接,尤其是連接衛星網路(SAT NET)和基於夏威夷的分組無線業務的ALOHA網(ALOHA NET)瑟夫設想了新的電腦交流協定,最後創造出傳送控制協定/網際網路協定(TCP/IP)。
1975年,ARPA網被轉交到美國國防部通訊局(Defense Communications Agency)。此後ARPA網不再是實驗性和獨一無二的了。大量新的網路在1970年代開始出現,包括電腦科學研究網路(CSNET,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加拿大網路(CDnet,Canadian Network),因時網(BITNET,Because It's Time Network)和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網路(NSFnet,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etwork)。最後一個網路最終將在它自身被商業網路取代前代替ARPA網作為網際網路的高速鏈路。
1982年中期ARPA網被停用,原先的交流協定NCP被禁用,只允許使用Cern的TCP/IP語言的網站交流。1983年1月1日,NCP成為歷史,TCP/IP開始成為通用協定。
1983年ARPA網被分成兩部分,用於軍事和國防部門的軍事網(MILNET)和用於民間的ARPA網版本。
1985年成為TCP/IP協定突破的一年,當時它成為UNIX作業系統的組成部分。最終將它放進了Sun公司的微系統工作站。
當免費的線上服務和商業的線上服務興起後,例如Prodigy、FidoNet、Usenet、Gopher等,當NSFNET成為網際網路中樞後,ARPA網的重要性被大大減弱了。系統在1989年被關閉,1990年正式退役。
結構
編輯最初的「阿帕網」,由西海岸的4個節點構成。第一個節點選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因為羅勃茲過去的麻省理工學院同事倫納德·克萊因羅克教授,正在該校主持網路研究。第二個節點選在斯坦福研究院(SRI),那裡有道格拉斯·恩格巴特(D.Engelbart)等一批網路的先驅人物。此外,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UCSB)和猶他大學(UTAH)分別被選為三、四節點。這兩所大學都有電腦繪圖研究方面的專家,而泰勒之前的資訊處理技術處處長伊凡·澤蘭教授,此時也任教於猶他大學。
評價和影響
編輯以現在的水平論,這個最早的網路顯得非常原始,傳輸速度也慢的讓人難以接受。但是,阿帕網的四個節點及其連結,已經具備網路的基本形態和功能。所以阿帕網的誕生通常被認為是網路傳播的「創世紀」。
不過,阿帕網問世之際,大部分電腦還互不相容。於是,如何使硬體和軟體都不同的電腦實現真正的互聯,就是人們力圖解決的難題。這個過程中,文頓·瑟夫為此做出首屈一指的貢獻,從而被稱為「網際網路之父」。
深入閱讀參考
編輯- Digital Systems Research Center."In Memoriam:J.C.R.Licklider,1915-1990."(Reprints"ManComputer Symbiosis"&"The Computer as a Communication Device.")[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Detouzos,Michael The Unfinished Revolution:HumanCentered Computers and What They Can Do for Us.New York:HarperCollins,2001.
- Haring,Bruce."Who Really Invented the Net?"USA Today,September 2,1999.
- Hiltzik,Michael A.Dealers of Lightning:Xerox PARC and the Dawn of the Computer Age.New York:HarperCollins,1999.
- Rheingold,Howard.The Virtual Community: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Reading,Mass.:Addison-Wesley,1993.
- Salus,Peter H.Casting the Net:From ARPANET to Internet and Beyand.Reading, Mass.:Addison-Wesley,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