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後現代性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小作品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Untitled
編輯後現代性在經濟上表現為消費行為逐漸取代生產行為。以此標準劃分,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初期,生產行為居多,表現為大量工廠的設立,社會商品增多,經濟總體是供給帶動需求。在1992年之後,信息技術在中國發展,網際網路的出現使信息得以傳播、共享,人們的觀念開始改變,並且物質商品種類繼續增加,人們的消費能力逐漸增強,消費行為也漸漸增多。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為了走出困境,復甦經濟,政府實施增加內需的政策,消費的動力作用顯現,社會大生產的漩渦轉速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在加快,由此帶來人的破碎感,無原則性。經濟總體是需求帶動供給。